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增產,增收,補損

漢陰:增產,增收,補損

通訊員 鄧永新

"要不是今年的疫情影響,我正月初幾就出門了,現在拖了這麼久,我心裡也很著急。"漢陰縣城關鎮中壩社區搬遷貧困戶王升兵說。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許多春節後返程務工群眾的計劃。春耕不能開展,企業不能生產,貧困群眾因不能務工沒有收入,這給全縣鞏固脫貧成果帶來了很大困難。為幫助貧困群眾增收,漢陰縣緊抓產業和就業兩項重點,千方百計為群眾增收尋求出路,確保全縣如期脫貧摘帽。

"我們2月9號就開始春耕了,今年春耕生產主要是產業園區的除草、施肥、套種等工作,每天至少用工30多人。"漩渦鎮龍泉村監委會主任唐仁治說。因為還處在疫情防控期間,群眾上工時被要求保持一定距離,統一就餐時用家裡自帶的碗筷,實行分餐制。上工前,合作社管理人員要求群眾佩戴口罩,沒有口罩的群眾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確保群眾安全。

去年龍泉村建立集體經濟合作社以後,全村共發展獼猴桃150畝、茶園500畝、魔芋60畝,產業初具規模。為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擴大合作社收入來源,龍泉村今年春耕在茶園、獼猴桃基地套種土豆約250畝。龍泉村還在整地備耕,依託鎮園產業聯盟,準備在清明節前後種植500畝訂單甜玉米,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

該縣今年繼續按照"加入一個組織、發展一項產業、獎補一筆資金"的"三個一"產業扶貧機制,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宏觀上抓緊產業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農產品促銷三項工作,微觀上抓好產業建園、春耕套種、組建合作社三項工作,在去年的基礎上新增流轉土地3萬畝,新發展茶園1.5萬畝、獼猴桃0.5萬畝、蔬菜0.3萬畝,堅持一村一品,形成"一業為主、他業為輔,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產業格局。

針對各鎮發展產業的技術需求,在縣人社局牽頭組織下,該縣積極開展網絡農業技術培訓,目前共組織開班5期,參加培訓群眾430人。縣農業農村局牽頭組織成立了蠶桑、茶葉、獼猴桃、技術人才4個產業技術服務站,統籌全縣產業技術服務工作。據統計,全縣共有農業技術人員、新型職業農民等300餘人下沉到各村田間地頭,為群眾發展產業做現場指導。

"我們企業2月13日就已經復產,在抓生產的同時還緊抓疫情防控工作。"硒漢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子鑫說。在月河工業園區管委會的指導下,吳子鑫安排企業管理人員對生產和辦公區域進行全方位、徹底消毒。吳子鑫牽頭組建了疫情防控應急領導小組,制定疫情防控預案,對工人加大排查力度,詳細瞭解工人與返鄉務工人員的接觸史,嚴防疫情傳入企業。

面對疫情,該縣各級黨組織積極協助企業制定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案,明確組織機構、職責分工、疫情防控措施、員工分批到崗安排等內容,做好組織宣傳發動、疫情防控排查、隔離保障支持等工作,做好復工復產各項準備。30餘名機關幹部對規模以上企業實行"一對一"掛點聯繫,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該縣制定印發了《漢陰縣幫助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共渡難關若干措施》,從稅費減免、企業協調服務、穩定有效投資等方面制定了10條具體措施,為困境中的企業送去了"及時雨"。

該縣於1月27日啟動在線招聘,將收集到的省內外和本縣175家企業用工崗位信息1.7萬個,通過群發短信、漢陰發佈微信公眾號、漢陰縣321民情在線和電視臺播放宣傳等方式進行公佈,實現了就業信息現場轉線上。據統計,線上招聘共接受各類諮詢1000餘人次,達成求職就業意向近6000人次,為企業復工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據瞭解,該縣規模以上企業77家已有70家復工,全縣重點項目43個,其中新建項目24個開工12 個,續建項目19個開工15 個,為穩定疫情期間的就業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於各地疫情防控管理的差異,加之外出交通車輛暫時停運、群眾對當前疫情存在一定程度的畏懼心理等不利因素影響,該縣出現了農民工外出返崗復工難、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為解決這些難題,從2月21日起,漢陰縣由政府包車點對點護送,拉開了農民工返崗復工序幕。

"非常感謝政府能安排專車免費送我們返工,給我們省去了很多麻煩,也保證了安全。"漩渦鎮46歲的林玉剛在浙江海象新材料股份公司務工多年,返鄉過年的他原本正月初十就要返回浙江,可是因為疫情影響,返廠就業時間拖了好久,這次點對點護送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到目前,該縣共計集中組織9批次共800人赴浙江、江蘇、雲南、四川等地務工,使群眾全年增收有了一個好的開頭。

此外,該縣在全縣141個村(社區)和300戶以上的扶貧搬遷社區成立勞務扶貧公司,按照統一組織,統一管理、統一薪酬、統一結算的運行模式,把村社區的四類勞動力組織起來,到村內、鎮內、縣內的社區工廠、工業園區、農業園區等地務工,從而使不能外出人員實現縣內務工。截至目前,全縣農民工就近就地和縣外轉移就業共3.2萬人。

"我去年在村裡的合作社幹了3個月,就領到了1萬多塊錢工資。今年我還要在合作社裡多做一些,爭取能掙更多錢,爭取生活再好一些。"正在漩渦鎮龍泉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務工的貧困戶田昌順開心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