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已然走到末路,為何有些人還是“愚忠”隋朝呢?

悟心女徒


關於隋朝的滅亡,我們先來看看最直觀的原因:

隋煬帝楊廣殘暴統治,導致農民大規模起義,最終推翻了隋朝!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楊廣正是因為沒有得到民心所以失去了天下!

這樣來看,隋朝尤其是隋煬帝應該是一個昏庸無道的皇帝,事實是那樣嗎,其實不然。

隋朝的歷史雖然短暫,但是用繁榮一時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開國初年隋朝在隋文帝帶領下對政治、經濟、軍事、農業都進行了改革,僅僅用了十年時間隋朝便開創了有名的開皇之治,這在歷史上也是少有的!

有人會說,隋朝興盛於隋文帝,衰敗於隋煬帝!這句話對也有不對的地方,隋文帝的開明,包容使得隋朝初年國家日益強盛,百姓安居樂業。而後來的楊廣更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皇帝,他比楊堅更強勢,更激進,他要做漢武帝那樣的人,我們只是看到了他的暴政,他的不擇手段,看到隋朝葬送在他的手中,但仔細分析一下,隋煬帝的功勳並不比文帝少!完善科舉制度,開鑿大運河,一千多年來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中國。他滅亡的原因是用力過猛,濫用民力,百姓民不聊生最終導致農民起義!

皇帝也是人,每個人的性格、思想、作風等都有所不同,勝者王侯敗者寇,歷史有時候只會記得結果而不去看重過程。

隋朝是一個短命王朝,但它把分裂了多年的國家從新實現了統一,它開創了一個開國即是盛世的局面,本來這是一個王朝的開始,卻在自己努力向上的途中遭遇了毀滅。

忠,既有忠臣也有忠民,歷史的長河中,忠字早已流進了中國人的血液裡,每朝每代無不如此,隋朝是一個開明理想的朝代,我覺得隋朝所有的愚忠不是愚昧的忠誠,而是自我良知的忠誠!


風輕雲淡品趣史


很簡單,歷朝歷代不乏忠臣義士、為國捐軀者,審視隋朝自然也不例外,愛國者比比皆是,從不缺乏。畢竟隋朝是他們的家園、歸宿,不得已而為之。至於所謂的“愚忠”只是敵人冠以的伎倆而已,完全就是一頂汙名化的帽子,以達到不可告人之目的。

換言之,所謂的“愚忠”是對手炮製的道德孤立,以及分化之策。

試問不“愚忠”,那要幹什麼?是要投降嗎?恐怕敵人也不得而知了。另外,“愚忠”的歸結點是“忠”,而“愚”僅是方式的不對,無傷大雅。因而,“愚忠”最怕從敵人口裡說出來,作為招降的話術了,那實在是太卑鄙了,太自己為是了。又在某種程度上,“愚忠”可謂是大忠,不可或缺,只需加以引導便可。如此,有些人“愚忠”隋朝,完全可以說的過去、說的通,不必訝異,更不必冷嘲熱諷,顯得高人一等了。

卻說“隋朝已然走到末路,為何有些人’愚忠’隋朝呢?”第一,隋朝已然走到末路,可有些人沒有看到、不自知,故依舊忠心於隋朝,請問他們如何自處?算不算“愚忠”分子呢?第二,即使如此,但有些人“愚忠”依然存在啊!更遑論不管隋朝是好是壞,總有一大批忠貞不二之人,兢兢業業為國效力或“效忠君王”,不知道這些人算不算敵人口中的“愚忠”?恐怕得打個大大的問號了。況且,有些人“愚忠”隋朝,不代表隋朝“忠臣”就少了。恰恰相反,為隋朝拼命的人很多,也包括一些平民。誠然隋朝要亡、要完蛋,也要盡一份忠心不是,因為這就是氣節、大義,多麼大義凜然,足夠彪炳史冊了。

總之,有些人“愚忠”隋朝要分開來看,究竟是真的“愚忠”,還是敵人說的“愚忠”,兩者差別大了去了,切忌混為一談。


史過境遷客


這是在古代很常見的一種現象不僅僅侷限於隋朝。比如商朝的聞仲,宋朝的文天祥,三國時期的田豐、審配,明末的鄭成功……

這種現象不同陣營的人看起來是有不同的看法,後期的變革者認為是“愚忠”,是陳舊腐朽,是舊勢力的殉葬者!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中國文人武將骨子裡的一種氣節。我個人尊重識時務的俊傑,也敬佩從一而終的忠魂。之所以明知朝代將亡,也要成為他的殉葬者。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古人一直有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傳統觀念。在變革徹底的今天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不得不說這也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承。在這裡我不對他進行評述無論它是糟粕還是精華。

第二:傳統儒家文化講:食君之祿為君分憂。主憂臣勞,主辱臣死。在古代講究氣節尤其將忠排在首位,臣子忠於君王,甚至願意為君王付出性命。這種忠誠不僅可以看作是對君王效忠,更可以看作是對儒家文化的效忠。

第三:在古代不忠的代價很高,對君王的叛變一般被認定為叛國。叛國罪不單單是,對個人要進行肉體消滅,要累及家人的。所以有的人寧可自己死,也不也不敢背叛自己的君王,因為君王畢竟有幾百種可以讓自己和家人消失的辦法。

第四:在任何國家約束普通人行為的是法律,約束地位高級的人往往是青史。青史留名是每一個人都想擁有的樸素願望。這種願望往往比法律更加的要求人的自律性,所以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這就是一種價值的體現。而文天祥也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五:一個人再好總會有仇人,一個人再壞總有知己,士為知己者死。所以有的“愚忠”,不單單是忠於朝廷,更是忠於個人。不是對權利的忠誠而是友誼的忠誠,也有可能是對自己的忠誠。

所以我想說忠誠只有一個標準,不論是不是愚忠,那就是從一而終。並不在於這個朝廷是否給予他人發富貴,也不在於這個末代皇帝人品怎樣。因為有的人註定要成為時代的殉道者,舊世界的殉葬者,君王黃泉路上的引路人。

淦珩讀歷史,讀的是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