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不僅要研究模式,更要探索路徑!(上)

鄉村振興已經成為2018年最熱點的詞語,人人都在說,天天都在說。但是,鄉村振興到底該怎麼說?究竟要如何做?

筆者曾經首創了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旅居農家發展模式”,“旅居農家紅渡村”也在全國引發了鄉村振興示範效應;筆者正在編制著河南省洛陽市《賞花經濟規劃》,致力於鄉村旅遊驅動下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實踐……基於鄉村振興工作的諸多官員、學員之約,結合筆者在全國諮詢顧問工作的實踐,經過深度的思考,總結以下五個話題。

鄉村振興不僅要研究模式,更要探索路徑!(上)

許豫宏教授鄉村振興標杆案例:司徒小鎮


話題一:在洛陽市,鄉村振興如何說模式?如何做路徑?

筆者由於洛陽市《賞花經濟規劃》的顧問項目,多次往返於北京與洛陽之間,並對該區域的縣、鄉、鎮、村展開頻繁的調研,感悟頗深,思考繁多。作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最重要省域,河南當屬首選;作為河南鄉村振興發展的最關鍵城市,洛陽當屬示範。因此,鄉村振興發展的模式與路徑的研究尤為重要。大家知道,就國內國外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而言,模式設計是基礎;就古往今來貧富差別的事實質證而言,路徑確立是關鍵;就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而言,國家政策是依據,“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黨和國家的總體戰略部署,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鄉村旅遊示範區、鄉村旅遊度假區等是行業的具體指導原則。

從洛陽市探索鄉村振興發展的模式出發,筆者認為要緊緊抓住“田”、“宅”、“業”三個關鍵字,來創立“洛陽鄉村振興模式”,具體來說可以成為“洛陽市鄉村振興3246模式”。“3”、“2”是指重點盤活3類鄉村產業用地(即基本農田、一般農用地、四荒土地),來實現2類為主題產品(田園式景觀、鄉村式景區)的融合發展。“4”、“6”是指利用鄉村集體建設用地中的4類可利用土地與資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以及農村集體資產中的閒置集體資產、農民閒置房屋院落),來實現6類逆城市化生活方式(精品民宿、經典文創、特色養老、研學教育、醫療養生、鄉村生活等)。

鄉村振興不僅要研究模式,更要探索路徑!(上)

就洛陽市探索鄉村振興實施的路徑而言,沒有現成的、可複製的固定格式,都是在不斷探索的路上。因為是探索,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筆者看來,從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來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鄉村旅遊打造,也不是固化僵硬的鄉村風貌粉飾,而是構建一種全新的鄉村生活方式。從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來看,不能只依靠國家政治與行業政策的支持,也不能只依靠企業家與城市人的支援,而是要形成鄉村產業主導下,“國家+企業+村集體村民”的聯合作戰。這就是洛陽市鄉村振興路徑實施的出發點與歸宿點。

筆者以《定四律》來說明洛陽市鄉村振興的路徑:農林文旅商康養,七大行業並行舞。政產學研金介用,七項關鍵做服務。場莊園體鎮景宿,七業重點為同路。營運孵引幫扶聯,七類利益遞進收。“農林文旅商康養,七大行業並行舞”說的是洛陽市鄉村振興路徑的產業選擇,其中“農林”是基礎產業、“文旅”是轉型產業、“商康養”是創新型融合產業。“政產學研金介用,七項關鍵做服務”說的是洛陽市鄉村振興路徑的政府責任,其中政策扶持是關鍵,產學研用是重點,金融、中介是支撐。用一句話來總結,政府的責任與整合能力決定鄉村振興實施效果。“場莊園體鎮營地,七業重點為同路”說的是洛陽市鄉村振興路徑的村集體/村民,按照政府標準申請與投建家庭農場、休閒農莊、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各類戶外露營、各種旅遊基地是路徑實施的核心。“營運孵引幫扶聯,七類利益遞進收”說的是洛陽市鄉村振興路徑的企業責任,要緊緊抓住企業投資項目的日常經營收益和企業整合資源背景下區域運作的能力,推進鄉村區域並進、做好業態創新發展的孵化器、打造精品與示範項目引領發展、以實戰落地的技術幫扶村民、聯合村集體/村民/小微企業共同創業,最終實現獨立經營體、混合所有制、聯合聯盟利益機制下的多元收益體系,讓城市成功的發展路徑在鄉村振興繼續發揮領軍作用。

鄉村振興不僅要研究模式,更要探索路徑!(上)

鄉村振興標杆案例:鳳凰山田園綜合體


話題二:在遵義市,以“旅居農家 ● 紅渡村”為例,引領鄉村振興實踐

7月24日央視新聞《朝聞天下》,7月25日央視新聞《新聞聯播》,連續以《你好,我是紅渡》、《科學規劃,旅遊扶貧》為題報道了貴州省餘慶縣紅渡村,“旅居農家

紅渡村”是以紅色文化為基地,以精品民宿為載體,以“旅遊扶貧”為目標的發展模式。隨後例如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國內知名媒體進行跟蹤報道,例如《旅居農家,為餘慶縣農家致富高歌》、《旅居農家——餘慶縣的精準扶貧策略》等,“旅居農家紅渡村”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全國標杆。

鄉村振興不僅要研究模式,更要探索路徑!(上)

許豫宏教授鄉村振興標杆案例:旅居農家 ● 紅渡村

2014年,筆者創意“餘慶縣旅居農家”模式,同時創立了“餘慶縣餘慶坊”的鄉村振興品牌,創建了一套成熟的鄉村規劃設計、開發建設、運營管控的“6+1+3”模式,即6項復興計劃(鄉村建築復興、鄉村文化復興、鄉村環境復興、鄉村生態復興、鄉村產業復興、鄉村農民就業復興)、1個品牌運作(餘慶縣餘慶坊品牌)、3個運營標準管控(產品結構標準、運營管理標準、財務管控標準)。這種創新模式成為餘慶縣解決“三農”難題探索的成果、“四在農家”再度升級的創新成果,也為城市資本進入鄉村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徑。

紅渡村把精品民宿,與當地的山水生態和鄉村農田融為一體,實現外來文化和本土風情的完美嫁接。它跨越了中國三十年來,鄉村旅遊的發展路徑與產品模式。三十年來,中國鄉村旅遊是從低端農家樂,發展到中端鄉村旅館,如今進化為高端精品民宿。而“旅居農家紅渡村”直接打造出中國鄉村旅遊精品民宿的標準體系。“旅居農家紅渡村”有著先進的民宿商業模式構架設計,它充分利用了當地的閒置資產。舉個例子,一戶村民家裡有五間房,留下兩間自己居住,其它的三間改造成民宿,讓城市人體驗鄉村生活。這“旅居農家

紅渡村”最大的特色,遊客和村民混合生活,也是目前國內鄉村旅遊最先進的商業模式。“旅居農家紅渡村”的實踐效應是外出村民返鄉,改造精品民宿,升級梯田景觀,春天油菜花開,千朵萬朵壓枝低。秋天金燦燦的水稻連成片,稻花香裡說豐年。真正實現了產業復興,並把鄉村產業的復興與鄉村休閒度假完美的融合。

紅渡村是由旅居農家引投、多家企業和個人聯投,政府基礎配套設施支持而形成的鄉村旅遊、鄉村振興、全域旅遊、鄉村產業創新發展的成功路徑,現成為國家政策扶持、政府配套支持、企業投資操持的鄉村振興IP典型!

如何看待“旅居農家 ● 紅渡村”現象?餘慶縣縣委譚諍書記說:“鄉村振興一靠找對路、二靠示範點帶動!”譚書記在餘慶縣任職已經8年,職務從副書記到縣長再到縣委書記。餘慶縣域遠離中心城市、沒有交通優勢、缺乏礦產資源、缺少工業支撐的山區農業縣,“旅居農家紅渡村”是譚書記為政餘慶縣實施“紅色記憶+精品民宿”鄉村旅遊模式的一個實踐探索,推進“外來的先進思想+能幹的鄉鎮領導+敢幹的村集體幹部+想幹的村民”共同發展的一個成功經驗。除此之外,在餘慶縣範圍內,也相繼推進了蘋果桃特色水果、綠色時令蔬菜、道地中藥材、金銀花等多村聯建、聯創的旅居農家模式,並且擁有旅居農家倡導下的餘慶縣餘慶坊品牌,諸如餘慶坊

紅渡村、餘慶坊玉河村等的系列旅遊精準扶貧項目。

鄉村振興不僅要研究模式,更要探索路徑!(上)

許豫宏教授鄉村振興標杆案例:旅居農家·紅渡村

如何看待“旅居農家 ● 紅渡村”現象?旅居農家方淳總裁說:“旅居農家 ● 紅渡村的民宿改造達到國內頂級水平”。就民宿檔次而言,紅渡村民宿已是國內民宿行業的經典之作、精品之作、精細之作,尤其是民宿的改造水平與舒適程度做到了國內行業的頂級水平。許多城市中崇尚鄉村生活方式的消費者專程為紅渡村民宿而來。“民宿成經典、模式成示範”是北京旅居農家的企業目標,也是矢志不移的團隊信念與未來理想。關鍵有四點,一是由長期從事國內旅遊業規劃設計的知名專家組成;二是有著濃重的鄉村情懷,“拿著自己的錢”在踐行諮詢與智力行業理想;三是以實際行動宣誓國家與民族精神的正能量;四是探索鄉村振興的可行路徑。

如何看待“旅居農家 ● 紅渡村”現象?作為旅居農家創始人,筆者的感受是:“旅居農家 ● 紅渡村路徑得當、模式先進、名利兼收”。作為“旅居農家紅渡村”的創始人、發起人和投資人,“旅居農家紅渡村”已成為政府示範、行業標杆、國家經典。從路徑來說,“旅居農家紅渡村”利用農民的閒置房屋進行精品改造,實現本土居民與城市遊客合居,不僅延續鄉村本土的風俗人文,也讓城鄉生活方式無縫融合,相得益彰,可謂是路徑得當。從模式來說,“旅居農家紅渡村”專家規劃、專家投資、專家帶領農民運營,成為一種可示範、可複製、可成功的案例,可謂是模式先進。從收益來說,“旅居農家紅渡村”是基於都市人的鄉土情懷、專家的鄉土情懷而打造的項目,投資人與村民長期合作、長期共有經營,只要不急功近利,那就一定會名利雙收、合作共贏!

鄉村振興不僅要研究模式,更要探索路徑!(上)

許豫宏教授鄉村振興標杆案例:旅居農家 ● 紅渡村


小結:本文是許豫宏教授根據多年來實戰經驗的總結,在上篇中,許教授為大家闡述了在遵義、在洛陽鄉村振興的模式研究和路徑探索,接下來,許教授將在下篇中為大家分享“旅居農家模式”的可複製性、可成功性,以及許教授作為一個不僅有鄉村情懷,而且有實戰經驗的專家,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做出的努力和探索,他創建了國內首家“鄉村振興發展智庫”,他開展了系列“鄉村振興落地實施服務行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