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源:綜合施策發展鄉村旅遊取得新成效

近年來,門源縣大力實施“旅遊活縣”戰略,積極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理念,加快培育鄉村旅遊基地建設,重點打造“綠色生態、宗教文化、民俗風情”特色旅遊,全力發展集生態、休閒、觀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業,不斷豐富生態農業、體驗農業、觀光農業,促進一三產業跨界融合,鄉村旅遊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途徑,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發展休閒農業培育全域旅遊新引擎。堅持“以農為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持續發展”原則,以農業變成快樂產業、農民變成富裕群體、農村變成美麗家園為目標,注重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緊密結合,加大休閒農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善休閒農業旅遊基本環境,鼓勵和支持休閒農業發掘和傳承當地風土人情、農業生產,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重點打造浩門鎮頭塘村,泉口鎮腰巴槽村,仙米鄉大莊村,珠固鄉東旭村等各具特色、風格突出的鄉村旅遊示範基地,特別是投資6000萬元建設的祁連山生態牧場,投資845萬元打造的泉口鎮千畝錦繡花田等農牧業景區景點,在不斷優化農牧業結構的同時,有效帶動了休閒農業發展。

門源:綜合施策發展鄉村旅遊取得新成效

壯大產業規模開拓群眾增收新途徑。隨著鄉村旅遊業的升溫和快速發展。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結合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資金打造了東旭高原桃花源鄉村旅遊基地,全村20多戶農戶參與餐飲、鄉村賓館、土特產品銷售等第三產業,全員基本實現以旅增收。挖掘回族民俗文化,投入資金改造民居,打造培育了以體驗回族婚俗為主要形式的腰巴槽鄉村旅遊展示基地,參與的10戶農戶年均增收2萬餘元。同時,以縣城為中心的近郊鄉村疙瘩村、頭塘村、北山鄉部分村社形成了連片農家樂,承載門源夏季旺季期間遊客接待任務。以青石嘴為中心的東灘村、西鐵邁村、青石嘴村等地區形成的連片農牧家樂,容納了全縣近50%以上的遊客,頗具回族特色和草原牧民特色,吸引了眾多遊客,以自駕旅遊、組團旅遊為主的遊客絡繹不絕。鄉村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當地農牧民的增收致富,為鄉村旅遊業注入了強大活力。

門源:綜合施策發展鄉村旅遊取得新成效

發展文化旅遊品牌打造旅遊經濟新亮點。在鄉村旅遊開發中,注重保護和開發古建築、弘揚伊斯蘭教和佛教、傳承民俗等文化,發揚光大以回族宴席曲、華熱民族服飾為代表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出了具有生態、人文、民族、地域特色的藏族“華熱”歌會、服飾、婚俗表演,回族“宴席曲”演唱會,回族民俗展、賽馬會、白犛牛文化藝術節等鄉村旅遊文化品牌,為發展鄉村旅遊構築了文化平臺。同時,鼓勵培育旅遊商品生產企業及特色手工作坊發展,培育出蜂產品開發、奶皮、菜籽油等旅遊商品生產企業15家,“窩兒藥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工藝商品、菜籽精煉油、奶製品、蜂產品等代表門源地方特色的地域商品不斷豐富,增加了旅遊經濟新的增長點。

門源:綜合施策發展鄉村旅遊取得新成效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鄉村旅遊發展新動能。堅持重點旅遊資源核心景區景點始終由政府主導,國有控股的方式進行規劃、建設、運營和營銷,努力實現旅遊產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建立旅遊發展基金機制,落實縣級旅遊發展基金500萬元,重點用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發展扶持及旅遊宣傳推介等,鄉村旅遊景點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環境進一步優化。另外,將發展旅遊產業與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扶貧資金撬動銀行貸款、分紅收益、改善發展基礎條件等方式積極推進旅遊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同時,積極引導群眾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落實頭塘鄉村旅遊基地、東旭高原桃花源鄉村旅遊基地共落實項目資金600萬元,正在升級建設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