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神寫照,天下第一;漫談王蒙《青卞隱居圖》

曾有朋友問我東西繪畫的差別,我說“西方繪畫注重形質,東方繪畫強調精神”。而今想來,這個回答實在是過於簡單粗暴了些。但東西方繪畫均源遠流長,歷史厚重,確實難以一兩句話說清,只好偏執一端,為聽者聊撓一癢。然而,當我們同時面對油畫、水彩等西方等代表性畫種和東方的代表性畫種中國畫的寫生作品時,也就不難得到此結論。

畫家們都是非常重視寫生的,這個傳統,無論中國畫畫家還是油畫、水彩畫畫家,都在不約而同的循此前行。

傳神寫照,天下第一;漫談王蒙《青卞隱居圖》

王蒙作》《青卞隱居圖》上海博物館藏

《青卞隱居圖》畫於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是元朝末期著名山水畫家王蒙的代表作。畫幅縱140.6釐米,寬42.2釐米。作品現珍藏於上海博物館。

王蒙(1308—1385),字叔明,號黃鶴山樵。是趙孟頫的外孫。得益於趙孟頫一門深厚的家學滋養與自我的嚴格要求,王蒙的繪畫非常注重寫生。《青卞隱居圖》所畫的即其家鄉浙江吳興的卞山。王蒙以狹長豎幅的形式,純以水墨表現了卞山從山麓至山頂的俊彩神發的景象。

傳神寫照,天下第一;漫談王蒙《青卞隱居圖》

《青卞隱居圖》局部

自下而上觀之,畫幅從山腳溪流緩緩、幽澗鳴泉開始,有一高士似乎正棄舟登岸、策杖登山。畫幅即從此景進入隱居之境。

傳神寫照,天下第一;漫談王蒙《青卞隱居圖》

《青卞隱居圖》局部

山深林密,山勢逶迤而上,山坳深處隱隱可見茅屋數間臨流而建,屋內有高士正抱膝坐於床榻之上。屋後之山,危峰聳翠、險峻峭拔。

傳神寫照,天下第一;漫談王蒙《青卞隱居圖》

《青卞隱居圖》局部

全圖結構繁複密實,用筆上解索皴、披麻皴、牛毛皴、捲雲皴等多種方法兼用,使得山石的組合與組合變化多端而又暗合自然之妙,用墨上濃淡乾溼並用,幹筆焦墨點擦穿插,或用於石頭于山崖坡岸,或用於樹之枝葉,皆調度自然,然筆筆不亂,松秀恬淡。三段式“之”字型構圖,通過溪流、山徑、瀑布、雲靄的巧妙佈局,既營造了隱居之境,更生髮了畫作之生動氣韻。在此圖流傳於世兩百餘年後,名盛於當朝更影響後世的董其昌得以觀覽,不僅擊節讚歎、在畫幅的詩堂上,以拳頭大小的行草書題曰“天下第一王叔明畫”。題罷似乎還未足以表達其敬意,又再次題曰:“‘筆精墨妙王右軍,澄懷觀道宗少文,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倪雲林贊山樵詩也。此圖神氣淋漓,縱橫瀟灑,實為山樵第一得意山水,倪元鎮退舍宜矣”。數年後,更泊舟於卞山下,觀山思圖而嘆王蒙“能為此山傳神寫照”。

“傳神寫照”一詞,典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說出了繪畫的高妙在於點睛傳神。而《青卞隱居圖》之核心要旨在於“隱居”。卞山既是王蒙家鄉之山,其外祖父亦有詩句曰“何當便理南歸棹,呼酒登樓看卞山”,據傳,此圖是為其表弟所作,故而此隱既有其外祖父厭倦官場迴歸田園之意,從王蒙後來出仕明朝來看,此圖所言之“隱居”也似乎更有深意。作此圖時,蒙元江山有望迴歸於漢人之際,正值朱元璋與張士誠兩軍交戰於吳興,江山之主未明。隱逸思想,自“伯夷叔齊不食周黍”的典故以來便深入文人士大夫之內心,只是隱逸者多存“隱逸江湖、心存魏闕”的終南思想,故而每逢朝代更迭之時,隱逸者甚多。

而中國畫講究 “吾與山川神遇而跡化”,“目擊而神通”,即畫家筆下之山水,是畫家本人心境之呈現。所以這個“傳神”既是客體之山水的神采面貌,更是畫家“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自我“寫照”。而這也恰好是中國山水畫之精神,是東方繪畫有別於西方繪畫之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