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愛牙日|日常護牙,這些誤區你避開了嗎?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每個人幾乎都經歷過牙疼的毛病,更影響全身的健康。

牙齒保護常見誤區

全國愛牙日|日常護牙,這些誤區你避開了嗎?

很多人會定期洗牙,讓牙齒亮白,認為這是保護牙齒的做法。殊不知,洗牙並不一定會讓牙齒更健康。

誤區1 人人都要定期洗牙

牙結石是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因素,而“洗牙”是去除牙結石的重要方法之一。由於每個人的飲食習慣、衛生保健習慣不同,口腔健康狀況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所以說並不是所有人都必須要在固定的時間週期內洗牙,即所謂的“定期洗牙”。

因此,提倡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而不要單純強調“定期洗牙”,以避免把口腔健康保健的概念引入誤區。

誤區2 能不拔牙堅決不拔

出現問題牙齒符合拔牙適應證時就要儘早拔牙,如果該拔的牙不拔也會造成口腔病灶,該拔的牙不拔不僅使口腔衛生惡化還會引發其他疾病,如除呼吸道以及胃腸道疾病外國外研究還發現心臟病與牙周病具有相關性,所以拔牙也是保證口腔健康的治療手段之一。

全國愛牙日|日常護牙,這些誤區你避開了嗎?

誤區3 漱口水代替刷牙

有些人認為使用口腔清潔漱口水就能使口腔清潔了,其實漱口水雖然具有抑菌殺菌功能,但是若沒有先把牙齒刷乾淨就用漱口水,那麼漱口水防蛀牙的效果就非常有限了,殘留於牙間隙和牙齦溝或者牙周袋內的細菌仍然會迅速繁殖。研究證明,一個細菌每3小時就可以繁殖一代。

此外,有些漱口水裡含有的藥物成分比牙膏裡的藥物成分還要高,常用漱口水可能導致口腔菌群失調,從而引發更多口腔疾病的發生。保健性漱口水也不要長期使用,在每次使用漱口水後要用清水再漱口,避免藥物殘留。

兒童日常護牙誤區

牙齒的護理要從娃娃抓起。從出生開始,家長應為嬰幼兒清潔口腔。0—3歲兒童的口腔護理由家長幫助完成,每日至少2次。3—6歲開始,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可開始教兒童自己用最簡單的“轉圈法"刷牙。

為讓家長朋友們更好地幫助孩子保護牙齒,兒童日常護齒應該注意避免的幾個誤區。

全國愛牙日|日常護牙,這些誤區你避開了嗎?

誤區1 孩子用軟毛牙刷更好

市面上牙刷的軟度分為硬毛、中毛和軟毛,家長們一般偏向給孩子購買軟毛牙刷,認為軟毛牙刷不會傷到牙齒。夏斌提醒,一般來說,給孩子選中性毛牙刷就可以,沒必要用軟毛的。

牙齒本身很堅硬,使用軟毛牙刷反而會導致刷牙效率下降

誤區2 孩子還小不著急刷牙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小不需要刷牙,其實這是錯誤的。嚴格意義上來說,寶寶有牙就要開始刷,從孩子第一個牙齒萌出開始,就應該做好清潔工作。 第一個乳牙萌出應該是半歲左右,看到牙齒長出來了,就應該開始刷。一般使用指套牙刷,或者是紗布、棉花,把牙齒的表面清潔乾淨,就能達到防齲齒的作用。隨著孩子年齡長大,家長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刷牙習慣。

誤區3 看起來乾淨就是刷乾淨了

有的家長提出疑問,孩子每天都正常刷兩遍牙,卻發現好像沒有刷乾淨。看起來的乾淨並不等於是真正做好了牙齒的清潔。可能是刷的時間不夠,或者是刷的方法錯誤,都會有影響。

全國愛牙日|日常護牙,這些誤區你避開了嗎?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牙齒很重要! 一白遮三醜說的不光是臉,還有牙齒哦~

愛牙八條

1,每天有效刷牙兩次

2,倡導使用含氟牙膏

3,健康飲食保護牙齒

4,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5,不要帶著口腔疾病懷孕

6,孩子口腔健康是家長的責任

7,為適齡兒童進行窩溝封閉

8,牙齒缺失應及時修復


全國愛牙日|日常護牙,這些誤區你避開了嗎?

每天都要認真刷牙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