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心的比特幣最後成了人性的玩具

比特幣的厲害之處在於巧妙利用科技手段來解決複雜的經濟學問題。比特幣之所如此厲害,歸根結底是其解決了人心的問題。能夠解決人心問題的事物並不多,所以比特幣具有了價值。正因為其具有了價值,終究會成為人性的玩具。

利用人心的比特幣最後成了人性的玩具

比特幣是如何利用人心的

從社會心理的角度來講,在社會當中的人有一個根本動機:維護良好的自我感覺。

如果把這個動機和經濟問題關聯起來,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的;

如果把這個動機和道德關聯起來,人會偏向剋制自私自利。

基於這樣的狀況,在社會中的人對於經濟問題的想法會非常複雜,複雜到很難解決一個賬本的記錄。比特幣如果要實現一個去中心化的記賬方式,就需要解決上述問題,最好的方式是利用人心。

放大人心裡邊的自私自利

比特幣的擁有者是網絡上的一個地址,賬號,賬號和賬號之間的關係和現實社會當中人和人的關係有很大不同,因為沒有相互的道德制約。比特幣相當於給所有人戴上了一個面具,在這個面具之下,人們會把自私自利的一面充分發揮出來。

這種形式的轉換類似於:如果一個問題包含很多不確定性,解決的辦法是假設所有事情都不確定,結果會處理的更好。比特幣在那個賬本里邊加上了時間標誌,進而可以確定記錄的唯一性,解決了有人要雙重支付的問題。

讓自私自利的人來維護比特幣

讓自私自利的人做一個事情最好的方式無非是讓其獲利,但同時要制定一個規則,比特幣使用了工作量證明的機制。當一個交易記錄產生時,讓在既定規則下付出最多的人來掌握記錄的權利,同時獎勵比特幣。

如果大家都想得到比特幣,需要做的是積極符合規則,付出一定的工作量。想要比特幣的人越多,競爭就越激烈。自私自利的人相互競爭的結果是更好的維護比特幣。

如果有人想篡改比特幣的交易記錄,首先面對的是希望得到比特幣的人,會觸及這些人的利益。在一個大家都戴著面具沒有信任基礎的背景下,該做法並不實際。

如果想篡改比特幣交易記錄的人能夠提供超級龐大的工作量,工作量大到可以修改已經關聯起來的所有記錄,那麼其會面臨兩個選擇:

1、篡改,但是不知道篡改以後會發生什麼,或許比特幣就沒有了任何價值,毫無意義。

2、還是不篡改的好,既然可以提供如此大的工作量,為什麼不去當記賬的人,輕鬆獲利。

在自私自利的基礎上,選擇的結果顯而易見。

解決不支持比特幣的人的認知失調

百分表支持比特幣的人當然會支持比特幣,由於之前的行為會加劇這種態度。對於那些不怎麼認同比特幣的人來講,他們會存在兩個想法:

1、不認同比特幣,這個東西沒有什麼用。

2、比特幣的確可以帶來好處。

當理念和實際發生不符的時候,人們會進入認知失調的狀態,糾結如何選擇:是要退出比特幣還是在裡邊得到好處。

利用人心的比特幣最後成了人性的玩具

在社會心理學中,社會中的人還有一個根本的動機:希望各種事情儘可能的準確。通俗的說,就是不想糾結,糾結很難受。所以面臨認知失調的人總是要最終確定一個選擇。讓每個人帶上面具的比特幣減少了人們選擇的難度,再加上自私自利的基礎,不支持比特別但是在比特幣中獲得比特幣的人也會去支持比特幣。

讓比特幣的參與者們公共實現自證預言

理解自證預言的一個例子:

我們都覺得女孩子數學一般學不好,基於這樣的認知,數學老師會減少對女孩子的關注,同學會減少對女孩子的幫助;女孩子自己也會覺得自己數學本來就不好,從而不再努力。最終的結果是:即便女孩子能夠學好數學,但最終數學的學習成績會像之前的認知一樣,變成事實。

利用人心的比特幣最後成了人性的玩具

把自證預言放在比特幣上,參與其中的人認為比特幣有價值,他們的這種看法會影響實際的行動,和周圍的人講述比特幣的價值,更積極的挖礦,甚至抵制不支持比特幣的人。在這些行為的推動下,即便比特幣沒有任何價值,最終也會變得有價值,參與的人越多,越有價值。

比特幣的產生是為了應對當時的金融危機,可是在人性的作用下,比特幣現在已經不是一個解決方案,成為了炒的對象。

中本聰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精通技術和金融,還透徹瞭解人的心理。目前比特幣的火爆並不是偶然,而是某種程度上的必然。不過當比特幣進入到現實社會當中,之前解決的人心問題又要重新面對。這時,具有工具和技術價值的比特幣很難戰勝人性,更像一個商品,成了炒的對象。

炒,需要信息

回顧比特幣激盪人心、被頻繁報道的兩個時間段,2013開始應該算一個,2017年開始進入了一波高潮,這些高潮的背後對應的是信息流通效率的不同時期。

利用人心的比特幣最後成了人性的玩具

2013年左右微博非常火爆,這種基於短消息的傳播方式可以加速比特幣相關信息的傳播,放大比特幣作為商品的價值,吸引炒幣的人。2017年左右,基於機器推薦的新聞客戶端異常火爆,信息的流通更加高效,觸及的人群也更多,比特幣相關的信息被進一步深入的擴散,吸引更多的炒幣者。

當我們面對的信息越多,能夠產生利益的信息越多,產生的焦慮就越多,因為更加害怕失去。在焦慮甚至是有些恐懼的狀態下,人會變得更加不理性。在不理性的基礎上,更容易湧入炒幣的浪潮。

炒,需要預期

由於互聯網帶寬的不斷提升,運算能力的不斷增強,信息流通成本逐漸降低,比特幣裡邊的區塊鏈技術的價值被激發了出來。區塊鏈的價值反過來提升了比特幣的價值,抬高了比特幣的預期。

利用人心的比特幣最後成了人性的玩具

隨著數字貨幣的發行越來越容易,基於比特幣改版的幣種和海量山寨幣種的出現看似是和比特幣在競爭,其實本質上來說實在烘托數字貨幣的整體預期,數字幣種越多,比特幣的價值就越大,人們對於比特幣的預期也就更高。如果把各種數字幣比作地球上的礦物質,比特幣是黃金。按照對於黃金的預期來看,比特幣至少會到達黃金的價格。既然比特幣可以看成是黃金,那麼會不會成為鑽石呢?基於自利的動機,期望這東西很難有個終點。

炒,需要真正看清價值

經常有這樣的說法:如果09年買幾百個比特幣,現在就好了。可是有多少人能夠在比特幣波盪的過程中看清其走向,扛得住由於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而一直抱有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能夠認清價值並且有足夠定力的人並不多,看清了人心問題的中本聰是一個。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沒有在比特幣裡邊獲利,歸根結底還是人性使然。

利用人心的比特幣最後成了人性的玩具

基於金融危機背景而產生的比特幣通過科技手段戰勝了人心,按照從無到有的邏輯來說,其價值是無價的。隨著比特幣進入曾經誕生過金融危機的環境當中,比特幣變成了商品,成為了炒的對象,比特幣最終還是敗給了人性,成了人性的玩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