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碗熱乾麵裝不下這個城市的故事

提到武漢,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熱乾麵。

那是你太不瞭解這座城市。

江城、大武漢、九省通衢、東方芝加哥,都是武漢的別稱,這裡有漢正街,有黃鶴樓,當然還有聞名全國的大學城。

一碗熱乾麵遠遠裝不下這座城市的故事。

01、武漢的歷史

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遺址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春秋戰國時期,武漢隸屬於楚國管轄。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隋朝時期設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

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

武漢:一碗熱乾麵裝不下這個城市的故事

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兩宋時,漢陽、漢口屬於漢陽軍,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曾駐守鄂州(今武昌)八年之久。

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楨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清朝咸豐八年(185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漢口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成立中華民國,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武漢成為革命中心。

武漢:一碗熱乾麵裝不下這個城市的故事

1949年5月16日,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

今天,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

02、武漢的美食

武漢地處中部,而美食看似中庸,因為湖北人既能吃辣,也吃米粉,麵食也不拒絕。八大菜系竟然沒有湖北菜系。

然而,只有湖北人知道,武漢的一些美食,只有湖北才有,而且比較奇特,或者說有個性,在其他省份的人看來,完全不可理解。

武漢:一碗熱乾麵裝不下這個城市的故事

譬如早晨就“過早”,一碗熱乾麵是必備品,面窩、豆皮、餈粑、糰子,鍋盔,米酒,這些早餐在其他地方聞所未聞。在其他省份的人可能覺得味同爵蠟,但湖北人知道,這才是真正的屬於湖北的美食。

相反,在北上廣深這些城市,吃早餐如同受罪,感覺是硬塞進去的,完全沒有愉悅感,只為完成任務。

如果,你在武漢,或者湖北的其他地方,如荊州,公安等,你會發現,吃早餐真是一種享受。

正餐的菜系,湖北特有的菜,也只是本地人知道其中滋味。周黑鴨、小龍蝦就不說了,已經推廣到全國各地了,已經不算特產了。如盤鱔、武昌魚、藜蒿、藕尖、湖北粉藕、沔陽三蒸(嚴格說不算武漢美食,仙桃、潛江地區)。

實際上,湖北美食其實一點都中庸,當然,其他人也許完全不理解,只有湖北人才認為是真正的美食。

03、武漢的大學

晚清時期,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漢興辦學堂。

武漢,名符其實的教育基地。

除了首都北京,武漢的大學數量排名所有城市第二位,有69所大學。武大、華師、華中科技大學、華農等等,如今的武漢,擁有全球第一的在校大學生數量。

隨著各地經濟的發展,武漢留不住大學生的說法也塵囂甚上。

武漢:一碗熱乾麵裝不下這個城市的故事

很多人畢業之後,都選擇了北上廣深,武漢,作為中部城市,繼續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吸引更多大學生留下來,要努力了。

最近,有一篇文章名叫“武漢,最尷尬的大學城”比較火熱,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我想說的是,武漢作為大學城,一點也不尷尬。

04、天上九頭鳥?

有一種傳統的說法是: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九頭鳥是上古時代楚國人民信仰的一種神鳥。《山海經》裡面說,在大荒之中有一個神,這個神有九個頭,人面鳥身,名叫九鳳。這個“九鳳”就是九頭鳥的原型,按照山海經的說法,它的出現地就是在楚地,它是楚人信仰的神鳥。

到底是褒義還是貶義,各有不同理解。

武漢:一碗熱乾麵裝不下這個城市的故事


也就是說,湖北人狡猾,或者說聰明,更確切地說,是愛耍小聰明。確實有點,湖北人確實腦筋比較靈活,但不專注於幹大事,哈哈,也有例外啊,小米老總雷軍就是湖北仙桃人。

還有人說,湖北人不太團結,說得不好聽一點,就行喜歡窩裡鬥。這點我是有點贊成的,都以為自己能力很強,不喜歡協作,各自為戰。

還有一點,特別認可,就是性格急躁。遇事非常急躁,巴不得一分鐘搞定所有的事,稍有不順就會大發雷霆。

最後一點,不要看武漢人,或者湖北人說話感覺咋咋呼呼,其實內心都是非常熱情的。好客,湖北人當仁不讓。

有人說,現在武漢,或者湖北的名人不太多。也許,但你要知道,屈原、王昭君、陸羽、張居正、李時珍、聞一多、曹禺、董必武等等都是湖北籍人士呢。

寫了半天,感覺有點跑題了,與其說是一碗熱乾麵裝不下武漢這座城市的故事,還不如說裝不下湖北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