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宋襄公

春秋五霸之宋襄公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退,昔日威严不在,诸侯也不再受天子管制,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开始了征战兼并。因为这之间有几位诸侯先后成为霸主所以就称为春秋五霸。

今天来看看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子姓,名兹甫。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第二个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今天给大家讲的宋襄公他给历史留下的最大印象是“大义”。

让国之美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兹甫的父亲宋桓公病重。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兹甫本应是继位之人,可是兹甫在父亲面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还说:“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请立目夷为国君吧。”

于是,宋桓公把兹甫的想法讲给目夷听,目夷听后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说:"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吗?我再仁,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

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

宋襄公的让国之美和如今的家族企业的纷争不断。很多人都汗颜。

宋襄公即位后励精图治、平定齐乱。

平定齐乱

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重病,齐国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

冬十月七日,齐桓公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尸体上爬了出来。翌年初,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

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但因齐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顾太子,宋襄公全力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

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卫国、曹国、邾国三个小国派了一些人马来。

宋襄公率领四国军队向齐国进发,齐国的贵族对公子昭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军实力,就把无亏与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在国都临淄迎接公子昭回国。

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是为齐孝公。 襄公因此小有名气。这件事使宋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

图谋称霸

春秋五霸之宋襄公

齐桓公死后,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目夷劝谏他说:“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襄公不听。

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而后,又命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想借此来威胁东夷臣服。

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

这样,在诸侯中变形成了两大集团,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一党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

但最终宋襄公图霸失败,楚成王囚禁了宋襄公。

兵败泓水

宋襄公回国后,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就决定攻打郑国。目夷劝阻他,襄公不听。

在与楚国的泓水一战中,面对强敌来袭,他在阵前大讲规矩。什么不能再次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能擒获头发花白的老兵、不能将敌人阻于险隘中取胜、不能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

而且还一口一个“君子”如何如何。

宋国讲礼仪,但楚国属于蛮夷之邦,要的是千方百计取胜。两国的作战思想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宋襄公所提到的等敌方摆好了阵势才开打,正是所谓的“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

结果战败,落了国人的埋怨,他自己也受重伤而死。

泓水之战宋国的战败不仅完结了宋襄公的生命,也标志着自商、周以来提倡的“礼义之兵”退出了历史舞台。

春秋五霸之宋襄公

宋襄公虽没有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没有晋文公的会盟天下、没有秦穆公的独霸西戎、更加没有楚庄王的问鼎中原,但为何宋襄公能被称为春秋五霸?

首先在巨大的权力面前宋襄公都能放弃,说明他的“仁义”很到位。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托孤宋襄公,深受齐桓公的赏识。

宋襄公无霸主之实却有霸主之名,宋襄公以仁义为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