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報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 下次定向降准也許在不久後

本報記者 王姣

繼上週五重啟公開市場操作(OMO)後,週一、週二央行均開展1200億元逆回購,三日累計淨投放2700億元,以對沖稅期高峰對流動性的影響,表明央行公開市場正延續“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

從市場表現看,儘管央行上週啟動新一輪定向降準、重啟OMO並通過逆回購連續三日淨投放,但由於適逢稅期,市場資金利率仍趨於上行。22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上(存款類機構),隔夜回購利率DR001繼續上行約4個基點至2.46%,代表性的7天期回購利率DR007上行約1個基點至2.62%,分別較月中回升13個基點、4個基點;23日尾盤,DR001、DR007則分別回落3個基點、1個基點。

機構認為,央行降準後,公開市場操作連續數日暫停,貨幣市場利率不降反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降準本身的“補水”性質。央行在公告中也明確表示,開展逆回購操作,主要是為“對沖稅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進一步結合最新公佈的9月經濟金融數據來看,“穩增長”政策組合仍將發力,為配合積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將保持中性偏寬鬆的趨勢,為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包括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及降準在內的工具組合將繼續實施,未來定向降準仍值得期待。

就國內環境而言,當前經濟增速仍面臨下行壓力,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機制需進一步打通。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數據顯示,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6.5%,不及市場預期的6.6%,也低於前值6.7%,創逾9年來新低。

機構分析稱,在今年的“穩增長”政策組合中,貨幣政策最先發力,歷經四次定向降準,取得了積極的政策效果,年中以來M2增速觸底後逐步反彈,但結構性瓶頸愈加顯現,阻滯了“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導致“穩增長”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今年9月,剔除統計口徑調整後9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為14711億元,同比回落5224億元,環比回落504億元。

另一方面,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5%,創7個月新高,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速卻下行0.3%;同時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3.6%,創5個月新低。隨著通脹擔憂有所緩和,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有限。

上述數據出爐後,市場對央行再次降準的預期升溫。如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稱,考慮到新老口徑下社融增速持續下滑,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未來央行仍有進一步降準的可能。華泰證券宏觀研究認為,社融增速在口徑未調整情況下出現下跌,加上企業融資向銀行表內融資傾斜,央行年底左右進一步降準的概率仍然存在。

當然,從國際環境看,美聯儲仍將按計劃提高聯邦基金利率,中美利差可能繼續縮窄,人民幣仍然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但如央行方面所言,央行仍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保持匯率穩定,同時貨幣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可以運用。

總體而言,在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國內政策仍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基建+減稅”的積極財政有望加強。與之相匹配,貨幣政策也將保持中性偏寬鬆的趨勢,下一次定向降準也許就在不久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