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衆仙升天時!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曬秋節、茱萸節、菊花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九月初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道教,九月初九同樣也是中壇元帥(太子爺)誕辰、酆都大帝誕辰、鬥姆元君誕辰、九皇大帝誕辰、玄天上帝飛昇、重陽帝君飛昇、東鬥下降、北極下降、東華帝君降現、太上救苦天尊下降、真武飛昇、三天扶教輔玄大法師正一靜應真君、並玉府王真人、右侍趙真人、左卿徐真人同升仙日。

重陽節來源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

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來源於一個道教傳說。

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九九重陽日,眾仙昇天時

九月初九登高日,玉皇大帝當中坐。

一道令牌拿在手,宣佈昇天成仙節。

真武大帝來得道,金花教主同升天。

太上老君誕辰此,鬥姆星君也結伴。

海神媽祖本日生,登高意願在重陽。

眾仙苦練修行身,長生不老共九天。

在道教文化中,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是“昇天成仙”的最好時間,所以道教傳說中多選擇九月九日“昇天成仙”。道家認為這一天清氣上揚,濁氣下沉,地勢越高,清氣聚集越多,人就可以乘清氣而昇天。

《太清諸草木方》曰:“九月九日,採菊花與獲芬松柏脂丸服之,令人不老。”道家無論是服食丹藥,還是苦練修行,其最終的最求是與天地同壽,能長生不老,而長生不老,在世俗世界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升上九天,才能與日月同壽,而九月九日重陽節是升夭的最好時機。

九九重陽這一天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相傳軒轅黃帝在這一天乘龍昇天,張道陵天師也是於重陽節之日升天成仙,其妻亦尾隨昇天。無獨有偶,東南沿海各地尊崇的海神媽祖也是在這一天昇天。

重陽節的重要習俗“登高”與道教九月九日“昇天成仙”也有內在的聯繫。因此在重陽節成為華夏民族傳統節日的時候,這種九九重陽“昇天”又直接演變為重陽登高。先人們相信九月九是神仙昇天的日子,就選擇九月九日登高,意圖能像那些得道成仙的神仙一樣,這種美好的願望溯其源頭,是人們對長壽的一種企盼。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軒轅黃帝乘龍飛天

黃帝的晚年,發明了鼎。當第一個鼎被鑄造出來時,天上突然飛下來一條龍,那條龍有著威武的眼睛和長長的、閃著銀光的龍鬚,整個龍身透著金光,降臨時好像帶來萬匹的金鍛,籠罩了整個天空。

軒轅黃帝和大臣都很吃驚,那隻龍慢慢靠近黃帝,眼神變得十分溫和,忽然開口對黃帝說:“天帝非常高興看到你促使中國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來帶你昇天去覲見天帝。”黃帝一聽,點了點頭,就跨上龍背,並且對群臣說:“天帝要召見我了,你們多保重,再會了。”金龍戴著黃帝快速飛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雲霧中了。群臣沒有辦法,只好眼睜睜的看著黃帝昇天而去。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張道陵飛天成仙,其妻尾隨

不僅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是在這一天乘龍昇天的,著名的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天師也是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昇天成仙的。“真人張道陵,於桓帝永壽二年九月九日,在巴西赤城渠亭山中,太上遺使者持玉冊,授正一真人之號。”就在道陵被授號的同一天,其妻孫夫人,與天師在間中雲臺白日昇天,位於上真東嶽夫人。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媽祖飛天成仙,家人後會無期

無獨有偶,東南沿海各地尊奉的海神媽祖,也是這一天昇天。媽祖,名林默,生前是福建蒲田循洲島巫女,死後被奉為海神,有“天妃”、“天后”等稱號。傳說媽祖就是在重陽節這天昇天成仙的。宋太宗雍熙四年秋九月八日,媽祖對家人說:“我愛清靜,塵世所不樂居,明天九日是重陽日,我有登高的意願,預告別期。”家人卻以為重九登高是例行的事,而不知道她是成仙去的。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登高成仙,重陽祈壽

昇天成仙是人們對理想境界的一種無限追求,成仙,是希望能永遠存在而不消失,是古人對永恆的追求。而在現實社會中,九月九日重陽節昇天成仙則轉化為人們對長壽的企盼。

在意象上,重陽登高,正是人們對人生不老的一種追求,所以從魏晉開始,人們已經開始把九九重陽與長壽聯繫在一起了。曹巫在九月九日送鍾麟菊花,說:“至於芳菊,紛然獨榮,非夫含乾坤之純和,體芬芳之椒氣,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將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

曹巫重陽贈菊,希望鍾怒能借菊之力,身體健康長壽。道家的昇天成仙追求人生的永續,這與俗世中的人追求長壽是一致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九月九日登高升天成仙,已經內化為九九重陽祈壽。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重陽節拜斗習俗

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為九皇聖誕,民間俗稱九皇會。許多道教宮觀都會舉行拜斗。北斗九皇在道教中尊稱“中天大聖北斗九皇九真延生解厄上道星君”等,居垣下北斗九皇宮。據《先天神後鬥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載,鬥姆天尊一團神炁,三次超脫,為生聖嗣九真,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輔、天衝、天芮、天蓬,是為九子,皇號九皇。諸子洎壯冠乃各修,圓地功行俱滿,白晝沖天受得三清貴職。九皇群季分治九州,稱居方氏,仁風灝蕩,普惠群生。

據《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經》載,若人至九月九日夜半子時,自身閤家清齋行道,清潔素裳冠履,百和名香砂素表章,奏拜三三之次,各隨願所陳披宣,北斗七元君在七元宮中端目視之,天宮金闕門下,有左右年值月值日值時值天一真官、天官值事,獲時與此人合奏何事,披露何言,疾速判斷善惡,定其分數,生人增加壽算,福祿自然,子子孫孫,代代相承,亡者生天,出離苦趣,受生善道。

在拜斗期間,若求名利,隨其高下,若雪冤讎,送冥府泰山府判,送速報司對照,天地無私,若有一王朝鬥蓋之,一國四方寧靜,八表來朝,五穀成熟,果木茂盛,萬民無爭,乾坤佑之,星辰恭敬,若有清靜道心朝鬥蓋之,坊境無諸魔難,此人虔誠積功,朝拜一二三年、二九之年,九玄七祖超生善國,見存獲福。若有不信吾法者,頭破七分,絕其命根。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鬥姆聖誕

鬥姆元君的聖誕是農曆的九月初九。據《先天神後鬥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載,七元九皇是鬥姆元君先天一炁相接而生。“敬七元者,能使人卻死延生;敬九皇者,更令人成仙作佛。若有善男女,先禮七元高真,復禮九皇大聖,其居家住宅,必有甘露下降,醴泉發生,掬而飲之,返老還童,金光罩體。再於九皇位前,一週供養,九載行持,功成行滿,跨鶴升空。禮斗善報,有如是者。”

鬥姆寶誥

志心皈命禮。

西天竺國。大智光中。真空妙相法王師。無上玄元天母主。金光爍處。日月潛輝。寶杵旋時。鬼神失色。顯靈蹤於塵世。衛聖駕於閻浮。眾生有難若稱名,大士尋聲來救苦。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聖德巨光天后。摩利攴天大聖。圓明道姥天尊。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葛仙翁聖誕

農曆九月初九也是葛仙翁的聖誕。葛洪,東晉丹陽人,字稚川,號抱朴子,是葛天師葛玄之侄孫,世稱葛仙翁。葛洪一生著作宏富,《抱朴子》有《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頌詩賦》百卷,《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隱逸傳》十卷;又抄五經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匱藥方》百卷,《肘後備急方》四卷等。

葛仙翁寶誥

志心皈命禮。

天台得道。閣皂成真。昔受東華。復傳西蜀。詔命玉京金闕。位登太極仙班。慈憐拯撥於沉淪。恩念普資於苦爽。葛天氏遺風顯著。勾漏令丹砂俱存。括蒼任遊。羅浮乃止。翛間玉笥。修理金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玉京。東吳太極。左公仙翁。雷霆玄省。天機內相。玉虛紫靈。普化玄靜。常道衝應。孚佑真君。垂恩廣教。慈悲大帝。度人無量天尊。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歷史演變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

清代,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曆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民間習俗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1.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賞秋拍攝。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2.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3.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4.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5.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節,九九重陽日,道教眾仙昇天時!

▌6. 插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文源:大道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