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飛不理那十二道金牌,他的結局怎樣?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每次讀到這首《滿江紅》,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岳飛不理宋高宗的那十二道金牌,結局會怎樣?

如果岳飛不理那十二道金牌,他的結局怎樣?

首先,可以選擇抗旨,“軍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繼續北伐,直搗黃龍。如果真是這樣,等於給了秦儈等大臣的口舌,甚至其他主戰派將領如張俊韓世忠等也會對他有意見,認為他居功抗上。在得不到後方南宋政府的補給和其他友軍的支援下,其孤軍深入是註定失敗的。

其次,可以先帶兵回臨安,清君側,穩定後方,再討論北伐。但其實所謂岳家軍並不完全是岳飛的嫡系部隊,士兵是為了收復家園,為了領賞立功而作戰,而不是去滿足將領的個人野心去作戰,跟著岳飛造反風險太大,要知道皇帝下的命令可不是讓他領兵回臨安,而是退兵後,岳飛自己回臨安。

有人說,直接反叛,可惜朱仙鎮和臨安離得很遠,其軍隊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也不可能長途奔襲首都。岳飛所部戰鬥力雖強,但是絕對不敵宋朝其他部隊的人數、補給和地形、工事等優勢,宋朝軍隊本來就是依靠技術彌補其機動性差的弱點。任何宋軍主力在城市、堡壘攻防戰中絕對不遜色,岳飛的部隊和其他宋軍在今後可能發生的一系列城市堡壘攻堅戰鬥中沒有優勢,何況要攻城(臨安這樣的大城)就要有大型的攻城器械,這些東西不但耗費巨大金錢時間製造,而且相當笨重,嚴重拖累行軍速度。別提長途奔襲了。

如果岳飛不理那十二道金牌,他的結局怎樣?

還有最重要一點,金兵失敗,但主力尚在,將領不顧國家安危起兵自立,襲擊首都,這不僅在道義上失去立足點,而且一旦岳飛所部這樣的主力離開中原地區長途奔襲臨安,那麼金兵乘此機會直接再次南下,又會有大批土地淪陷。岳家軍能再拿回來就想的太歪了,金兵這樣的強敵,犯一次錯誤被打敗已經是很難得的了。何況岳飛所部如果打內戰,宋軍整體實力會被消耗,想要收復失地難上加難。

當然,岳飛也可以走武裝割據的道路,但當時岳飛所部控制地區久經戰亂,生產力被消耗嚴重,後勤補給基本來自於江南富庶的地方,不說士兵們願不願意,就說一旦割據就陷入四面都是敵人的環境。

如果岳飛不理那十二道金牌,他的結局怎樣?

綜上,無論繼續北伐還是反叛清君側或割據,都行不通的,岳飛在當時的環境下,可能真的是死路一條,大家能提出更好的意見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