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時期,楊堅為何十年就能積累驚人的財富呢?

oXom0_一葉知秋


隋朝確實很富,大唐建立二十年後,有個叫馬周的大臣還向李世民回報

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

隋朝儲存的糧食,吃了二十年,還沒吃完吶。或許怕後人不信,還藏了些糧倉當物證:上個世紀在洛陽就發現一塊隋朝糧倉遺址,有259個糧窖,一個地窖裡有炭化糧食50萬斤……

史書加實證,讓我們不得不信,隋朝真的很富

大臣們經常勸諫君主休養生息,莫要窮兵黷武,否則就怎麼怎麼樣,大宋甚至有官員當丞相第一天,就向皇帝提三十年莫提兵事要求。這些個大臣若碰到楊堅,估計麻爪暈圈,BUG般的存才啊

楊堅絕對算得上是窮兵黷武,從580年楊堅掌權開始,他連續打了四場滅國戰,人吃馬嚼之下,糧倉還是越打越滿,夠用五十年的糧倉依然裝不下多餘的糧食,還得繼續建。別說後世大臣們麻爪,連楊堅自己都納悶:

我朝薄賦,近年又大肆封賞,怎麼還有這麼多錢糧?

老楊同學到底是怎麼創造這樣的奇蹟呢,他其實就做了幾件事情

第一,打破土地壟斷,實行均田制

男丁每人授田80畝,女子每人授田40畝,奴僕也依照此政策進行。為了更加調動積極性,規定男丁18歲以下不用交租服勞役,後來又規定男丁年滿21歲,才每年服役20天。成年後

一夫一妻每年納租粟3石、絹1匹、綿3兩或布6丈、麻3斤,單丁和奴婢減半

自家有田,還有免租期,全國都陷入了大生產的熱情之中,不富才怪

第二,大索貌閱、輸籍定樣,重新統計人口

為了確保納稅人口數量,防止舞弊逃稅漏稅可能,楊堅對人口管理相當嚴格。那時候,大戶人家有大量隱藏人口,還有詐老詐小現象,對此楊堅很聰明

他實行保閶制度,規定縣以下5家為保,5保為閭,4閭為族,分設保長、閭正、族正,然後全國州縣全部重新核對年齡相貌,輸籍定樣。如有錯漏,這些保長、閭正、族正一個都跑不掉

這麼一來,大量隱藏人口以及作假分子被挖掘出來,一樣投入生產與納稅當中

據記載:隋朝初期滅陳之後,有人口410萬戶,而到了楊廣時期,已經漲到了890萬戶,人口總數超過4600萬

第三,開挖運河,興修水利

大隋開挖運河,其實從楊堅就開始了,老楊一共幹了兩個水利工程

第一個,584年,建設廣通渠,引渭水如潼關,長達三百多里

第二個,587年,開挖山陽瀆,打通江都到淮安水道

除了這兩項大的水利工程,還建設了組織建設了多處鹽鹼變良田工程,非常牛

全國耕地面積,從早期的1900萬頃,直接漲到5500萬頃

有人,有田,沒有偷稅漏稅,大隋憑什麼不富


靈石蘊珠寶


“唐食隋糧”這個傳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據說在隋朝滅亡二十年後,官員馬周向唐太宗李世民彙報:隋朝時期儲存在洛口和西京的糧食,到現在還沒吃完。

這當然是一個誇大的描寫,糧食放二十年還能吃嗎?不過這也從側面證明:隋朝的財富十分驚人。

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

楊堅代周,建立隋朝不過十來年,民部官員就向楊堅彙報:府庫皆滿!所有倉庫都裝滿了糧食了。

據一些資料記載,隋朝建國之初的累積之多,光糧食就夠國家吃五十年的。可是資料歸資料,隋朝有錢有糧那是世界公認的。可是楊堅接手一個破敗不堪的北周,又是如何在十年內就累積下如此巨大的財富呢?

隋朝能在第一代皇帝就實現開皇之治的盛世,主要是靠三點。

第一:任用官員得當。楊堅是在關隴貴族劉昉、鄭譯等人的擁戴下代周自立的,可這些人只懂力量,並不具備治國才能。所以楊堅登基後,就一口氣擺脫了這些不合時宜的部下,並任命高熲為尚書、虞慶為吏部尚書、李德林為內史令、韋世康為禮部尚書、元暉為都官尚書、元巖為兵部尚書、長孫毗為工部尚書、楊尚希為度支尚書、楊惠為左衛大將軍,後面有越級提拔了有軍事才能的楊素和有經濟頭腦的蘇威。

尤其是楊素和蘇威,前者征服南陳有功,後者制定《開皇律》有功。


第二:整治官制,建立律法。隋朝以前,地方官制極度混亂,北周時期“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造成了極大的財政浪費。隋文帝開皇三年,楊堅下令廢郡,實行州、縣兩級制度,合併了許多州縣,裁汰了一大批冗官,上行下效,政行令止,不但提高了行政效率,還節約了大量支出。

並制定《開皇律》,廢除梟首、車裂等酷刑,只保留律令五百條,規定只要不是圖謀推翻楊氏者,則不株連九族。律法的建立,令到國家逐步從南北朝的混亂局勢順利過渡,民既畏死,自然稅收也多了。

第三: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兩大措施。“大索貌閱”即是以畫像、文字將人民的樣貌、年齡記錄下來,以防謊報年齡,隱藏戶口。在採取“大索貌閱”的當年,就檢查出了成年男子四十四萬人,並把一百六十多萬人編入戶籍,增加了稅收人口。

“輸籍定樣”即要求按照人數繳稅,隋朝以前,豪強和人民為了逃稅,有時候一個戶口本上就有四五十人,以這種方法,可能四五家人只需要交一家的稅即可。再根據各家資產情況,從輕做出繳納賦稅的標準,寫成“定薄”。既讓百姓無法逃稅,又讓地方官員不能隨意增減剋扣,並把大量依附人口從豪強地主的蔭庇中吸引出來。

這兩項措施使得國家掌握的人口劇增,增加了財政收入。靠著這兩種措施,隋朝的戶數從建國初的四百萬戶,十年的時間就劇增到了九百萬戶,人口超過了四千六百萬。


狐史首丘


在楊堅登基前一年,那時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當時三方的大總管,相州總管尉遲迥、益州總管王謙、鄖州總管司馬消難公開起兵反抗輔政大臣楊堅,大半個北方瞬間捲入戰火,楊堅好不容易平定叛亂,可以說整個北周已經算是千瘡百孔,根本就沒留下多少財富。

自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登基之後,當時隋朝的處境也是相當不好的,剛平定三總管叛亂不久,突厥犯寇,隋文帝還得一邊處理雜亂的內政一邊對付突厥。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通過軍事打擊和離間的手段把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之後才把主要精力放在內政之上。

經濟改革

隋文帝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使得人人有其田。

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所謂“大索”就是清點戶口,並登記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目的在於蒐括隱匿人口;“貌閱”,則是將百姓與戶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對,目的在於責令官員親自當面檢查年貌形狀,以便查出那些已達成丁之歲需要服役的人口數量,這樣通過瞞報、謊報逃避徭役就行不通了。

再改革貨幣,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 禁用古錢和雜錢,統統收回國有再改鑄五銖錢流通。

度量衡在隋文帝時也重新統一,這樣杜絕了大斗小秤的現象。

政治改革

隋文帝簡化地方官制,南北朝以來,由於郡縣設置過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三級地方機構,有些州的郡比縣還多,產生了大量的冗官,政府則需要大量的經濟去給州官、郡官等開工資,長期下來入不敷出,開皇三年,隋文帝廢郡,改為州、縣二級制,裁掉大量冗官,政府節能開支。

軍事改革

隋文帝主要對府兵制度進行改革,要點是府兵的組織系統和兵役制度兩個方面。當府兵者除保留軍籍外,還同其家屬編入州縣戶籍,與民戶一樣申請土地。平時生產,每年輪番到京城擔任守衛,戰時打仗。府兵家屬不再跟隨府兵調動而流寓無定,有利於社會生活安定和增加生產。

總結

除此之外,隋文帝還頒佈“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

正是因為隋文帝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才使得隋朝在短短的十年之間將財富慢慢累積起來。

題外

開皇十二年某日,在一次朝會上,負責管理財政的官員對隋文帝說:“府藏皆滿,無所容,積於廊廡。”意思是說,現在國庫的財帛太多,竟然多到了沒地方放的地步,國庫裡已經放不下了,有關部門只得放在國庫外面的走廊。聽起來像是在炫富,其實只是實話實話,主管官員並沒有絲毫的誇張。

主管官員向隋文帝請求處理辦法。隋文帝很吃驚:“朕一直以來都對百姓徵收很低的稅賦,而且平時又大量賞賜有功將士,為何還如此之多呢?”主管官員回答道:“臣估算了一下,每年賞賜出去的有數百萬段,但收入遠遠不止這麼多,積年下來,國庫的儲存也就越來越多了。”

於是,隋文帝下令另外開闢左藏庫,分擔國庫的壓力。除此之外,他還頒下了一道詔書:“寧積於人,無藏府庫。河北、河東今年田租三分減一,兵減半功,調全免。”

“寧積於人,無藏府庫”,意思是糧食布帛寧願積蓄在民間百姓家裡,也不要儲藏在國家的府庫。

贊同8

暫無評論

鐵錘歷史

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

關注

隋朝滅亡20年後的一天,大唐官員馬周向唐太宗李世民彙報:隋朝儲存在洛口和西京的糧食,至今還在食用。

換句話說,唐朝建國20年之後,吃的還是隋朝的糧食!

隋文帝楊堅到底積攢了多少家底呢?

隋文帝建國不過十來年,戶部向皇帝報告:府庫皆滿!所有的倉庫都裝滿了!

隋煬帝楊堅自己都奇怪,我們家實行的是輕徭薄賦,還有大批財產都分發給打江山的兄弟們了,為毛這麼快倉庫又堆滿了呢?到底收了多少財貨?不會是哄老子看行的吧。

還真不是哄皇帝開心。

隋朝建國之初就積累了海量財富,到處建造糧倉堆積糧食。等到隋煬帝登基的時候,隋朝國庫中的糧食足夠吃50年的!

這可不是誇張。1969年考古隊從洛陽發掘出隋朝的糧倉,一共有259個糧窖,一個糧窖裡面,就有碳化的糧食50萬斤!這就是糧倉!

隋文帝統一中國,接受的是一個四面漏風的爛攤子,為什麼這麼快就積攢下這麼多家業呢?主要靠兩招!

第一招:大索貌閱。

大索貌閱是個什麼鬼?簡單說,就是古達的身份證照相技術。南北朝時期,老百姓為了逃稅,就虛報年齡,詐老詐小。大索貌閱,就是雖然沒有照相技術,但是用文字形式把納稅人相貌記載下來。用這個辦法核查納稅人口。

第二招:輸籍定樣。

隋朝按照戶數納稅,村民為了偷稅漏稅,有時候一個戶口本上有四五十人,用這種方式減少納稅。隋朝的新規矩是,每年正月初五,地方官員帶頭下去查戶口。

就靠著這兩招,隋朝戶數從建國初的400萬戶,十年的時間就擴張到接近900萬戶,人口超過4600萬。

戶數增加,上繳國家的皇糧國稅自然猛增,除此之外,隋朝規定每戶人家每年要向國家繳納0.7石的義倉糧食。說起來是為了賑災公益,實際上還是壓榨老百姓的財富。

所以說,隋文帝短短十幾年積累的鉅額財富,主要還是從民間開源產生的財富,被吸收進了國庫。國家有錢了,老百姓還是非常的窮困。

這樣的局面,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這麼大的家產交給隋煬帝之後,隋煬帝有了這些國庫皇糧為底氣,開挖運河,興建洛陽,遠征高句麗,沒幾年就把這些財富禍害差不多了。更為危險的是,因為窮兵黷武,老百姓深受其苦。

最後忍無可忍,當權軍人利用民間情緒,輕鬆政變得手。


藍眼睛的藍


由於數百年間各部族集團間的連年混戰引起人口空前的減少,生產遭受嚴重破壞。楊堅即位之初,全國戶籍總數不過500萬戶,耕地面積不過1900萬頃。隋平陳後獲得了恢復和發展生產的和平環境,楊堅為鞏固其統治,採取了一系列改良步驟:

1免除入市稅

2免除赴東京造洛陽宮的勞役

3將官地和無主荒地除分給諸王至都督的永業田和官員的公廨田以外,一夫一婦受露田百二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另給園宅田,每三口一畝,奴婢五口一畝。

4並郡為州,裁去小縣。



到了583年又陸續推行了如下政策:

1減低徭役和納稅,人民服役年齡由18歲改成21歲,由原來60歲免役改為50歲,服役日數由30日改為20日,人丁稅由納絹一匹改為兩丈。

2廢除官設酒坊和鹽池鹽井專利特權

3長城沿線防軍於長城以北屯田,以減少人民的轉輸。。

4登記戶口,規定民戶為上下二等,使人間課輸能按定分,以免長吏肆情從中作弊。

5撫輯逃亡,革除萌附冒濫,檢查全國漏稅逃役戶口,並令親屬自兄弟以下各立戶籍。

6在各地建義倉、社倉,當地有饑荒即以此谷賑給

7開鑿廣通渠,便利轉運,兼供灌溉

8平陳後江南人民免賦役十年,其他各州免當年的賦役

9發生饑荒與遭受水災、旱災、瘟疫地區,由義倉和公倉實施賑災,免租調,並助人民恢復生產

10對官吏薪俸一律給予職分田,衙門辦公費一律給予公廨田,佃給人民收取租子。

11以身作則,提倡節約


生產漸漸恢復,人口每年都增加,到楊廣即位時人口增到近900萬戶,耕地面積增到5500多萬頃。政府收入也極速增加,到592年,政府就容納不下了,因而增闢左藏院。當時京師的太倉、東都的含嘉倉、華州永豐倉、陝州太原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亦不下數百萬石。兩都後太原庫存布帛亦各有數千萬匹。文帝末年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隋末時東都的布帛還堆積如山,太原的儲糧可支十年,而長安的庫存被唐朝用了二十多年,由此可見隋朝的富足!隋朝物資之所以這樣富足,實因全國統一,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士族而對農民讓步,從而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


種地的秀才


581年二月,楊堅由隋國公晉封隋王。 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 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宣佈大赦天下。589年2月,陳將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楊堅結束了300年的亂世,天下一統。

從全國統一590年到609年一共20年的時間內,隋朝人口從全國戶口462萬戶增長到全國戶口700多萬,可謂發展迅速,究其原因有三:

一、隋王朝的戰爭並不多,沒有長期的戰爭,減少了人口的損失。而經歷了300年的戰亂,舉國都想統一的生活,為重建奠定了基礎。

二、均田制能順利推行,實行的一種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後還給官府,這樣就調動了人民的積極性,使的人民生活改善,人口增長快。

三、氣候變暖。隋唐是經過東漢到南北朝的寒冷期,迎來的一個溫暖期,這階段糧食豐收,而且產量增加,所以容易積累財富。

當然還有一些稅費改革,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這些都使隋王朝能快速的積累財富。


帝國烽火


我們先簡單介紹這個人物,然後再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



①開國(過程中戰爭較少,時間短)楊堅出身豪族,仕途順利節節高升,578年周宣帝宇文贇即位,楊堅因女兒楊麗華被封皇后,而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隨後周宣帝病危,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詔書,讓楊堅接受遺命,輔佐朝政,百官皆聽命於他,他施政寬和,深得人心。後相州總管尉遲迥舉兵,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響應,楊堅派鄖國公韋孝寬打敗了尉遲迥,隨後又令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陳王宇文純、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入朝,五王被以謀反罪殺之。隨後581年北周靜帝禪讓,楊堅即皇帝位,定國號為隋,北周滅亡,楊堅開國過程中很少發生大規模及長時間戰爭,如房玄齡說楊堅“以詐取天下”,古往今來,戰爭越多時間越長,百姓生活就會更加貧苦,國家也會越貧窮,(如現在的敘利亞,多年戰爭使得國家民眾流離失所,生活困苦)戰爭消耗是巨大的(兵馬、糧草、軍餉等其他費用),消耗大量的國庫儲備,同時戰爭會破壞房屋、農田,對國家的農業、手工業、製造業、商業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是摧殘,大量大規模的戰爭會損失很多人口(勞動力),所以往往許多開國皇帝來說,開國後不是發展經濟而是恢復經濟(如漢朝的休養生息“文景之治”),而楊堅則在這個方面減少了很大開支,使得國家經濟有發展的資本和基石,經濟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




②貨幣。隋文帝楊堅統一貨幣(五銖錢),禁止使用古錢和雜錢,統一度量衡,貨幣的統一使得金錢流通更加便利,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穩定,同時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③政策。罷鹽酒專賣,多次減稅,這些減輕了人民負擔,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全國推行均田制,這樣可以增加賦稅,增加國家財政收入;隋朝進行全國性戶口調查,查出沒有戶籍的有165萬餘口,其中丁壯44.3萬人,增加了國家稅收,也改善了經濟。隋朝還減輕刑罰,對人民寬容。這些都使隋朝人口發展迅速,581年全國戶口462萬戶,589年全國戶口700多萬,人口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市場及需求,也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使得經濟、農業、商業迅速發展。

④吏治。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實行五省六曹制(後稱五省六部制,也是後來三省六部制的前身),同時裁汰了大量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國家的財政支出,減輕了人民負擔,同時他還懲處了貪汙不稱職者200餘人,使得其他官員更加遵紀守法,減少了貪官的出現,貪官的懲處增加了國家收入,贏得了民心,從一定程度上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⑤統治者的帶頭作用。楊堅生活節儉,提倡後宮官員節儉,因為上行下效,統治者到官員都節儉,就會減少對人民的剝削壓迫,使得人民安居樂業,所擁有的財產增加,民富則國富,商業農業也就更繁榮,經濟也就發展越快。

還有戰時兵,閒時農的“兵農合一”制度、國家少有戰事,都是使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以上者這些原因使得隋朝能夠在跟短的時間內積累大量財富,這些是我的個人見解,若有其他觀點,請在評論區評論留言!


此生只為遇見


近300年得分裂,漢民族最黑暗的時候,華夏救星楊堅閃亮登場[耶]拯救漢文化,恢復漢人姓氏,發揚華夏文明,統治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國,破格任用有才之人,大力改革創新,廢除前人過時的舊制,十幾年間便有輝煌的“開皇之治”享譽千世,將農耕時期的中國推上巔峰,隋朝萬國來朝的朝貢體系建立者。開國皇帝中,論治世可以說無隋文帝左右者[靈光一閃]中國皇帝治世的盛世帝王中,不敢說第一,但能排前三。




錢琢的尼


個人認為隋朝時期·楊堅以十年之期積累驚人之財富,主要原因是:一·楊堅建立隋朝,統一天下,結束了長達三百餘年的戰亂之局,天下百姓人心思安。

二·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洞時適局,進行了一系列的廢舊立新的改革舉措,唯賢才而舉用,均田畝以利百姓之安居樂業,促進振興了農業的快速發展。

三·吏治清明·有序,律法較真較實。惠民之策·民心向之。大索貌閱·輸籍定樣·確證了人口數之質量,杜絕了舞弊逃漏稅現象。還有…


浩賢2


看了很多所謂的歷史領域回答,真的是讓人憤怒!你用膝蓋想也知道,十年時間那麼富在封建社會怎麼可能呢?如果沒有前朝基礎,楊隋能那麼快富庶?

跟樓上幾個史盲科普下隋朝滅北周時的國力。人口差不多快700萬戶,接近3500萬人口。這個實力開國,與唐朝開國時的千瘡百孔形成鮮明對比


蘭亭新苑


國家統一後,政策有利於人民安心生產,氣候也風調雨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