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敲鼓驚動皇帝 趙匡胤問什麼事情 回答:我家豬跑了

在電視劇《包青天》裡,開封府衙門口放著一面大鼓,供老百姓擊鼓申冤。有冤情的老百姓只要敲響這面大鼓,包大人就會升堂審案,為老百姓昭雪冤情。

在宋朝,這面大鼓真實存在,正式名字叫“登聞鼓”,設置於宣德門南街的西廊。朝廷還配備了專門管理登聞鼓的機構,叫登聞鼓院。登聞鼓院位於宣德門南街的北廊。當老百姓前來敲鼓後,登聞鼓院的官員就會出來接待老百姓,並將他們帶到皇帝面前。

有人敲鼓驚動皇帝 趙匡胤問什麼事情 回答:我家豬跑了

那麼,哪些人可以前來敲擊登聞鼓呢?誰都可以。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鄉野百姓,只要你是大宋子民,均有權敲擊登聞鼓。所表達的訴求,不一定非得是軍國大事,“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軍期機密、陳乞恩賞、理雪冤濫,及奇方異術、改換文資、改正過名,無例通進者”。

這就意味著,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夠舉起棒槌,“咚咚咚”地敲響那面直達聖聽的登聞鼓。

北宋名將高化曾經向宋仁宗抱怨:“每進文字,須詣登聞鼓院,與農民等。”他覺得自己奏報朝廷,居然跟一幫農民混在一起,很沒有面子。

登聞鼓制度不是宋朝的發明,早在先秦時期,登聞鼓就出現了。然而,登聞鼓制度做得最好的,還是非宋朝莫屬。原因也很簡單,宋朝的登聞鼓制度門檻最低。

由於敲擊登聞鼓的門檻太低,不免鬧出一些有趣的故事。

那還是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期間的事情。有一天,趙匡胤聽到有人敲打登聞鼓,以為民間出了什麼大事,便喚他進宮來。敲打登聞鼓的是一名開封市民,叫牟暉。牟暉見了皇帝,訴說冤情,卻並不是什麼大事,而是他家的豬跑了,找不到,便來找皇帝訴苦。

趙匡胤沒有生氣,耐心地聽牟暉講完,完了還賜給他一千錢,算是補償。事後,趙匡胤還給宰相趙普下了一道手詔:“今日有人聲登聞來問朕覓亡豬,朕又何嘗見他豬耶?然與卿共喜者,知天下無冤民。”

有人敲鼓驚動皇帝 趙匡胤問什麼事情 回答:我家豬跑了

由此看來,趙匡胤並不覺得這位找豬的開封市民是在浪費自己寶貴時間,相反還頗感欣慰和高興,因為這說明天下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冤情。

除了請皇帝幫忙找豬,還有人請皇帝為他們安排工作。

在宋真宗在位時期,1004年的一天,有100多名落榜的考生來敲打登聞鼓,懇請皇帝給他們安排差事。他們說:“素習武藝,願備軍前役使。”看樣子是要棄文從武。

宋真宗便親自組織了一次特殊的面試,“能挽弓者才三,各賜緡錢,令赴天雄指使”,給一部分雖然落榜還算有一技之長的考生找了一份工作。

大宋王朝有上億子民。如果每一個老百姓都直接來找皇帝辦事,皇帝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是忙不過來的。宋仁宗時期,有官員提出,不如由文官對老百姓的陳詞進行審核,再酌情選一部分送到皇帝面前,以減輕皇帝的壓力。

但是,諫官範諷表示反對,他說:“非上覽決可否,則誰肯向陛下親言者?”是啊,老百姓來敲擊登聞鼓,本來就是想直達聖聽。假如在中間人為地設置一道關卡,誰還願意來呢?

有人敲鼓驚動皇帝 趙匡胤問什麼事情 回答:我家豬跑了

基於這個原因,宋仁宗否決了官員提出的這個建議,繼續鼓勵老百姓敲擊登聞鼓。就連被視為昏君的宋徽宗趙佶,都降旨鼓勵臣民進言:“中外臣僚士庶並許實封直言投於登聞檢院、通進司,朕當親覽悉行施用。”

因此,有宋一代,老百姓敲打登聞鼓的渠道基本是暢通無阻的。

登聞鼓的存在有利有弊,不過,我們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登聞鼓多次推動歷史的進步,甚至改變了歷史。

北宋初期,科舉制度還不完善,存在徇私舞弊的現象。973年,舉子徐士廉在會試中落榜,隨即敲打登聞鼓,控告擔任主考官的翰林學士李昉徇私舞弊,“用情取捨“。宋太祖趙匡胤聞言大怒,依從徐士廉的建議,下詔從落第者中選出195人和已錄取的36人,在講武殿進行復試,趙匡胤親自擔任主考官。結果,有127人及第,而原錄取的人中有10人落選。

有人敲鼓驚動皇帝 趙匡胤問什麼事情 回答:我家豬跑了

考試的結果張榜公佈後,朝野大譁。李仿受到降職的處理。

此後,由皇帝親自主持科舉考試最後一關的“殿試”形成制度,歷經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達900多年之久。

【參考資料:《宋史》《宋代的登聞鼓制》《包青天》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