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公務員等五個行業成乳腺異常重災區,41—50歲女性尤其危險

日前,2018年《中國女性健康粉紅報告》出爐,

報告涉及全國2004093名成年女性,

她們來自全國20多個城市,

涉及十多個行業。

報告顯示,

乳腺彩超(除乳腺增生外)異常檢出率高峰

出現在41—50歲年齡段。

“我們在臨床接診得最多的也是4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重慶市腫瘤醫院乳腺中心副主任徐發良說,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的新發病例仍在不斷增加。

國家癌症中心2017年發佈的《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乳腺癌發病率28.42/10萬,每年新發病例約27.9萬,並以每年2%~2.5%的速度遞增。據測算,到2021年,我國將有250萬名乳腺癌患者。

而且,乳腺癌的患病人群呈年輕化的趨勢。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乳腺癌高發年齡提前了10年左右,發病年齡高峰為45歲至55歲。

僅以該院為例,該院乳腺中心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40歲以下的佔到3成。

為什麼會是我?

《報告》指出,由於生活節奏快、職場壓力大、不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改變、哺乳期較短等多種原因,導致一些一線城市成為女性乳腺異常重災區。按照《報告》數據顯示,排名前三的分別廣州、杭州、上海。重慶也上了榜,乳腺體檢異常指標檢出率為17.41%。從行業上看,檢出率較高的前五位分別是金融、公務員、能源、媒體出版、教育培訓。

無論是門診還是病房,徐發良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會是我?”這是很多乳腺癌患者的疑問。

35歲的李青(化名)就有這樣的疑問。家住北碚區的她是一位有兩個孩子的母親。半月前,她在單位體檢做彩超時,發現左乳有一個包塊,醫生建議她做進一步檢查。

在市腫瘤醫院,醫生竟發現李青的左乳有兩個包塊,一個是之前發現的包塊,另還有一個稍小的包塊。醫生懷疑大包塊是囊腫,小包塊可能癌變。為了進一步確診包塊的性質,徐發良建議她做微創手術活檢,最後,大包塊被確診為囊腫,而小包塊果然是癌。

這樣的結果讓青難以接受並不解:都說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才可能會患癌,為什麼自己的媽媽沒有患乳腺癌的病史;都說沒有哺乳的女性才可能會患乳腺癌,但自己生育了兩個孩子,且都哺乳了的;都說胸大,常使用雌激素製品才可能會患乳腺癌,但自己胸不大,且不用任何雌激素製品,為何會患乳腺癌……

哪些因素與乳腺癌發生有關?


徐發良說,目前研究發現可導致乳腺癌的因素很多,

任何一種發病因素都不是絕對的,

乳腺癌是諸多發病因素在長期綜合作用下而導致的。

以下因素,都可能與乳腺癌發生發展有關:

1.月經過早來潮(小於12歲)或絕經晚(遲於55歲)。

這個一般是不可控的因素。對於57歲還沒回經的女性,如果她不知道絕經晚會增患乳腺癌的幾率,她可能好好的,什麼事都不會發生;如果她知道了,反而會因為各種擔心、焦慮等不良情緒而增患乳腺癌的幾率。

2.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級直系親屬患乳腺癌),基因突變。

這也是可致乳腺癌的不可控的高危因素。但有的乳腺癌患者,她的媽媽壓根就沒有患過乳腺癌,而她之所以患癌,有可能與基因突變相關。

3.胸部過多接受電離輻射。

我們在門診中常發現,有些二三十歲的患者拿著在基層醫院做的鉬靶檢查報告單來就診,其實除非是高度被懷疑有患乳腺癌的可能,一般40歲以下的女性都不建議常規做鉬靶檢查等可能導致乳腺接受射線照射的檢查。

4.長期使用外源性激素。

激素可能是增患乳腺癌的一大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們發現不少女性為了永葆青春,延遲絕經期而使用激素製品,這樣做的風險無疑會增加癌變的幾率。

5.未生育、晚生育(第一胎在35歲以後)或不哺乳。

其實這只是提倡女性朋友在合適的年齡生育、哺乳,但如果因其他原因不能生育,或本身乳管發育不好沒法哺乳,那也不用杞人憂天,並不是不生育、不哺乳就一定會患乳腺癌。

6.不良生活方式,比如吃油炸等高脂肪飲食,過度肥胖。

這是在臨床中發現的可增患乳腺癌的誘發原因。醫學認為,吃油炸等高脂肪飲食會導致肥胖,而肥胖會導致脂肪促進激素紊亂,誘發乳腺癌。

7.長期不良情緒,比如離婚、喪偶等婚姻不幸福。

臨床還發現,婚姻不幸福的女性,比如喪偶、離婚,有林黛玉腫瘤性格的人,就容易因內分泌問題而誘發乳腺癌。

8.人類菌群也可能與乳腺癌有關。

對於菌群,人們所熟悉的更多是乳酸桿菌等腸道菌群,但最新研究發現,乳腺菌群可能與乳腺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甚至可能與乳腺癌耐藥有一定的關係。

9.其他,比如乳腺良性疾病史、一側乳腺患癌對側乳腺風險增加、緻密型乳腺、吸菸、飲酒、缺乏鍛鍊等。

金融、公務員等五個行業成乳腺異常重災區,41—50歲女性尤其危險

該如何保護我們的乳腺?

首先,針對一些可控的因素做調整,比如到了絕經的年齡,就不要人為吃激素製品而擾亂激素水平;控制體重,減少肥胖,減少吃油炸等高脂食物,保持平和的心態等。而對於體質、遺傳因素等不可控的因素,可做基因檢查,遺傳諮詢等儘早干預,如果查出高危因素,建議及時到乳腺專科詳細諮詢。

如何做到自查?徐發良建議,日常可通過“一看二摸三擠壓”自檢的方式,比如在洗澡時先看觀察乳房外形是否是正常的弧形輪廓,乳頭內陷、乳房皮膚改變,乳房出現“酒窩”狀凹陷;二是觸摸乳房有無腫塊;三是擠壓乳房或乳頭有無液體從乳頭溢出或出血。若發現有異常,應馬上到醫院接受乳腺專科檢查。

對於網上盛傳的乳房大更易患乳腺癌,乳房小患癌幾率更小的說法,徐發良表示,目前並沒有確鑿證據可以證明這一傳言

。造成乳房體積不同的主要是脂肪,而絕大部分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導管系統。因此,無論胸大胸小,如果具備了其他高危因素,都有可能得乳腺癌。

雖然日常自檢能幫助部分女性發現乳腺疾病,但這並不是主要的手段,更不可替代必要的體檢和相關檢查。”徐發良說,因為有些早期乳腺癌缺乏典型的臨床症狀,很難通過自檢發現,因此建議40歲以下的女性可每半年做乳腺彩超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可每半年做乳腺彩超檢查+每2年左右做1次乳腺鉬鈀檢查。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因患乳腺癌幾率較高一點,條件好的可做基因檢測、遺傳諮詢,勤於檢查、儘早干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