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與「人中人」的選擇

“人上人”與“人中人”的選擇

經常聽到一些父母教育孩子說,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去掃大街。相信這種想法非常普遍。

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學王松濤老師在反思教育習慣時說:“作為教師,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我們的學生培養好,送到清華、北大。因為只有這樣的老師才是有本事的,最權威的。所以平時我經常這樣教育學生:‘努力學習,爭取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重點院校。畢業後找到一份好工作。’找到一份好工作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從此可以過上安逸的生活。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人上人’。而正是這樣的人上人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學生之間的競爭,同時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教育不知傷害了多少資質普通的孩子,因為他們無論怎樣努力,考上清華、北大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

“人上人”與“人中人”的選擇

我在做中日兒童教育比較研究的時候,發現一個令人感慨的現象:日本學校集會時,經常請一些社區的平凡公民上主席臺;而中國學校集會時,往往請官員或名流上主席臺。

這些事實都反映了教育習慣的差異,而其背後則是教育觀念乃至對人的觀念的差異。現代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以人為本是充滿了對每一個人的尊重與關懷的,以人為本的教育,基本要求是教育孩子做一個人中人。

誠然,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龍鳳,成為“人上人”,但很多時候要成為這樣的人,不僅需要孩子的天賦和努力,還需要很多機遇和運氣。

如果孩子願意為成為姣姣者而不斷努力奮鬥,父母需要在旁邊為他們鼓掌加油,全力支持。

但如果孩子已經疲憊不堪,焦慮不安,父母引導孩子成為“人中人”,享受普通人的安逸和幸福也是一種美好的教育。

“人上人”與“人中人”的選擇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