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家長教育6大雷區千萬不能踩!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小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們的小情緒比大人來的快,又出其不意,如果僵持不下的話,讓家長們很是頭疼。但是家長們可不能因為一時的生氣,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正確的教育至關重要。教育孩子,一定要講究方法,做智慧的家長。

避免六個雷區

1、以暴制暴

“再鬧,就給我試試看!”“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家長會以恐嚇、威脅的話語來教育孩子,孩子聽到後,很容易丟失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有的淘氣的孩子會“自我保護”而去“攻擊”家長。


孩子做錯事,家長教育6大雷區千萬不能踩!


2、快速安撫

“不哭,就給你買玩具!”家長用哄勸的方式來快速的轉移孩子的情緒,久而久之,反而讓孩子學會了“情緒勒索”。動不動鬧情緒來要挾家長。

3、負面標籤

“你怎麼這麼討厭”“這麼大了,還不懂事”家長在孩子鬧情緒後,給孩子貼上“討厭鬼”“不懂事”的標籤,這些負能量的詞,讓孩子產生自卑,自我認識也會進入誤區。


孩子做錯事,家長教育6大雷區千萬不能踩!


4、喜歡說教

“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情緒已經主導了全部意識,不是說教的好時機,切記不要給孩子灌輸規則。

5、暴力回應

“你再鬧啊!乾脆把我氣死好了!”在孩子鬧脾氣時,無法保持冷靜,反而回以憤怒,形成“你來我往”的惡性循環,最後“發脾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也將深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6、歸咎他人

“摔倒了不痛!都是桌子惹的禍!”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為了安撫孩子情緒而把所有的錯歸咎到其他的外物上,讓孩子意識不到是自己的問題,也不會反省自己,很容易養成遇到挫折“責怪別人”的惡習。

六大雷區,相信不少的父母多少都踩過,為了保持良好的教育,這些雷區千萬不能踩,家長正確的做法,如下

父母合理的做法

1、理解孩子,接納情緒

首先,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家長先要冷靜,傾聽孩子的內心,試著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工具,對父母予取予求。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範。


孩子做錯事,家長教育6大雷區千萬不能踩!


2、幫助孩子,分析原因

其次,父母要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協助孩子覺察、認清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響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瞭自己的感覺。之後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釐清情緒背後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3、引導孩子,解決方案

最後,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