03.23 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

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

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

稍显狭窄的房间里,摆放着两台木车、两壁木柜,老人戴着眼镜坐在窗下,用手一拨,木车便悠悠旋转……当记者到达李顺槐家时,他正在捏着篾签为砂器塑形。一只只精美的砂器,就从这里,从他的手中诞生。

李顺槐家住的织金县砂锅街,是一条专门制作砂器的街道,鼎盛时期有100多家砂器作坊。如今,这条街仍然有十几家还在继续经营。

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

作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织金砂器是当地人爱用乐用的生活器具。李顺槐16岁学做砂器,至今已有58年。

“我给你们做一件砂锅,让你们参观参观吧。你们要看哪一种,双耳、单口长柄的?”李顺槐制作的砂器形式多样、独具匠心,其他人无法仿制。

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

面对记者的好奇,他始终坚持现场制作一样器物供我们参观。在老人的心里,一件砂器诞生的过程才是所有问题的最好答案。他做于此,精于此,经营的事业也在于此,用言语间接表达,显得苍白。

李顺槐欣欣然坐下,在木车的圆盘上均匀撒上釉泥和煤灰,拿出提前制作好的泥团打成泥饼,然后将泥饼套在磨具上定型,用篾签将粗糙的地方细细刮平抹匀。

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

“这是第一台木车上的制作工序。制作砂器总共需要70多道工序,制作原料是用白胶泥和煤砂按比例混合而成的泥团,砂器制胚成型后经过干燥,在地炉上用大砂缸盖住煅烧,烧好以后一只砂器就算完成了。”制作的过程中,李顺槐的话渐渐多了起来,他详细地解释着每一项工具和用料的名称,以及每一步需要注意的事项。

砂锅依附模具初步成型后,他取出灰圈放在另一台木车上,垫上装着细细筛过最细的煤灰的盆子,用手指在煤灰里拨出与砂锅形状相称的坑,而后将成型泥坯放入,进行精细的造型工序。

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

李顺槐拿泥团蘸水刮擦着砂锅内部:“要给砂锅扶正腰杆,砂锅才立得住。”木车簌簌的声音不停歇,“扶腰”之后,老人开始为砂锅捏边,以手为器,以眼为尺,拿捏出砂锅整齐的边沿,用篾签将多余部分切去并刮磨平滑。接下来是“开嘴”,将尚柔软的砂锅边沿某处向下一压,卷出小嘴儿似的开口,方便食物的倾倒。

塑好形的砂锅要在阳光下晒干,这需要一段时间,李顺槐便带我们去了他的库房。

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

库房里堆放着一件件李顺槐亲手制作的器物,他向我们展示了顶罐、双层盗汗钵、茶具、香炉等作品。

“一直以来,我制作的砂器都特别注重创新,而且保质保量。只要不打破,能用二十年。”李顺槐的语气中充满自豪。

我也没想到,做砂锅那么复杂

“每一件砂器的制作,都需要人力加持。所以,手工缔结之物虽是器物,却也在这繁杂过程中被赋予灵性,机器生产则无法比拟。匠人之心尤贵,匠人之作无可替代。”在李顺槐的眼里,砂器一如瓷器。

“我希望这门手艺能够发扬光大。虽然我制作砂器的手艺是家传的,但有外人来拜师,我也会教。”言语中,李顺槐道出了他一生的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