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別把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

“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會不會做家務並不重要。”眼下,越來越多家長心中出現了類似“反生活教育”的觀點。但是讓孩子在家裡遠離家務,遠離真正的家庭生活,而只埋首學習,這是對家庭教育最大的誤讀——這會讓孩子討厭生活。真正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生活教育,而家校合作,不是把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

01

家校合作應是老師指導家庭進行“生活教育”

“越是有魅力的家庭,具有美好而完整功能的家庭,越是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理想的家校合作,需要遵循家庭教育的規律,要把加強家庭建設作為重要的任務。”這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的建議。

他以自己為例,說:“我是山東青島人,每次回老家看到94歲的老母親,我才懂得什麼是生活。在家裡,父母面對一年二十四個節氣都很虔誠,這對我就是最好的生活教育。”一次與一名河北農村孩子的談話,至今讓孫雲曉印象深刻。這個家庭將父母的結婚紀念日確定為“家慶日”,每年這一天,家裡所有子孫後輩都會一起回家,感恩父母、回憶家庭生活,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生活教育,這也是對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生活教育在中國既有理論基礎,也有實踐經驗。

孫雲曉說,中國的家校合作應該在推進家庭教育當中,更重視生活教育。教師群體是最直接、影響最廣泛也最大的家庭教育指導力量,通過家校合作,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家長,尊重和支持家庭建設。“教師應該主動思考,懂得家庭教育的天然優勢,是親情聯結和情感培育,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以及三代人的關係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巨大影響。”

專家提醒:別把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

02

家庭教育不能把家變成課外學校

著名教育家張冀牗有四個女兒、六個外孫,每個都長大成才。“張傢俱有自己的家訓和家風,每個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都愛學習、愛崑曲。”成功養育孩子的秘訣也在於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潛在功能,尤其是父母在教育過程中從未缺位。

眼下在中國,七成以上家庭的老人願意隔代幫忙照顧孫輩。此外,越來越多老師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求家庭成為“第二課堂”,把家長變成了老師的助手。寫作業要求家長簽字,默寫不好立刻找家長,孩子有任何問題都要找家長來談話……於是,新的家校合作問題出現了——家庭教育不斷地向學校教育靠攏,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主體地位和責任無形中被替代。

專家提醒:別把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

國內家校合作的觀念正在轉變。我們要解放家庭的教育潛力,創造性地發揮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越來越多學校認可家校合作,合作項目也是層出不窮。但是,在談及家校合作的過程中,學校和家長是否問詢過孩子的意見?孫雲曉認為,家校合作過程中,孩子應該有參與權,可以發表他們對合作項目的意見。

新家庭教育是愛護家庭的教育、捍衛孩子的教育,也是擁抱生活的教育,是追求自由與幸福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