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爲,現在的大學教學越來越像在作秀,根本不關心教學的內涵。你覺得是這樣的嗎?

61535423146


作為一名博士生,我分享一下自己七年以來在大學所經歷的一些教學的感受。

根據我自己的體會,我會將大學教師教學的特點進行分類,並分析大學教學的整體狀況的特點。

一、大學教學的幾種類型

根據題主的問題,需要分析的是教師的主觀因素,也就是教學態度。就從教師的教學態度,大致可以這樣分類:

1.高度責任型:嚴格要求、師生互動

這種老師是大學裡比較難得一見的老師。他們對於自己與學生都要求嚴格,希望通過課堂教學達成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與成長。這類老師認識到了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明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秉持上好每一堂課,帶好每一個學生的教學態度。因而,在教學中十分注重師生互動,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並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2.自我表現型:系統講述、自我陶醉

這種老師可以說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與淵博的知識。因而,他們講課的時候,能夠滔滔不絕地連續講好幾節課。他們渴望講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學生,因而在整個過程中比較醉心於自己的思想表達,而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甚至完全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以一言堂的形式開展教學。可以說,他們有著淵博的學識,但是缺缺乏教學的方法,或者說本身也更加註重學生自己的主動性,作為教師的他僅僅以自己的思想表達為引導而已。

3.漫不經心型:沒有重點、隨意發揮

這類教師多數為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他們上課比較隨意,漫不經心,沒有重點,典型的想到什麼說什麼。雖然他們的課堂可能會比較有意思,例如我曾經有一個老師一直在講自己的出國經歷。但是,這些畢竟是老師的個人經驗而非體系化的理論知識,對於學生專業發展而言並無多大幫助。

4.推卸責任型:水平不高、學生來湊

個別老師不知如何混到了高校教師,自身水平不高,或者說偷懶,於是想出了一招,讓學生自己講,老師在旁邊聽,學生講完之後給幾句可有可無的評價,一節課就此結束。

這種方式對於學生來說的確是一種鍛鍊,但是這種老師所給的反饋缺乏針對性,如果學生都能自己掌握所有,如此我要你這個老師幹嘛?

二、大學教學的整體特點

根據一般的經驗,我們可以發現,大學教學整體呈現消極化的傾向,不容樂觀。

1.教師教學積極性普遍不高

由於當前高校教師的評價機制仍然以科研為主,發了多少文章、立了多少項目、出了多少成果,成為評價教師的關鍵性指標至於教師是否教學,教學水平如何都是次要的。可以說,大學更多像是一個科研機構,而在教書育人的功能方面被弱化。這就使得教師自身對教學也不重視。畢竟一節課課時費不過100左右,而發一篇高端論文其獎勵是其n倍。

在這種教師評價體系下,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就不夠。雖然有一些教書育人的真正教育者,可是若自己的經濟基礎都不牢固,想要人在教學領域有所作為,大部分人難以做到。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由於中國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習慣了題海戰術,習慣了教師安排一切的教學模式。於是,當他們到了大學,學生與教師的關係不再那麼緊密,需要學生高度自覺與自律去學習。這就導致了一個反差,許多學生不會自己學習,也缺乏這個自律。從而沒有預習、複習,課堂效果自然也差。

三、"功夫在詩外"

之所以說功夫在詩外,是要強調,那些真正會讀書的人都是不拘泥於課堂教學的人。課堂教學很重要,但是那也僅僅是專業學習的第一步。最最關鍵的還在於學生自己的自學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等。

真正的學習者,是能夠利用一切信息與資源實現自己認知升級與自我成長的。所以,除了課堂,學生如何利用課外時間更加重要。


遊大林林93


教育存在的問題很多,大學教育當下最急需解決的就是教學。

學生學什麼?專業。教學教什麼?課程。教學最根本要落在課程上。

可是大學教育現在是重視學科,什麼是學科,說起來頭頭是道,讓外行聽得暈頭轉向,其實質在專業,核心在課程。

事實上,課程成了簡單的基礎,教學成了口頭上重視的任務。

當下教學的現狀

年輕教師教學任務重。學校在評職稱有課程要求,要累計達到多少課程才有資格,於是新進的老師承擔更多的課程。

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成了任務。每個學校都有規定,教授要給本科上多少的課時。

公共課程太多。規定的公共課程太多,老師和學生都不重視,成了雞肋。

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每個專業最終落在專業課程上,專業課程的設置脫離社會實際,學生需求,結果專業能力不高。

教學在作秀?

普遍認為教學方式落後,但改革非常之難,不僅在於教師,還在於學校,在於社會。目前大多高校採取的教學秀:

慕課。迎合互聯網,上線課程,要求多少課時,也就是形式而已,大多學生都是開著電腦湊課時。

翻轉課堂。引進來後,教務部門極力推,可是大部分沒有得到精髓,僅僅是佈置作業,學生分組,代表發言,再加個評分討論。教師反而輕鬆了。

我認為,教學的根本是教學課程的合理設置,師資的合理配置,結合實踐的理論教學,不然再秀也會停留在秀的層面,對學生沒有多大幫助。


大學專業深一度


不知道這話是從何說起。大學對教學工作很重視,但是,很少像中學那樣,總是舉辦大規模的教學比賽,一下就聚集起全校、全區、全市的優秀教師搞個什麼比賽。

大學裡每年也都有教學比賽。能夠在其中脫穎而出的老師,講課水平肯定都是不錯的。這一點,我很有感觸。特別是聽過很多前輩的課程,講課講的非常好。

很少有老師把學生組織起來,像表演一樣去講課。

我覺得注意原因是,大學的考評機制裡對教學工作好像沒有科研工作重視。老師們也不會將講課比賽當作作秀。

絕大多數的大學老師,即便素質是很過硬的,因為至少都是研究生畢業,要說不好好講課,那是不太可能的。要是說存在的問題,我覺得主要有兩點:

第一,考評機制中,對講課的質量和內涵,確實缺乏必要的約束。只有學生評分,算是能夠給教師的教學水平一定的評價,同行評價或是教務處評價,也很難一直跟著的。所以,講課這個事兒,就成了良心活兒。是否完全投入,那就只能憑著自我的約束;

第二,高校對科研的重視遠勝於對教學的重視。越是名牌的學校,越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教育部提出來,要重視本科教育,也就是要重視本科生的教學工作。

這兩個問題,教育部都能看到,但是,目前,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解決辦法。只能是逐步摸索,依靠改革來解決問題。


新媒田宇


大學生已是成人,學習應該更加自主。大學最好設一門學習導引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既使專業沒有選對,也有機會通過自學取得相應學力。大學本就不是高中,求人不如求己。當然,大學教授水平高於中學,作為學生要經常、主動求教,從而獲得更新角度,更深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