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便利店數量、密度均高於北京 爲啥感覺還缺一點「便利」?

西安便利店數量、密度均高於北京 為啥感覺還缺一點“便利”?

餐飲連鎖店與傳統零售業融合開設便利店

隨著社會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城市居民對於商品及服務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便利店作為最接近消費者的一種零售業態,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時性的服務。其發展規模在一定程度不僅可以有效解決消費者最後一公里的需求,而且可以反映出一個城市服務居民民生需求的水平。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今年發佈的“2017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報告顯示,長沙、深圳、太原、東莞、成都便利店發展指數名列前五位。總體來看,全國各城市便利店發展保持平均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便利店市場已趨於成熟,。那麼,和這些城市的便利店相比,西安目前的便利店的狀況如何,便利店的數量、密度以及所提供的服務能否滿足市民的需求?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和走訪。

便民化、特色化多功能便利店受市民青睞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社區,無論社區大小、居民人口多少都不乏便利店的身影。記者在滻河西路及滻河東路周邊的幾家大型社區觀察發現幾乎所有的社區、居民小區的商業區內都開設有便利店,而且數量不止一家。記者注意到,這些便利店有大型超市旗下的社區便利店,也有連鎖品牌的便利店還有其他個體經營的小超市,除了銷售品類豐富的新鮮蔬菜、水果之外,還有日用百貨等各類生活用品,冷凍速食品、飲料、乳製品等品種齊全,有的還附帶提供收發快遞、生活繳費等便民服務。

“需要去超市、農貿市場買的東西,在便利店能一塊兒買到,方便省事。”“有時候打電話還能送貨上門。”附近的居民侯女士說,小區附近的便利店已成了周邊居民購買日常食品、用品的新選擇,雖然規模不大,但該有的都有,基本可以滿足購買需求。“像是洗衣粉、肥皂,拿回家可不輕便,家樓下能買到就不必去大型超市了。”家住沁水新城的張女士說,“小而精”的便利店也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

據記者粗略統計,在長榮路300米左右的距離範圍內,就有5家便利店,而且全部都開在居民小區樓下。 “開設在居住區的便利店更注重所售商品種類的精準,其次才是種類多元化,一般能滿足區域內絕大多數百姓的基本需求即可,進而發揮與傳統超市不同的便捷、價廉等優勢。”長榮路上一家便利店店主表示。

在消費轉型升級的當下,線上線下兩種業態的相互融合,也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10月29日,陝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西安每一天便利超市連鎖有限公司頒發了首張連鎖總部《食品經營許可證》。這意味著今後西安每一天便利超市連鎖有限公司在全省開辦新食品經營連鎖門店,只須向門店所在地區縣級監管部門報備,即可開展經營活動,實現連鎖經營許可辦理‘零跑路’。“更注重消費者體驗、休閒餐飲等多業態融合的新業態便利店發展,也為傳統零售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西安還需在打造10至15分鐘生活圈方面繼續努力。”每一天連鎖便利店董事長張培彥說。

據悉,目前不少便利店開始玩起了跨界不斷擴展增值服務,也有一些傳統的餐飲連鎖店開始尋求餐飲與便利店的融合。記者在小南門外的一家24小時便利店看到,這個品牌店面原本是經營涼皮肉夾饃的小吃連鎖店,現在也增加了食品、飲料、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銷售,店內還未顧客提供手機充電服務,邊聊天、邊吃飯、邊買零食,再給手機充個電可以一站完成。

與一線城市趨於成熟的便利店相比西安仍有差距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調查顯示,我國便利店發展最為迅速完善的城市是廣州、上海和深圳,不論是便利店數量、密度和便利性,都排在全國前列。一線城市便利店市場趨於成熟,二線城市發展差異較大,全國24小時營業便利店比例也有待進一步提高。據瞭解,上海市的711等便利店,不但售賣商品和各類熟食,還兼具代收汽車養路費、銷售各種門票、提供傳真、打印、複印和收取郵件等各類服務。在日本,便利店大多是24小時營業,除解決一日三餐之外,諸如ATM取款、打印、繳費等各項服務都能在便利店實現。通過對眾多來店顧客進入便利店的目的進行調查後發現,除了購買商品以外,還有其他目的(如廁、ATM取款、打印、繳費等),其中只是單純為了購買商品進入便利店的比例只是很小一部分,可見便利店內服務項目對於顧客的吸引力是非常強的。服務功能的充實增加了顧客的到店頻率,推動了商品銷售額的增長。那麼,這些增值服務在我市的便利店都是標配嗎?

西安便利店數量、密度均高於北京 為啥感覺還缺一點“便利”?

便利店內有早餐售賣服務

走訪中,記者瞭解到,目前西安只有很小一部分的便利店採取24小時營業的模式。記者在長安路附近走訪發現,一公里的範圍內有5家便利店,但是隻有一家為24小時營業,記者在店內觀察發現,這裡以銷售飲料、菸酒、零食為主,同時,貨架上有進口商品,店內還配備了一臺微波爐,供客人加熱方便麵等速食品。收銀臺旁,擺有“代收發快遞”的提示牌。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伴隨零售業的發展,便利店也不斷與時俱進,開創了許多新的模式和創新空間,如24小時營業、消費和使用的功能並存、提供便民利民的服務等。一些便利店利用所處居住區與旅遊景區附近的地理優勢,也會增加旅遊信息服務、提供快餐食品、增設報刊售賣區等特色化功能。採訪中,記者發現目前雖然社區便利店的數量很多,密度很高,但是大多數便利店只營業到零點前,甚至有的便利店晚上10點左右就關門歇業了。

據悉,中國便利店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發展也越來越快,從國內外發展經驗來看,便利店將是未來線下零售的重要流量入口,是確定性極高的商業模式,但是西安的便利店發展也遇到了一些難題。張培彥表示,當然對標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作為民生工程的便利店業態,受到政府的極大關注和扶持,政府也出臺了很多有利於便利店發展的政策。西安現階段在便利店發展還存在一些政策瓶頸,如便利店做為民生工程在物流配套服務、店招形象管理政策、便民服務項目審批(如售賣二類醫療非處方藥、代收代繳便民服務跨部門協同、自動提款設備投放等)、城市規劃、公共區域配套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便利店主要是為消費者提供時間便利,並且新零售模式更具想象空間。

西安便利店數量、密度均高於北京 為啥感覺還缺一點“便利”?

地鐵站中開設的便利店

西安正在對標一線城市出臺便利店扶持政策

10月18日,北京市商務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工商局、市食藥監局、市城管委、市公安局消防局等7部門大陣仗聯合頒佈《關於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9條舉措,在便利店的空間位置、網點佈局、項目品類、註冊審批等方面放寬限制,並拿出最高5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同時將便利店目標數量擴大至6,000家。若達成此一目標,北京便利店的數量將超過上海。為此,西安市委市政府也要求,西安要加快佈局各種便利店,引進海內外品牌,做好規劃和制定目標,相關部門要對標北京、出臺扶持政策。

記者從西安市商務局瞭解到,截至2017年年底,西安市便利店約1.88萬家,規模較大的品牌有每一天、唐久便利、愛德堡、松林超市、紅葉超市等,其中在西安市有800餘家門店、京東便利店160家、唐久便利160餘家、愛德堡120家、松林超市109家、紅葉超市40餘家。

西安市商務局商貿服務業處副處長劉宏濤表示,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8年5月發佈的便利店指數顯示,便利店發展指數西安在全國總排名的第11位,連鎖品牌化的便利店數量、便利店數量的增速等增長比率西安居全國首位。從統計數據看來,西安的便利店無論是數量上還是密度上都要高於北京。目前,西安市服務業專項資金支持品牌企業發展連鎖加盟、擴大經營規模,企業每年申報一次。現有直營及特許加盟門店數量50個以上,當年每增加一個便利店,面積在80—200平方米(其中24小時便利店面積在50-200平方米)獎勵1-2萬元;轄區內每增加一個標準超市,面積在500-1000平方米的獎勵3萬元,1000平方米以上5萬元,每個企業最高獎勵不超過80萬元;品牌連鎖企業新建大型連鎖店,每建成一個連鎖店給予一定支持。連鎖便利企業自建倉儲物流系統給予30%的投資補助,總計不超過300萬元。對標北京,未來西安還將繼續調整扶持政策,鼓勵新興、創業型便利店,簡化登記註冊審批流程。

劉宏濤還表示,從實際調研中,西安的社區便利店以社區為原點,每300米就能看到至少一家便利店,未來還要不斷加快佈局各種便利店,讓社區便利店無論從距離還是心理上都更貼近消費者,爭取達到以社區為原點每150米就開設有至少2到3家便利店的目標。同時,西安還要不斷增加便利店的增值服務功能,倡導新型連鎖、無人零售的便利店經營模式,不斷對照先進城市找差距,從政策保障、簡化審批流程等方面入手,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另外,西安市目前正在與全家、羅森、711等外資連鎖品牌接洽,希望在將來能夠引進更多更多元化更加國際化的便利店,豐富和服務居民生活。 (西安晚報記者 龔偉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