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牙日|日常护牙,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每个人几乎都经历过牙疼的毛病,更影响全身的健康。

牙齿保护常见误区

全国爱牙日|日常护牙,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

很多人会定期洗牙,让牙齿亮白,认为这是保护牙齿的做法。殊不知,洗牙并不一定会让牙齿更健康。

误区1 人人都要定期洗牙

牙结石是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因素,而“洗牙”是去除牙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卫生保健习惯不同,口腔健康状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要在固定的时间周期内洗牙,即所谓的“定期洗牙”。

因此,提倡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而不要单纯强调“定期洗牙”,以避免把口腔健康保健的概念引入误区。

误区2 能不拔牙坚决不拔

出现问题牙齿符合拔牙适应证时就要尽早拔牙,如果该拔的牙不拔也会造成口腔病灶,该拔的牙不拔不仅使口腔卫生恶化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如除呼吸道以及胃肠道疾病外国外研究还发现心脏病与牙周病具有相关性,所以拔牙也是保证口腔健康的治疗手段之一。

全国爱牙日|日常护牙,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

误区3 漱口水代替刷牙

有些人认为使用口腔清洁漱口水就能使口腔清洁了,其实漱口水虽然具有抑菌杀菌功能,但是若没有先把牙齿刷干净就用漱口水,那么漱口水防蛀牙的效果就非常有限了,残留于牙间隙和牙龈沟或者牙周袋内的细菌仍然会迅速繁殖。研究证明,一个细菌每3小时就可以繁殖一代。

此外,有些漱口水里含有的药物成分比牙膏里的药物成分还要高,常用漱口水可能导致口腔菌群失调,从而引发更多口腔疾病的发生。保健性漱口水也不要长期使用,在每次使用漱口水后要用清水再漱口,避免药物残留。

儿童日常护牙误区

牙齿的护理要从娃娃抓起。从出生开始,家长应为嬰幼儿清洁口腔。0—3岁儿童的口腔护理由家长帮助完成,每日至少2次。3—6岁开始,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用最简单的“转圈法"刷牙。

为让家长朋友们更好地帮助孩子保护牙齿,儿童日常护齿应该注意避免的几个误区。

全国爱牙日|日常护牙,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

误区1 孩子用软毛牙刷更好

市面上牙刷的软度分为硬毛、中毛和软毛,家长们一般偏向给孩子购买软毛牙刷,认为软毛牙刷不会伤到牙齿。夏斌提醒,一般来说,给孩子选中性毛牙刷就可以,没必要用软毛的。

牙齿本身很坚硬,使用软毛牙刷反而会导致刷牙效率下降

误区2 孩子还小不着急刷牙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小不需要刷牙,其实这是错误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宝宝有牙就要开始刷,从孩子第一个牙齿萌出开始,就应该做好清洁工作。 第一个乳牙萌出应该是半岁左右,看到牙齿长出来了,就应该开始刷。一般使用指套牙刷,或者是纱布、棉花,把牙齿的表面清洁干净,就能达到防龋齿的作用。随着孩子年龄长大,家长要给孩子培养良好的刷牙习惯。

误区3 看起来干净就是刷干净了

有的家长提出疑问,孩子每天都正常刷两遍牙,却发现好像没有刷干净。看起来的干净并不等于是真正做好了牙齿的清洁。可能是刷的时间不够,或者是刷的方法错误,都会有影响。

全国爱牙日|日常护牙,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牙齿很重要! 一白遮三丑说的不光是脸,还有牙齿哦~

爱牙八条

1,每天有效刷牙两次

2,倡导使用含氟牙膏

3,健康饮食保护牙齿

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5,不要带着口腔疾病怀孕

6,孩子口腔健康是家长的责任

7,为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

8,牙齿缺失应及时修复


全国爱牙日|日常护牙,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

每天都要认真刷牙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