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脾經隱白穴第十二

今天講脾經隱白穴。

隱白穴出自《靈樞經本輸第二》言“脾出於隱白,隱白者,足大趾之端內側也,為井木”。脾經屬土,隱白穴為脾經五腧穴之木,是為土中木,為脾經與肝木互通相應之穴。

隱白為脾經井穴,亦為根穴。《靈樞經根結第五》言“脾經根於隱白,結於太倉”。太倉即腹部中脘。

隱白穴之名自古解釋有兩層含義:第一脾經為土,而脾土生肺金,金之色白,而土生金,金隱於土中。隱,有潛藏孕育之意,此穴為脾經之木穴,木為東方主生髮孕育,故能生肺金,有生金榮肺之象;第二隱白穴位於足大趾內側白肉際,故曰隱白。

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脾經隱白穴第十二


脾為足太陰脾經,肺為手太陰肺經。脾肺皆為太陰之氣,那麼“太陰”何意呢?在古代各種曆法中,有太陰曆,太陽曆,以及太陰太陽之陰陽合曆。太陰曆是以月球受光面的圓缺晦明變動為基礎,利用月球運行週期為標準制定的歷法。太陽曆是以太陽的迴歸年週期為基本數據制定的歷法。陰陽合曆是綜合了太陽日的運行週期與太陰月的運行週期,陰陽結合起來制歷。我們現在所用的陰曆就是陰陽合曆。古稱日為太陽,月為太陰。古人言:太陰者,月也。《公羊傳》言“月者,土地之精”,古又有言”月為太陰之精,生水在地,故為陰也”,“日為太陽之精,生火在天,故為陽也”。《內經》裡,脾土為太陰,太者,極至之意。混沌初分,天地定位,天南而地北,濁陰下降而為地,故大地為太陰之氣所凝,陰之極也。而地之精華為月,故月為太陰之精。月繞地而行,尊地為母實為大地太陰之氣在天所凝。從中醫來說,肺金為脾土之精而化生。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金者,地精之所生。

脾經五腧穴中有三個與肺金相關者,除隱白外,還有輸穴太白穴、經穴商丘穴。太白者,西方之金星;商者,金音也,經穴五行為金,故曰商丘,丘,言土墩。也就是說,肺經為月,脾土為地,肺經之氣乃脾土升發升清於天而生。故肺經之氣源於脾土之氣。

隱白穴,乃肺金之氣根於脾土之氣,此穴為肺氣潛藏在地。考肺經起於中焦,實起源於脾經結穴之中脘,可證脾氣升清乃生肺經之氣,故此穴亦能療肺經之疾病。

隱白為脾經之井穴,凡井穴都能治療中風、昏迷、暈厥之疾病.《針灸甲乙經》:“屍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隱白及大敦主之.”

屍厥稱為厥證∶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又稱暴厥、屍厥等。發病後多可在短期內神志甦醒,重者也可一厥不復。為陰陽失調,氣機暴亂,氣血運行失常,氣血上逆,使清竅閉塞,精明失養而引起。其病機主要為經脈之氣因為陽亢動風、火邪熱邪、氣逆等病因,導致氣血衝逆並走於上,上而不下,表裡陰陽二氣不能正常升降周流往來,而引起陰陽二氣逆亂,短時間內形成陰陽二氣極端的偏盛偏衰,而致暈厥.

經脈之氣在正常情形下是升極而降,降極而升,升為陽,降為陰,經氣正常升降為臟腑的陰陽機能.經脈在一升一降,正反往復中完成臟腑的陰陽功能.所以經氣的只升不降,會導致臟腑本身陰陽的逆亂,陰陽二氣的離決,從而暈厥。若氣反則生,不反則死.厥證何以取井穴治療呢?因為可以引上逆的經氣下降歸根,是為氣反則生.

《甲乙經》以隱白配伍大敦穴治療暈厥,此穴主治之厥為足三陰之氣厥逆於上而不下,特別是厥陰肝經肝陽上亢化火動風,形成肝經上盛下衰,最易導致暈厥,臨床為中風偏枯、大厥擊僕之證.以風為陽邪,本性升散,最易致氣血上逆.

足三陰經的少陰腎經井穴湧泉、太陰脾經井穴隱白、厥陰肝經井穴大敦五行皆屬木,為足三陰經最下之井穴,最善引風木之氣下行。木在髒為肝,肝主風。肝中氣血上逆,必犯巔頂百會,以肝經上行與督脈會合於巔頂百會.百會位於人一身之正南方之天部,病在頭者取之足,隱白為脾經在足部之根穴,脾為土,足為地,故以隱白穴引天頂之氣下達。百會與隱白,一為天南,一為地北,正相沖相反者.一為天之最高,一為地之最下.《雜病穴法歌》雲:“屍厥百會一穴美,更針隱白效昭昭”。百會與湧泉之配穴亦此理。湧泉可滋陰平肝潛陽,而隱白亦可柔肝熄風.

當然臨床上除了五臟之氣厥逆於上導致暈厥,而六腑之經氣厥逆於上而不降,亦會引起暈厥.五臟之氣上逆,是為熱厥;六腑之氣上逆,是為寒厥.《素問繆刺論》:“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屍,或曰屍厥,刺其足大指內側爪甲上(足太陰隱白也),去端如韭葉,後刺足心(足少陰湧泉也),後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足陽明經入足中趾內外間也),後刺手大指內側(手太陰少商也),去端如韭葉,後刺手心主(手厥陰中衝也),少陰銳骨之端(少陰心神門)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兩耳,鬄其左角之發方一寸,燔治,飲以美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

《靈樞熱病》:“氣滿胸中喘息,取足太陰大趾之端,去爪甲如薤葉,寒則留之,熱則疾之,氣下乃止”。足太陰大趾之端,乃隱白穴.氣滿胸中喘息,此為手太陰肺經之氣盛於上焦而不得肅降.其病因有因寒者,刺隱白而留針,可肅降肺氣下行,胸中滿悶喘息之氣下乃止.其病因有因熱邪雍肺者,刺隱白得氣則瀉之,不必留針,可清瀉肺熱,肅降肺氣。隱白穴與肺經相關,為肺氣伏藏之根,此氣上升於中脘可以化生肺氣,故刺隱白,可以引肺金之氣下行。凡肺氣上逆之胸滿悶脹、喘息不得安臥,持其脈口之脈,上盛三倍者宜取之,可以隱白配伍肺俞穴同用。

隱白穴可以治療半身不遂、以及中風腦出血腦梗,但是取隱白,必須是肝經上盛的這一側身體的隱白穴,如果脈口寸虛不能取隱白,以隱白之作用為肅降逆氣之上衝,中風半身不遂可以隱白配伍太沖、百會、足三里、風市、肩井、風池等穴同用,以平肝通絡,升六腑之清陽,降五臟之濁陰上逆。如果急症昏迷,亦可配伍醒腦開竅之針法同用,中風半身不遂、偏癱腦梗,可上午巳時9點到11點六腑清陽之氣上升、五臟濁陰之氣下降時用針,療效會更好。

隱白又可療癲狂,鬼穴十三針裡隱白穴又稱為鬼壘。十三鬼穴“一針 鬼宮,即人中,入三分。二針鬼信,即少商,入三分。三針 鬼壘,即 隱白,入二分------”。隱白穴何以能治療鬼邪陰物作祟呢,以此穴與肺金相關,肺金者西方,西方者鬼類出入之門戶,亦陰物鬼類容身之位,脾土為至陰極陰,隱白又為脾經最下一穴,陰氣最盛,故隱白穴又稱陰白穴,凡癲狂之疾屬於心肝火熾、痰熱壅盛;或者五臟火盛傷陰型可以應用。但是陽明經熱或腑實證導致狂躁不適合使用。

隱白穴具有鎮靜安神、清熱化痰之效,五臟陰虛,導致的心煩不得眠,也可以用之。可配伍湧泉、行間等同用,小兒夜晚煩躁不眠可以溫灸之。脾經為土主靜,隱白為又脾經極陰之穴,陽主動,陰主靜,故取之可使人安靜。

脾主統血。而隱白自古為治療脾不統血的要穴,《銅人》“婦人月事過時不止,刺之立愈。”肝主藏血、脾主統血,肝不藏血取大敦可效,脾不統血取隱白可效。故二穴常常配伍使用,實證可以點刺出血,虛證可以艾灸治療。亦可治療鼻衄、大小便便血、女子崩漏不止,脾經上有二個穴位治療脾不統血的常用穴,除了隱白,還有就是血海,我一般以左隱白、右血海配伍治療脾不統血。適用於左側脈口陰虛血熱、右側脈口脾虛不及的脈象。這個脈象,是臨床最易產生崩漏的脈,如果因為瘀血導致血不歸經的崩漏,可以加三陰交。

總結隱白的作用為:肅降肺氣、清化肺中熱痰;寧心安神,救逆蘇厥,柔肝熄風,調經統血。可以隱白大敦配伍;隱白百會配伍;左隱白、右血海配伍。另外隱白配尺澤可以清肺化痰平肺喘;瀉隱白、行間,補足三里可以治療肝火犯胃之胃痛,隱白土中木,可於土中瀉肝。

好了,隱白到此,下一個穴位是大都穴。

作者祝玄衝,更多道醫醫學知識,請持續關注本頭條號

5天4晚,掌握以上診療原則後,可以在臨床上治療各種疑難雜症,通過脈證結合統一,能準確的知道各種疑難雜症發病的根本原因,從而正確無誤的治療。此學術價值非金錢所能衡量,一次學習,終身受益無窮。

點擊瞭解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