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軍的東洋馬是從哪裡來的?

相信喜歡看抗戰劇的人,都對於日軍的高大的東洋馬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由矮小腿短的日本人牽著之後,還莫名增了一層喜感。在日本不長也不算短的歷史中從未以騎兵出名,再加上日本是一個島國,並不適合馬匹的繁衍生長,日本從哪兒得來的如此高大健壯的戰馬呢?

二戰期間,日軍的東洋馬是從哪裡來的?

日寇騎兵

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也是有馬的,不過卻很難稱之為戰馬,日本的馬來源也是中國的蒙古馬,但是如日本人一樣,蒙古馬在日本繁衍多代後,變的十分矮小,僅比中國的驢子略高,自然也談不上有多大力氣和多強的負重。

二戰期間,日軍的東洋馬是從哪裡來的?

日本馬

19世紀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後,除了教育、工業等方面全面學習西方,日本也注意到,日本軍隊的戰馬根本無法勝任現代化的戰爭,軍隊全面學習德國的日本,也開始建立自己的騎兵部隊,在德國人的建議下,日本對馬匹雜交改良。

二戰期間,日軍的東洋馬是從哪裡來的?

日寇輜重部隊

最先使用的方法是繁殖1867年時法國拿破崙三世贈予日本的26匹阿拉伯馬。阿拉伯馬歷來以高大、健壯、善於衝刺著稱,但是,由於近親繁殖,這次改良顯然是並不成功的,八國聯軍侵華時,日軍的戰馬比歐美軍馬矮20多釐米,體重也輕70公斤,顯然,日本的戰馬依然全面落後於歐美。

二戰期間,日軍的東洋馬是從哪裡來的?

繳獲的日本東洋馬

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日俄戰爭中感受到差距的日本,開始花大力氣引進世界上優良的戰馬,他們開始引進安格魯諾曼、純血阿拉伯馬、頓河馬等等,通過科學的繁衍雜交,日軍的戰馬無論是重量、高度,還是力氣,都有了大幅的提高。到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時,日軍的戰馬平均已經高達1.6米,甚至已經高過了平均只有1米5多的日本士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