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被吹上神壇的電影你認為很一般?

劉翠花


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點兒不討好啊,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時間我想到的就是《喜劇之王》,可能因為星爺承載了我們絕大多數人的青春,所以周星馳的電影就被無一例外的被粉絲吹上了神壇,尤其是這部《喜劇之王》,我覺得在無數人被這部電影的小人物的奮鬥打動,被那句“我養你啊”感動的同時是不是也要講講電影的敘事邏輯,之前我就提到過《喜劇之王》裡的有兩段劇情對整個主線故事來講是絕對多餘的,一個就是收保護費的片段,一個就是被臨時拉去當臥底的片段,這兩個片段純粹是為了商業而商業,就一部電影來說,《喜劇之王》在我眼裡是不合格的。


半知先生


首先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拆分一下題幹:

“被吹上神壇”意味具備一定程度的觀眾基礎,高評分的潛質;

但又被認為“很一般”,那就涉及小眾或者個人品味的範圍了。

.

直接以豆瓣TOP250為“神壇”舉例,至少在我眼裡,處在“神壇”的電影沒有一部是很一般的(劃重點!!!),每部作品都肯定有它們的獨到之處,被喜歡它的觀眾追捧;但也一定會有觀眾覺得虛高或者看不懂,吃不透的作品,藝術這種東西太虛幻了,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直接開扒吧:

.

1、《哪吒之魔童降世》:豆瓣評分8.5分

去年上映,離咱們最近的作品,“又是”國漫之光,元年之作,比比皆是的高配形容詞。為什麼說“又是”,這個詞從《魁拔》《大聖歸來》講到《大魚海棠》等等,再到現在,每次都有驚喜也有過失望,每次也有輪著被推上“神壇”的作品,但是否至於每次都這般吹捧?



說回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靚靚是錯過公映,直到下映後2個月才在網絡平臺觀看的,票圈曾一度吹得讓我覺得欠他一張電影票。看完之後,的確好,在國漫的基準上作對比也的確進步很大,作品完成度很高,但不至於吹得太過的理據是:


(1)、論綜合評分,IMDb評分7.5分;豆瓣評分8.5分,綜合排行第118位,排在它之後的動畫作品我稍微數一下,講靠得最近的,《玩具總動員》系列,《馴龍高手》系列,宮崎駿若干作品等,都可謂是口碑耐扛,全球範圍影響力非常大的經典作品。我們當然希望《哪吒》也能發展成出色的國產系列動畫,但就目前而言,如果不是評價人數的權重加成,《哪吒》是否坐得穩這個位置?


(2)、論票房成績,全球影史第114位,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哪吒》所處的全球票房排行榜的位置,看看評分比它高票房卻比它低的作品,《超能陸戰隊》,《怪獸公司》系列,《功夫熊貓》等,這裡不禁再打個問號,要知道《哪吒》並不是全球發行的作品,這樣的成績到底是國人情懷買的單,還是作品的硬實力已經能配得上這個成績?


(3)、論作品質量,我們這樣去比喻,蘇炳添是亞洲飛人,中國之光,在百米賽場上跟世界最頂尖的選手只相差零點幾秒,但要知道,這看似小小的差距多少年來一直是黃種人邁向國際賽場前必經的鴻溝;《哪吒》的處境同樣如此,咱們的電影工業化程度,製作水平,各方面技法的運用,甚至是故事表達的方式,客觀來說,離世界領先的國家還是有差距的,誠然,給創作者更多資本更多空間去學習、去進步是好事,但過度興奮的湧入有可能就會起反效果。


所以說,我們在看待自家各行業進步,各種優秀成果湧現的同時,好的地方固然要肯定,但是否更應該珍惜這樣的羽翼,辯證地去鼓勵,去支持,而不是去“捧殺”它?

.

2、《閃靈》:豆瓣評分8.2分

恐怖片金字塔頂端的存在,各種恐怖套路的“鼻祖”。

1998年,第511期香港《電影雙週刊》評出了1921年至1997年“50部必看好萊塢恐怖片”,《閃靈》排名第一。



對不起,這些評價在靚靚的認知裡需要打個折扣。

超過兩小時的恐怖片,原始版本146分鐘,久遠的年代,冗長的劇情,拖沓的節奏,如果要在電影時長和劇情緊湊精彩程度之間做一個平衡,《閃靈》在我的認知範圍內似乎是傾斜的,當然了,不可否認作品裡帶有導演利·庫布里克和原作者斯蒂芬·金對理想主義的深刻看法和隱喻,可能當年觀看的我還不屬於它面向的受眾,也許隨著歲月的沉澱,它會在我的腦海裡煥發新生,但至少目前,姑且把它也歸為“神壇”上不至於過分追捧的作品之一。

.

3、《飛越瘋人院》:豆瓣評分9.1分,排名60位。

講到這,我已經覺得得向傑克·尼科爾森老爺子說聲對不起了,我其實非常喜歡他(因為我們有共同喜歡的人:科比布萊恩特),但同樣是他老人家主演的作品,讓我有錯覺認為,是否他的表演方式總讓我無意間覺得劇情的節奏被拉長。


這部1975年上映的作品,說實話從劇情的設計、音樂、鏡頭的語言上說,都是很出色的,也帶有濃重的社會批判性質,照理來說是我的菜,但愣是沒有讓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導致最後無法對其做出更高的評價,所以不是它“很一般”,只怪我沒有在對的時間遇到它,沒有更清晰地記住它。

.

.

《戰狼》系列(重點講第2部,權當彩蛋)

本來想避而不談的,因為說實話,當時靚靚在電影院看的《戰狼2》,片尾的時候是真的有被燃到和感動到,可以篤定這一定不算爛片,而且《戰狼》兩部作品的網評分本身就比較客觀,沒有說像《我不是藥神》一樣“蹭蹭蹭”地被大家捧上天(不要歪樓,《藥神》我覺得是實至名歸的),無奈文章出來之後看到蠻多網友自發評論《戰狼》,我想大概是因為它突然就橫在了中國影史票房榜首的原因吧,所以權當彩蛋把它放進來,想看看大家到底是怎麼客觀評價這個系列作品的。

.

後話:

現在說起“神壇”作品,讓我想起以前上課時,咱們老師說過的一個理論:我們現在喜歡看的各種小說或者其他類型的書,其實大多都是“孫子書”,我們應該多看“老子書”,那些經得起一版再版印刷的作品;正因為有“老子書”,才能有後來這些吸取了養分,在模仿和創新中走出自己風格的“孫子書”。


電影作品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單純以現代人的審美或者知識儲備去看“後來者”的作品,很容易會本末倒置,轉而去評判年代久遠的“本尊”不外如是,儘管有時候我們清楚自己喜歡的作品是“拿來主義”,是經過前人反覆試驗,從他們身上借鑑來的優秀成果,殊不知,這都是因為不同時代和社會背景下產生的感官差異。


任何事物都是客觀地向前推進的,電影工業發展和觀眾的欣賞水平同樣如此,當我們習慣瞭如今的節奏,再去看上世紀的敘事方式,就可能會對觀影失去了等待高潮,用心領悟的耐性,當我們喜歡上追求“短平快”的不斷刺激,覺得很多被推上“神壇”的作品“很一般”,那就不足為奇了。


PS:當然了,再次強調討論範圍內的作品並不是不好,只是每個人心目中“神壇”的位置都難免會供奉著不同的“神作”。


靚電影


戰狼2 發這部可能會被噴,但是實在忍不住。首先我和每個中國人一樣,深愛自己的祖國。也經常被愛國題材電影,和建國熱血閱兵感動的熱淚盈眶。但是好的電影真的是憑几個愛國主義片段和不切實際的意淫創造出來的?

這部電影最大的硬傷就是為了劇情的需要很多人物的動機就變的很幼稚。

先說反派,電影裡能排上全世界最歷害的僱傭兵們,在夜襲工廠裡就快消滅冷峰的時候,聽了僱主的命令撤了。接著殺了僱主,殺完又跑回去殺冷峰。試問這是認錢做事,利益關係最大化的僱傭兵能做的事?錢不要還惹一身禍,這是有多缺心眼?

還有開坦克碾人那段。這樣槍不開。炮不放。開著追來追去,貓抓老鼠?這和抗日神劇褲襠藏雷的橋段有什麼差別嗎?

當然吳京導演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也帶給我最刺激的感官體驗,也會熱血澎湃,也會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