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综合施策发展乡村旅游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门源县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加快培育乡村旅游基地建设,重点打造“绿色生态、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特色旅游,全力发展集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不断丰富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促进一三产业跨界融合,乡村旅游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发展休闲农业培育全域旅游新引擎。坚持“以农为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原则,以农业变成快乐产业、农民变成富裕群体、农村变成美丽家园为目标,注重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紧密结合,加大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休闲农业旅游基本环境,鼓励和支持休闲农业发掘和传承当地风土人情、农业生产,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重点打造浩门镇头塘村,泉口镇腰巴槽村,仙米乡大庄村,珠固乡东旭村等各具特色、风格突出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特别是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祁连山生态牧场,投资845万元打造的泉口镇千亩锦绣花田等农牧业景区景点,在不断优化农牧业结构的同时,有效带动了休闲农业发展。

门源:综合施策发展乡村旅游取得新成效

壮大产业规模开拓群众增收新途径。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升温和快速发展。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资金打造了东旭高原桃花源乡村旅游基地,全村20多户农户参与餐饮、乡村宾馆、土特产品销售等第三产业,全员基本实现以旅增收。挖掘回族民俗文化,投入资金改造民居,打造培育了以体验回族婚俗为主要形式的腰巴槽乡村旅游展示基地,参与的10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同时,以县城为中心的近郊乡村疙瘩村、头塘村、北山乡部分村社形成了连片农家乐,承载门源夏季旺季期间游客接待任务。以青石嘴为中心的东滩村、西铁迈村、青石嘴村等地区形成的连片农牧家乐,容纳了全县近50%以上的游客,颇具回族特色和草原牧民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以自驾旅游、组团旅游为主的游客络绎不绝。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当地农牧民的增收致富,为乡村旅游业注入了强大活力。

门源:综合施策发展乡村旅游取得新成效

发展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旅游经济新亮点。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注重保护和开发古建筑、弘扬伊斯兰教和佛教、传承民俗等文化,发扬光大以回族宴席曲、华热民族服饰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出了具有生态、人文、民族、地域特色的藏族“华热”歌会、服饰、婚俗表演,回族“宴席曲”演唱会,回族民俗展、赛马会、白牦牛文化艺术节等乡村旅游文化品牌,为发展乡村旅游构筑了文化平台。同时,鼓励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及特色手工作坊发展,培育出蜂产品开发、奶皮、菜籽油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5家,“窝儿药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工艺商品、菜籽精炼油、奶制品、蜂产品等代表门源地方特色的地域商品不断丰富,增加了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门源:综合施策发展乡村旅游取得新成效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乡村旅游发展新动能。坚持重点旅游资源核心景区景点始终由政府主导,国有控股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运营和营销,努力实现旅游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机制,落实县级旅游发展基金500万元,重点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及旅游宣传推介等,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环境进一步优化。另外,将发展旅游产业与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扶贫资金撬动银行贷款、分红收益、改善发展基础条件等方式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落实头塘乡村旅游基地、东旭高原桃花源乡村旅游基地共落实项目资金600万元,正在升级建设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