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這句話可能誤了孩子一生,你還在說嗎?

當孩子犯錯時,除了一味的責罵,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的你還能想到更好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


莫言:這句話可能誤了孩子一生,你還在說嗎?


某腦科學博士曾在微博上說:

有一次她坐高鐵,後座一個6歲左右的小朋友不停地用腳踢她的椅子,持續上百次都沒有停。

她無奈地回過頭,跟小朋友的媽媽說:“能不能請您,讓孩子別踢我的椅子了?”

這位媽媽卻跟孩子說:“別踢了,阿姨生氣了!”

莫言:這句話可能誤了孩子一生,你還在說嗎?

後來,博士特意分析了一下整件事情的經過:

“首先,我當時沒有生氣,其次就算我生氣了,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應該告訴孩子,他這樣做是錯誤的,並且要告訴孩子正確的原因。”

父母應該說:“不要踢別人的椅子,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如果父母把原因歸結為別人生氣了,孩子會誤以為只要別人沒有生氣,那麼他幹什麼都可以。

莫言:這句話可能誤了孩子一生,你還在說嗎?

腦科學專家指出,嬰幼兒期是神經發射的敏感期,大腦呈一片空白,它將毫無保留地吸收外界信息,信息一旦入腦,即刻印在腦結構中。

如果父母把孩子錯誤的行為歸結到外人身上,而不是告訴孩子本身行為的錯誤之處,久而久之,會對孩子的行為處事方式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父母總說:別……了,阿姨生氣了!


莫言:這句話可能誤了孩子一生,你還在說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在所難免,父母應該做的是:

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錯的,錯誤的原因要有客觀的依據和準則。

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符合社會的公序良俗,所以需要改正,他的行為侵犯了別人的隱私,而不是因為別人生氣了等等。

這樣孩子才會清晰地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

孩子會把錯誤歸結在別人身上

海姆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說:每個孩子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經驗養成責任感。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如果不能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而是簡單粗暴地把原因歸結為其他,那麼孩子不僅不能從失敗和錯誤中爬起來,反而會在以後摔得更慘。

只有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告訴孩子錯誤的真正原因,才會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不能做,為什麼不能,從而培養出有責任感的成年人。


莫言:這句話可能誤了孩子一生,你還在說嗎?


前一段時間,表妹告訴我說,表弟越來越沉迷於玩手機遊戲,三次模擬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差,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了。

中考前一個月,數學老師因為車禍腿部骨折,學校臨時換了老師,表弟中考落榜。

可表弟振振有詞:“都怪數學老師,要不是他受傷,我也不會考這麼慘。”小姑也附和說,“就是,學校臨時換老師害得表弟考不好。”

久而久之,表弟做錯了什麼事情都賴外界的原因,反正不會是他自己的問題。

孩子會不斷試探他人底線,易導致行為失控

莫言:這句話可能誤了孩子一生,你還在說嗎?

週末的親友聚會上,一個調皮的小男孩拿著筷子不停地敲碗碟,小男孩的媽媽訓斥他說:“快別敲了,再吵大家生氣了!”。

他抬頭看了一圈,發現大家表情上沒有反對,一邊大叫:“我就敲!”一邊揮舞雙手,把一堆碗碟全都推到地上去,徹底驚呆了現場所有人。

男孩媽媽以別人生氣為界限,孩子當然會以為只要別人還沒有表現出生氣,自己的行為就沒有錯,從而不斷地觸犯他人的邊界和底線。

那些到了青春期開始叛逆、指責父母的孩子,大多是在幼兒時期沒有得到父母正確的教育,而導致行為一再失控。


莫言:這句話可能誤了孩子一生,你還在說嗎?



作家莫言說:人不怕犯錯誤,犯了錯誤,如果能帶著教育和反思爬起來,錯誤就會成為課堂

父母就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應該及時告訴孩子錯誤的正確原因,而不是歸結到別人身上,孩子才會真的明白事理。

教育的責任是任重道遠的,父母應該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多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