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綠”與“增收”!萬州經果林

增綠”與“增收”!萬州經果林


綠意盎然的田野

增綠”與“增收”!萬州經果林

溪口鄉的經果林

增綠”與“增收”!萬州經果林

檸檬掛滿枝頭

增綠”與“增收”!萬州經果林

又大又圓的果子惹人喜愛

近年來,在實施庫區生態屏障建設過程中,我區堅持“增綠”與“增收”有機結合,大力發展經果林,既解決了生態建設的問題,又調整了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也有助於鞏固建設成果。

柑橘基地孕育致富夢

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實現富民,走綠色脫貧之路,是必然選擇。

瀼渡鎮雙雞村緊鄰長江邊,有一處佔地面積達133萬平方米的柑橘園。園主程多明告訴記者,這個果園裡一共栽有60000棵柑橘樹,其中玫瑰香橙佔了六成,W·默科特佔了四成。

今年,迎來豐產期的果園畝產近1500千克,產量達到225萬千克。

多年前,一直與農業打交道的程多明,借力長江生態屏障建設的東風,將緊鄰長江邊的雙雞村大部分土地流轉過來栽下了柑橘樹。一開始並不懂種植技術的他,被各種撲面而來的難題弄得焦頭爛額,本以為位於長江邊不會缺水,可是沒想到由於地形氣候條件的原因,這裡的降雨少,“常常是不遠處在下雨,但基地這一塊就是不下。”程多明苦笑著說,尤其夏季正是柑橘生長旺盛時期,需要大量水分。可是因為雨水少,缺水導致果樹幹枯,落果嚴重。為解決這一難題,前年夏天,果園爭取了專項資金,安裝了水肥一體化管道灌溉系統,滿山鋪就的黑色管網解決了果園夏天干旱的問題,讓果子喝上了“甘露”。

程多明說,這個系統的好處還遠不止於此,他為記者算了一筆生態賬:通過水肥一體化管道灌溉系統,一棵成年樹的化肥用量減了一半;使用水溶性生物有機肥成本會增加20%至30%,但不會影響土質。

另外,為提升果園果子的品質,他還使用了物理防控技術。記者看到每棵樹上都掛著一個形如柑橘大小的綠色小球。“別看它小,它的用處大著呢!它能引誘不少害蟲,使用物理防控技術雖然比傳統農藥殺蟲成本要高,但種出的果實更環保、更能賣出好價錢。雖然用生態農業種植方式增加了成本,但生態得到了平衡,很值得。”程多明說。

在這個基地裡,每天固定的有10多名工人務工,他們都是附近的村民,按時上下班,非常方便。陳國飛便是其一,他告訴記者,自己非常喜歡這裡的工作,“掙得不少,上班又近,還能照顧到家庭。”

如今的雙雞村大部分土地都被流轉出來,村民不僅變成了工人,可以在基地務工,另外每年還能拿到一定金額的土地流轉費。程多明說,全村土地流轉費每年75萬元,村民務工支出80萬元,全村常年基地務工人員60人,人均增收約1萬元。

經過多年發展的果園在各方支持下,水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已逐漸完善。目前,基地新建了商品化處理中心,廠房兩棟、凍庫4座、洗果選果生產線3條,實現了產品的初加工。在程多明的發展規劃中,要讓果園畝產達到4000千克,總產量600萬千克,讓果子的品質不斷提檔升級,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長江兩岸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如今的萬州,綠色已成為最美的底色,浸染著山水和田園。生態文化,綠色發展有了深刻內涵。

近年來,我區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踐行“一心六型”兩化路徑,著力打造長江生態屏障三條林帶,實現“三帶三增”目標,推動長江經濟帶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發展。

在長江生態屏障建設中,我區始終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緊密結合,利用三峽後續工作項目(綠化長江)、退耕還林工程、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等,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以柑橘類經濟林為主),突出經濟林的比重,不僅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而且農民的收入也顯著增加。

據不完全統計,實施植被恢復項目所營造的經濟林已經開始掛果投產,年產量超過5萬噸,產值達2.7億元,整個項目區農戶人均年收入增加1700元左右。另外,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造林護林責任與增效增收掛鉤的模式,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庫區生態屏障建設,全區共有29個業主(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或合作入股等方式自行投入資金5900餘萬元,實施庫區生態屏障建設造林4200.21萬平方米。

同時,我區在長江干流適合造林綠化的消落帶(165~175米)實施以中山杉為主,喬灌草相結合的消落帶治理。在新田鎮、武陵鎮、瀼渡鎮、溪口鄉、大周鎮和百安壩街道等江邊消落區共栽植中山杉試驗示範林,生長表現較為良好,現已鬱閉成林,在長江兩岸形成了40公里的綠色長廊,展現了一幅壯麗的水上森林景觀。

此外,我區繼續推動實施長江經濟帶重慶段幹流(萬州段)綠色生態廊道質量提升工程3580.179萬平方米,計劃爭取資金實施長江經濟帶萬州段幹流沿江山地第一層山脊內森林質量提升、兩岸堤外50~150米綠化質量提升、沿岸林地“天窗”修復、重要溼地修復、裸露地綠化美化、景觀美化改造和碼頭區域綠地恢復工程共7個子項目,對長江干流消落帶、低質低效林分、新造林進行綠化美化治理,選擇以香樟、烏桕、欒樹、楓香、紅繼木、黃金葉等為主的闊葉彩葉樹種,實現補綠增彩,提質增效,豐富濱水景觀。

在長江兩岸第一層山脊線範圍區域內,我區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國家重點林業項目後,截至最新源統計數據,長江兩岸第一層山脊線範圍內生態林帶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發揮生態林帶涵養水源、固土保肥、防風固沙、固碳製氧以及調節小氣候等功能效益。經測算,生態林帶年增加森林植被蓄水量24.4萬立方米,年吸收二氧化碳86610噸,年釋放氧氣5978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