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曉:兒童是研究大人的專家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是基於2017年全國具有代表性樣本的數據做出的專題報告,可謂國家報告,其質量與規模在全國同類研究中更具有代表性,特別值得細心研讀。其中,“孩子眼中的父母”部分,準確而清晰地反映出中小學生對父母的看法和評價,尤其值得父母們反省和改進。

孩子最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家”。調查報告發現,在四、八年級學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中,“有溫暖的家”居首位,人數比例遠高於“有錢”“有社會地位”“有權力”。

我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近30年,做過許多類似的調查研究,其結果與這次調查報告高度一致,中小學生最渴望的就是“有溫暖的家”。心理學的大量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奧秘,即孩子在12歲前能否與父母建立親密的依戀感情,對其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至關重要,而只有“溫暖的家”才能滿足孩子發展的需要。

孫雲曉:兒童是研究大人的專家

八年級學生認為“有溫暖的家”在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中居首位,人數比例為49.4%,比四年級高10.1個百分點,說明年齡越大的孩子越明白“有溫暖的家”是何等重要。這個數據實質上是孩子向父母呼籲:捍衛家庭!珍惜家庭!

父母當反思:你在哪裡失去了他。孩子既然最渴望有“溫暖的家”,最需要親密的親子依戀,這些都為家庭教育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優質條件,卻為什麼會出現親子衝突甚至深深的代溝?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關注與孩子的需要錯位。

調查報告顯示,四、八年級學生認為父母最關注自己的是學習情況、身體健康、人身安全,其人數比例均高於對道德品質、日常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或特長、心理狀況的關注。首先,這組數據與全國同類調查結果基本相同;其次,這明顯是重智輕德,是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也忽視了孩子的實際需求。

四年級學生最希望父母關注的三個方面的確是學習情況、身體健康、人身安全,但八年級學生最希望父母關注的三個方面則是興趣愛好或特長、心理狀況和身體健康。

逆反是青春期的典型表現,逆反更是獨立長大的需要,但過於嚴重和猛烈的逆反可能會付出代價,甚至是承受不起的高昂代價。其實,並非每個孩子必然嚴重逆反,而父母關注與孩子需求的錯位是導致青春期親子衝突加劇的重要原因。

不是每一位家長都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做過一個偶像與榜樣的研究發現,五年級時榜樣影響力達到高峰,八年級時偶像影響力達到高峰。一般來說,無論父母是否願意或者在意,都是在為孩子做榜樣,因為兒童的天性是觀察學習和模仿學習。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的判斷與選擇會發生變化。

孫雲曉:兒童是研究大人的專家

調查報告顯示,父母在四、八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中居第一位,高於老師、科學家、明星或名人。這本是自然的、正常的現象,也是最佳的教育條件。但當孩子發現父母的不良行為時,情況就可能發生變化。報告發現,兩成多的四年級學生和近三成的八年級學生報告,父母經常在自己面前表現出不良行為。例如,“答應過孩子的事情做不到”“說髒話、粗話”“與他人吵架”“大聲喧譁”“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在需要排隊的時候插隊”等。

不同的是,對於四年級學生而言,不論報告父母不良行為有多少,依然選擇父母為榜樣的比例最高。可是,八年級學生則不同了,報告父母不良行為很少的學生選擇父母作為人生崇敬榜樣的比例最高,報告父母不良行為很多的學生選擇影視、文學作品、遊戲中的虛構人物為榜樣的比例最高。

細讀調查報告會發現,該報告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客觀性和權威性,更在於其細緻入微和深入淺出的學術性。例如,談到父母關注與孩子需求的錯位時,報告甚至分析出四、八年級男女生的細微差別:

四年級男生更希望父母關注自己的人身安全,女生則更希望父母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八年級男生更希望父母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女生則更希望父母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況。之所以如此,與男女生髮育的特點差異有關。比如,小學男生的語言能力發展水平可能比女生晚一年左右,男生更喜歡運動,女生更喜歡情感交流。

總之,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讀懂孩子,而不可忽視的是,孩子有一種天賦的能力就是研究大人,他們甚至能夠聽懂成年人語言後面的語言。所以,父母和教師不能以哄孩子的心態從事教育,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才可能教育好孩子。

孫雲曉:兒童是研究大人的專家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