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後遇到五種情況要謹慎給寶寶洗澡,寶爸寶媽實用收藏


很多孩子都喜歡洗澡,特別是愛玩水的孩子,邊玩邊洗,有媽媽吐槽說,自己家孩子洗次澡能花一個多小時!

洗澡當然不是什麼壞事,可以清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對孩子的身體有很大好處!

但洗澡也要看“時機”的,尤其現在入秋後,天氣變得涼爽,洗澡時間不對,孩子很容易著涼感冒,媽媽一定要注意。這6種情況下,一定不能讓孩子洗澡:

1

發熱或熱退48小時內不要洗澡


有些家長認為,發燒後給孩子洗個澡,是一種很好的物理降溫方法。

但其實,這樣做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在孩子體溫高於38.5℃的時候!

這時,孩子對冷熱的刺激都比較敏感,血管和肌肉處於收縮狀態。如果給他洗澡,全身毛細血管會擴張,導致孩子體內主要的臟器供血不足,容易出現急性腦缺血、缺氧,甚至休克、驚厥等問題。

此外,退燒後48小時內,也不要給孩子洗澡。

孩子的身體正處於虛弱狀態,抵抗力特別差,洗澡很容易遭受風寒,引起再次發熱。

入秋之後遇到五種情況要謹慎給寶寶洗澡,寶爸寶媽實用收藏


2

皮膚損害


孩子喜歡跑跑跳跳,難免有磕磕碰碰。當有症狀明顯的皮膚損害,如膿皰瘡、燙傷、創面稍大的外傷等不推薦立即洗澡,如果這時洗澡,皮膚損害的局部就會由於洗澡使創面擴散或受汙染。

3

孩子困的時候不洗澡


臨睡前洗澡,會讓孩子受到熱水的刺激,不容易入睡,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如果一定要洗澡,則需注意洗完把頭髮擦乾。如果枕著溼漉漉的頭髮入睡很容易受涼,引起頭痛和感冒等疾病。

4

預防接種後洗澡


寶寶打完預防針後,要觀察孩子是否有發熱或肌注部紅腫,即便沒有發生,也建議等過了24小時後再洗澡。

因為絕大多數疫苗都是減毒活疫苗,也就是減弱毒性的病毒,接種疫苗就是小量的接觸病毒。


入秋之後遇到五種情況要謹慎給寶寶洗澡,寶爸寶媽實用收藏



洗澡會導致寶寶身體免疫力下降,就不能抵抗這種小量的病毒,從而出現發燒,感冒等症狀。

5

孩子吃飽後、飢餓時不洗澡


一吃完飯全家都等著洗澡,為了趕時間,大人就讓孩子先去洗,可這樣對孩子的腸胃很不利!

吃飽飯後,大量的血液在胃部運轉。這時洗澡,全身表皮的血管可能會因熱水刺激而擴張,令較多的血液流向皮膚,而胃部卻沒有充足的血液來消化,對消化吸收會造成一定影響。

其實無論大人、孩子,都不能再吃完飯後馬上洗,最好隔半小時。

而人在飢餓時,血糖水平降低,洗澡又容易消耗能量,可能會因為低血糖而出現頭暈、體力不支的情況,尤其是孩子。

入秋之後遇到五種情況要謹慎給寶寶洗澡,寶爸寶媽實用收藏


孩子洗澡,這些一定要告訴他


  • 千萬不要清洗肚臍


很多孩子洗澡時,發現肚臍堆積一些汙垢,會重點關注”肚臍,可這樣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深深的傷害。

肚臍是與身體內臟連接的最近的地方,如果用手去摳肚臍眼,就會造成腸胃紊亂。

孩子的身體更是脆弱,如果用手去摳寶寶肚臍眼,會引發腹瀉腹痛等問題。嚴重的會造成流膿出血,造成肚臍炎,甚至還有可能造成感染危及生命!

正確的做法是用水打溼身體,用棉籤或者毛巾輕輕擦拭肚臍,帶出一些髒東西就好。

  • 提前準備洗漱用品


由於孩子抵抗力低,洗澡時很容易感冒,所以一定要提前把洗漱用品準備齊,沐浴露、洗髮水、換洗衣服、浴巾、毛巾等要放在最稱手的位置,保證洗浴時可以輕鬆快捷地拿取。

頻繁洗澡可能會讓皮膚更敏感,特別是皮脂腺分泌不太活躍的老人,容易得溼疹,這類人可適當減少沐浴次數。

  • 不可過勤


夏天可以每天洗一次,而天氣寒冷的秋冬就不需要了,因為氣候本來就乾燥,頻繁洗澡會洗掉油脂,特別是有些敏感皮膚的孩子,容易得溼疹,可適當減少沐浴次數。

在秋冬,如果沒出汗的時候一週2~3次就足夠了。

孩子洗澡看似是件小事,細節卻很重要。所以,爸爸媽媽還是需要多用點心,多給孩子一點呵護哦~

覺得文章對你有用的話,別忘了關注頭條號“歐爸說”哦~我們有更專業的育兒專家為您解答有關於育兒問題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