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互信值多少錢

人的互信值多少錢

人的互信值多少錢?換句話說,如果讓你絕對信任一個人,你願意花多少成本。千百年來,無數哲學家、社會學家為了這個問題嘔心瀝血,遺憾的是最終也沒能做出合理地回答。而比特幣的出現,可以說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技術上說,比特幣最終解決的是拜占庭將軍問題。

什麼是拜占庭將軍問題呢?

假設拜占庭帝國的幾支軍隊在敵人的城外紮營,每支軍隊聽命於自己的將軍,這些將軍之間只能通過信使傳遞消息。在對敵軍進行偵察後,將軍們必須制訂一份共同行動計劃。但是,有些將軍可能是叛徒,這些叛徒會阻礙那些忠誠的將軍達成共識。於是,這個問題可以簡潔地描述為:在已知有間諜的分佈式軍隊中,將軍們如何達成共識,執行共同的作戰計劃,來取得戰爭的勝利。

這個問題的難點在於:這些將軍離得很遠,不能每遇到一個問題,就聚到一起開會商量對策;

這些將軍中可能有少量叛徒,叛徒會亂髮消息;信使在傳遞消息時可能會把信弄丟;信息可能會被敵國截獲;無法確認消息是否真的來自某位將軍;將軍們在商量過程中可能會浪費很多天時間,貽誤戰機。

怎麼樣,是不是似曾相識?事實上,這就是我們日常遇到的再普通不過的互信問題,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困擾人類的問題。如何解決呢?在比特幣出現以前,解決分佈式系統一致性問題主要是Lamport提出的Paxos算法及其衍生算法。但Paxos類算法僅適用於中心化的分佈式系統,而且要求這樣的系統的沒有不誠實的節點,也就是不會發送虛假錯誤消息(但允許出現網絡不通或消息延遲)。這樣的假設仍然顯得過於嚴苛,因而對於從根本上解決普通狀況下的互信問題意義並不是特別大。

那麼比特幣是怎麼做的呢?比特幣創造性地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它

把軍隊想像成計算機節點,把信使想像成計算機間的網絡通訊,攻佔敵軍就是寫入一個大家公認的區塊記錄。

首先,如果將軍中的幾個同時發起消息,勢必會造成系統的混亂。既然誰都可以發起進攻的信息,那麼由誰來發出呢?中本聰巧妙地在個系統加入了發送信息的成本,以保證一段時間內只有一個節點可以傳播信息。怎麼實現的呢,就是加入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大家來做題,也就是說,誰也別忙著發起消息,先來做題,誰先做出來誰就有資格發起消息。

當某個節點發出統一進攻的消息後,各個節點收到發起者的消息必須簽名蓋章,確認各自的身份。中本聰在這裡引用現代加密技術為這個信息簽名。這種非對稱加密技術完全可以解決古代難以解決的簽名問題:消息傳送的私密性、能夠確認身份、簽名不可偽造、篡改。它最終實現了

保護消息內容, 並且讓消息接收方確定發送方的身份的目的。

那麼將軍們又憑什麼要一起做工作量證明,或者說做題呢?中本聰設置了一個獎勵機制,也就是目前的每打包一個塊獎勵25個比特幣。當然,拜占庭將軍問題的獎勵機制可以是瓜分拜占庭獲得的利益。

那麼,如果出現背叛怎麼辦?我們說過,將軍裡可能有間諜。比特幣是這麼解決的:在這個分佈式網絡裡,每個將軍都有一份實時與其他將軍同步的消息賬本;賬本里有每個將軍的簽名都是可以驗證身份的;如果有哪些消息不一致,可以知道消息不一致的是哪些將軍;儘管有消息不一致的,只要超過半數同意進攻,少數服從多數,共識達成。

就這樣,使用消息加密技術、以及公平的工作量證明機制,創建了一組所有將軍都認可的協議,這套協議的出現,拜占庭將軍問題也就完美的得到了解決。比特幣網絡從一個去中心化的不可信網絡變為可信網絡,所有參與者可以在某些事情上達成一致,使價值傳遞成為了可能。

人的互信值多少錢

通過上面的剖析,我們可以發現,比特幣中並沒有特別突破性的技術發明,但中本聰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思想和設計,它巧妙地利用並整合了已有的技術並進行了模式的創新。由此可見,所謂創新並不僅僅是技術,模式的創新也是偉大的創新。而這其中,另人耳目一新,或者說至關重要的就是工作量證明。

在拜占庭的系統裡,工作量證明的這道題必須是絕對公平的。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時,它採用的機制叫哈希現金,也就是在一個交易塊裡要找到一個隨機數,計算機只能用窮舉法來找到這個隨機數,可以說,能不能找到全靠運氣,所以對於各個節點來說,這個世界上,只有隨機才是真正的公平,實現隨機的最好辦法是使用已經證明過的數學原理,所有的將軍在尋找共識的過程,都藉助這個大家都認可的數學邏輯。

當然,解這道題是需要成本的。寫到這裡,可能有人慢慢明白了工作量證明的意義。這就是為了互信所必須付出的成本。扔隨機數確實沒有意義,但是它確保了絕對的公平,併成為了互信的基石,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它又有了意義。任何建立信任的成本都不可能是0,挖礦就是維護比特幣網絡可信的最好辦法。

那麼回到我們題目的問題,人的互信究竟值多少錢。過去,很難說,不要說進行量化,就是建立互信的機制都很困難。而比特幣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十分好的模範。那麼究竟值多少錢呢?根據Digiconomist的比特幣能源消耗指數,當前全球用於比特幣挖礦所產生的年用電量預計為30.14太瓦時(TWh),相當於0.13%的全球用電量,平均耗電量超過159個國家的年均用電量,按美國電費計算,去年挖礦成本將超過30億美元。這個數字給我們什麼啟示,這個可以認為就是目前現實社會中所有比特幣參與者為了維持互信關係願意花費的成本。是不是很高,確實很高,這還只是一年的,還只是一千多萬比特幣參與者維護的互信關係。如果範圍更加擴大,這些參與者之間建立互信關係的成本將會更高。而推廣到人類社會,建立更廣大和更復雜的互信關係,那需要的成本可能將是天文數字。

有人說挖礦浪費了巨大的社會資源,人們不斷嘗試在改進它,最近也聽說隔壁成立了研究團隊試圖將挖礦的算力用於解決有實際意義的問題。但筆者個人始終對此不抱樂觀態度。在我看來,挖礦的巨大資源浪費有了哲學上的意義。有些東西大概是規避不了的,也許是造物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安排好的。就比如比特幣,中本聰天才地發明區塊鏈解決了互信機制,卻發現不得不面對巨大的資源消耗,而只有這樣的消耗才能保證絕對的公平。有時世界就是這麼神奇。

但不管怎樣,區塊鏈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過去,及時你有錢或者願意投入,但也沒法建立互信的機制,現在有了區塊鏈,至少只要願意,是可以建立互信機制的。另外,我們也發現,人的互信真的很寶貴,成本真的很高。所以我們每個人真的要珍惜自己的品牌,珍惜別人對你的信任。有些信任可能是長期積累起來的,很多東西可能你沒意識到,但真的非常有價值。

人的互信值多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