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區召開全區促進農民增收及農業重點工作調度會

大觀區召開全區促進農民增收及農業重點工作調度會

劉曉麗副區長主持召開大觀區促進農民增收及農業重點工作調度會

為認真貫徹落實8月3日市政府促進農民增收及農業重點工作調度會和市委市政府相關會議精神,全面總結上半年轄區農業農村重點工作推進情況,分析形勢,研究部署下半年促進農民增收及各項農業農村重點工作。8月24日上午,副區長劉曉麗主持召開全區促進農民增收及農業重點工作調度會,區統計局主要負責人、各鄉鎮分管鄉鎮長、農村經濟服務中心主任、統計員,區農業局各科室負責人及種植、畜牧、漁業統計工作人員參加會議。

會上,區農業局陳昌華局長首先通報了上半年轄區農民增收、農業經濟運行、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三變”改革、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問題整改落實“回頭看”工作、農業經濟統計工作,分析了存在問題原因及下步工作安排。

區統計局谷同紅局長就如何做好農民增收、農業經濟統計工作進行了講解與輔導,並分別從種植業、漁業和畜牧業角度就下半年如何提高農業經濟統計數據質量提出了有關建議。

劉曉麗對上半年農民增收及農業重點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及要求:

一是要高標準高質量做好農民增收及農業重點工作。要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準確把握中央改革精神,緊扣轄區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實區委十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學海安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員會精神,著力統一思想,著力聚焦目標,著力夯實基礎,著力釋放活力,扛起扛穩改革擔當,爭當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排頭兵;二是要認真學習海安經驗,發揚“爭奪扛”精氣神,統籌推進農業各項工作。開展“學海安,農業部門怎麼做”大討論,凝聚共識,明確方向,明晰任務,統一思想。要大力推進“335工作法”、“721工作法”和“一線工作法”,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建立問題導向,閉環管理、精準發力,在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暨“三變”改革試點工作過程中,要明確一個重點、把握三個要求、聚焦四個環節,既要敢於創新、勇於實踐,又要堅持原則、把控方向,綜合施策、多措並舉,確保全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順利推進。要讓試點工作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可圈、可點、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大觀改革模式”;三是做好農民增收、農業經濟統計工作,服務鄉村振興。統計人員要適應農業增加值分季核算和現代農業調查體系建設的要求,面對農業發展的新業態,不斷更新思維,創新理念,以高效的工作姿態爭創一流業績;農業部門做好和統計部門的交流和聯繫,爭取鄉鎮、村居統計人員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不斷增強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主動將思想轉化為行動,全力以赴地做好農業統計工作。
四是要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抓好農業科技服務,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區農業局及各鄉鎮農技部門要加強水稻、棉花等在田作物病蟲害防治,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要加強畜禽疫病防治,保障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加強對稻蝦綜合種養技術指導與服務,推進生態環保養殖技術的普及應用,通過強有力的技術指導與服務,促進增產增效。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針對轄區實際,種植業要重點抓好蔬菜、特色農產品生產,要充分發揮設施農業的重要作用,提高蔬菜複種指數,選擇短平快且收益好、附加值高、有市場銷路、行情好的品種種植。畜牧業要著力穩定生豬生產,著重抓好蛋雞、番鴨等行情看漲的優質家禽養殖。漁業要重點抓好稻田綜合種養,大力發展精養池塘特色養殖,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出效益。要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模式,如池塘高效生態養殖,努力提高單產,實現增產增效。要積極推動“互聯網+”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和網上銷售,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要著力實施品牌戰略,積極申報創建名優農產品品牌,推動品牌整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要結合一產發展,大力發展休閒旅遊農業,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要強化宣傳推介,加大獎補政策宣傳,擴大農產品推介,為市場主體開拓市場、拓寬銷路提供支持。
五是要高度重視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問題整改落實“回頭看”工作,確保整改到位不反彈。要高度重視農業環保工作,按照《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慶)經濟帶“1515”方案》文件要求,做好農業環保工作,加強畜禽養殖業清理整治,沿江一公里範圍內,做到圍欄網養殖和畜禽養殖場環境問題“清零”,確保整改到位不反彈。

各鄉鎮分管負責同志也進行了交流發言。(單位:區農業局 擬稿:潘興貴 審核:陳昌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