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曉:從閱讀到寫作,和孩子邁過這道難關

孫雲曉 | 分享者教育研究者 | TA是誰

新作《文學家風:遇見文學的少年妙不可言》|

“我家孩子喜歡閱讀,可一寫作文就不行,不喜歡寫甚至害怕動筆,這該怎麼辦?”這些有關閱讀與寫作的煩惱,平日在與家長和孩子接觸、交流的過程中,我常會聽到。家長和孩子們的心情我能理解且深有體會。

如果說,閱讀是一種輸入,那麼寫作則可看成一種帶有創作主體特色的輸出。寫作不僅能檢驗一個人閱讀的水平與質量,還能展現其價值觀、性格等等信息。然而,有了閱讀就能寫作嗎?書讀得多就能寫出好作文嗎?事實證明,閱讀不但不等於寫作,二者之間反而有道難以飛躍的“天塹”。對於這種讓不少家長和孩子困惑、苦惱的情況,我有一些看法和建議。

在閱讀方面,家長要給孩子讀書的自由,和孩子一起讀好書。自發性的廣泛閱讀有助於激發主動的寫作行為。被控制的、功利性的閱讀猶如戴著枷鎖,是一種負擔,孩子很難從中獲得成就感。而在相對自由的廣泛閱讀中,他們反而可以帶著好奇心和期待,沉醉在書的海洋中去嘗試、摸索、感悟,尋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和寫作優勢。

有自由也要有規則

。家長應讓孩子多讀好書,和孩子一起讀好書。特別是經典作品,經歷過漫長時間的檢驗,往往值得人一生品味。或許有的家長要說了:“我忙得沒時間讀書,也讀不下去,讀了也沒用了,孩子知道讀書就行了。”我不認同這種觀點,父母絕對不要忽視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要儘可能地在閱讀和寫作等事上多和孩子互動、交流,而不是把孩子完全交給書籍。親子一同閱讀,一方面可以為孩子樹立榜樣,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另一方面,閱讀可以成為兩代人之間的橋樑,有助於雙方跨過代溝,有更多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而交流本身就是一種語言表達與運用,無形中便有利於孩子進行寫作。

在寫作方面,家長應結合孩子的個性特點,給予正面的、適當的寫作引導。在此就以我和女兒孫冉之間的一件事為例吧。《夏令營中的較量》在全國引發教育大討論的時候,我身為作者,一時間得到很多關注和讚譽。可我的女兒卻不服氣,她不完全贊同我的觀點。我對她說,爸爸支持你表達不同觀點,但我寫報告文學是用真實事例和數據為基礎的,那麼你也要用事實與數據與我討論。於是,還是中學生的她借赴日遊學的機會,通過親身經歷和對比調查等方式獲得一手資料,創作了《我眼中的日本同齡人》一文,發表在報紙專版上,令我刮目相看且深感欣慰。

這其實也是寫作的一大目的——寫作,最重要的不是在考試中拿到好分數,也不是獲得他人的讚譽,而是用好的、準確的文字表達對外界和自我的認知。我想女兒的這次實踐,不但證明她有創作的能力與行動力,也啟示家長們:孩子是完全可能喜歡寫作的,家長要在生活中抓住恰當時機,點燃孩子的創作欲、表達欲,並給予適當的正面引導,鼓勵孩子大膽動手去寫,獲得文字成果。

最後,我想對一些在孩子寫作這件事上過於焦慮的家長說:每個孩子都是生命體,他們有自己的個性與意願,當孩子想用文字來表達自我時,那就是最佳的寫作時機。父母需注意的是抓住這些“時機”,適當地“澆水施肥”,先讓孩子的興趣“發芽抽葉”,再以主動動筆的方式綻放一朵朵習作的“花”來,乃至結出走上創作之路的“碩果”。

孙云晓:从阅读到写作,和孩子迈过这道难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