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最晚的孙权被严重低估了,其实他才是三国历史上最大的赢家!

孙权一直在史家和民间收受到不公正评价,事实上他也是最被严重低估的实力派,在与曹操、曹丕父子和刘备、刘禅父子的数次大规模军事硬杠中,不但从来没有落过下风,甚至都是获胜的一方。孙权获得的偏低个人评价,与他的相对不太显赫的非士族出身和缺乏扎实的政治认同根基有关,而他终生也在努力挣脱政治暴发户的枷锁,为自己的登基称帝寻找到合法的外衣。事实上,在这点上他几乎成功了。


称帝最晚的孙权被严重低估了,其实他才是三国历史上最大的赢家!

孙权画像

孙权称帝最晚是受客观现实限制,其一是他称王最晚,称帝前通常都会称王作为跳板;其二是他们孙家作为名义上的汉臣,直到曹丕代汉才彻底抽身。但他作为名义上的魏臣,一直无法挣脱名分限制,等到曹丕死后才强行称帝。从第一代创业者孙坚的乌程侯、长沙太守、破虏将军,到第二代孙策的吴侯、会稽太守、讨逆将军,到孙权的南昌侯、讨虏将军、骠骑将军、荆州牧都是汉室名义册封的,且大多系曹操经手办理,因此孙家尤其是孙权的汉臣名分是妥妥的。曹操于216年称魏王,严重违背了刘邦以来“非刘姓不得封王”的政治遗嘱,于是以大汉皇族自居的刘备也于219年自称汉中王,毕竟他姓刘嘛。接替曹操的曹丕220年完成了称王、称帝的进程,至少帝位从形式上是从汉室朝廷合法禅位而来。刘备揣着明白装糊涂,宣布曹丕害死了汉献帝,挪开了称帝的最后一道障碍,也随即称帝。孙权这时候连王位也没捞着呢,眼红的要命,同时迫于刘备大军讨吴压力,再次向曹魏俯首称臣,在222年被曹丕册封为大将军吴王、加九锡,终于完成了称帝前称王的硬件和软件更新。

称帝最晚的孙权被严重低估了,其实他才是三国历史上最大的赢家!

吴蜀之战

孙权当然不甘久居人下,称王之后又与蜀国重新修好,以寻时机与魏国翻脸。包括曹丕、曹睿两代皇帝都曾亲征东吴,一直无法取得重大突破。直到曹丕去世后的第二年(228年),陆逊在石亭之战中重创魏国大司马曹休,孙权终于感觉有底气与曹魏摊牌了。于是,229年,孙权在武昌厚着脸皮自行称帝登基,彻底放飞了自我。

称帝最晚的孙权被严重低估了,其实他才是三国历史上最大的赢家!

东吴皇宫

虽然称王、称帝在三国三个大佬中都属最晚,但孙权在位时间最长,实际统治江东五十三年;活的年纪最大,足足待机七十一年;建立的吴国也存世最久,熬过将近半个世纪,也算一个超级大赢家。虽然孙权晚年在接班人问题上比较昏聩自毁长城,但也许是时候再重新评价一下这个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大帝”为谥号的开国皇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