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封筆金庸逝:查良鏞之後再無江湖

天不生金庸,武俠萬古如長夜。2018年10月30日,中國最後一個武俠小說巨匠金庸先生去世,享年94歲。

這個年代,看武俠小說的人已經不多了,寫武俠小說的就更少了。即便有,也不會有人能在傳統武俠小說領域達到金庸先生的高度。金庸的小說雖是白話文,但古意盎然。武俠小說,如果缺了這份“古意”,那就像喝茶的時候放糖,味道不對。

金庸封筆金庸逝:查良鏞之後再無江湖

看金庸武俠小說學不會武功,但可以學會做人。現今網絡上充斥的各種玄幻類小說,為了顯示主角的威風,都是一言不合就開打,彷彿除了主角之外的人都是白痴。金庸小說裡,凡是武學宗師,且不說蕭峰、郭靖這種大俠,即便是歐陽鋒這樣的大反派也會有他的氣度,絕不會靠欺負弱小來襯托他的強大。

《天龍八部》是我認為金庸武俠小說系列最好的一本書。其中暗含了兩種思想,一種是“眾生皆苦”,另一種是“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天龍八部》裡沒有一個人不苦,即便是隨隨便便就武功蓋世的段譽,或者是莫名其妙就美人在懷的虛竹也有各自的苦惱。對於段譽來說,他離家出走就是為了不想練武功,他喜歡的是讀書和美人。結果最後武功自己找上門來了,爹媽沒了,美人也沒了。而虛竹最想要的只是在少林寺安安穩穩地當個小和尚。可阿紫騙他破戒,童姥逼他破戒,還硬把眾人求之不得的西夏公主塞進他懷裡。最後,虛竹得到了其他人想要的一切,卻再也做不了他最想當的和尚了。

金庸封筆金庸逝:查良鏞之後再無江湖

“射鵰三部曲”是金庸小說中影響力最廣的作品。其中《射鵰英雄傳》講的是“義”,《神鵰俠侶》講的是“情”,而《倚天屠龍記》則兩者兼有。這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楊過。郭靖是俠之大者,讓人敬佩,但有些迂腐。張無忌俠義心腸,讓人親近,但優柔寡斷。楊過最難得的是長了一副好皮囊,說話又好聽,卻矢志不移地吊死在小龍女這一棵樹上。

金庸封筆金庸逝:查良鏞之後再無江湖

​除了楊過之外,我最喜歡的角色是令狐沖。蕭峰追求的是“義”,楊過追求的是“情”,韋小寶追求的是“榮華”,只有令狐沖一直以來追求的都是“自由”。有時候我在想,書裡的這些大俠們一個個武功蓋世,但是他們過得真的有我們快樂嗎?他們看似瀟灑,但肩上揹負了太多責任,一柄柄無形的枷鎖將他們綁得牢牢的,想要掙脫完全是奢望。《笑傲江湖》的最後,令狐沖和任盈盈在西湖成親,但是也失去了一定的自由。或許,本就沒有絕對的自由,想要得到些什麼,總是要付出些什麼。

世事茫茫難自料,昨日剛知李詠新逝,今日便聞金庸作古,悲哉!金庸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