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杭漂”的感慨:曾经的亲朋日益凋零,刚需是杭州楼市过客

一个老“杭漂”的感慨:曾经的亲朋日益凋零,刚需是杭州楼市过客

杭州在楼市中的地位,从未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互联网IT之城,年轻人创业之城,长三角活力之城,叠加三年以来的棚改货币化安置、亚运会对城市热度的催化,这些标签让杭州变的炙手可热。

光鲜的城市名片,带来的是楼市急速升温。抢房、摇号、验资,今年发生在杭州楼市的种种现象,已经让人见怪不怪了。有人将买房区域划分成近40个板块,以中心城区9月最新均价23698元每平来计算,90平米的房子,月供7000以下的也只有老余杭、星桥、临平山北、瓶窑等几个有限的板块可供选择,更让人心惊的是,月供在10000元以下的板块占56%,月供两万以上的有5个之多。

一个老“杭漂”的感慨:曾经的亲朋日益凋零,刚需是杭州楼市过客

这样的房贷水平高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对月入数万的中产来说,负担并不算重,但对于要动用“六个钱包”的刚需而言,无异于一座大山压顶。

对这样一个高速行进中的城市来说,人走人留是稀松平常的事,我们看到年薪几十万的IT人士蜂拥而至,也看到了省吃俭用月赚5000租城中村的“杭漂”离开,这是属于城市人口流动的生态,谁也改变不了。

一个老“杭漂”的感慨:曾经的亲朋日益凋零,刚需是杭州楼市过客

有的“杭漂”离开了,有的还在坚守,老刘是一位在杭州打拼多年的外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里落叶生根,如今却过的越来越不开心,房价不断创新高的同时,让他生出了许多感慨。

跟老刘认识纯属偶然,工作关系本身就是泛泛之交,但在他的长吁短叹中,笔者却窥见了一个“老杭漂”的无奈。

前些年,老刘在杭州的亲朋故友到处都是,现在却只剩寥寥几人。从去年开始,要么回到了家乡做生意,要么去了北上广,说起来也是老杭州了,可人岁数一大,这种孤独感让他感到难以排解。

一个老“杭漂”的感慨:曾经的亲朋日益凋零,刚需是杭州楼市过客

有人因为城中村拆迁后嫌房租太高离开,有人因为房价太贵无处着落萌生退意,都有自己的理由,也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看法:杭州不是自己的家,只是自己中途停脚的一个地方,结婚、小孩上学、医疗教育,房子捆绑了太多需求,自己无法满足,注定是杭州的一个个过客。而老刘阻止不了朋友们的离开,只能做一个尴尬的旁观者。

老刘的心境,让笔者想起钱钟书先生《论朋友》的这篇文章,他引用托马斯·穆尔的名诗,所谓“故友如冬叶,凋零四落稀”,说的就是这种状态。高高在上的杭州房价,加速崛起的高楼大厦,让刚需成了这座城市的过客,更多的人在这里相识,又在这里擦肩而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