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

金寨县汤家汇实验学校杨清文老师的扶贫三“宝”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金寨县汤家汇镇活跃着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把课堂搬到村头巷尾,把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将科教技能运用到扶贫当中。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教师承担起教育扶贫的时代重任,书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诗篇。在这支教师扶贫队伍中,优秀共产党员,金寨县2017年度扶贫先进个人,五十八岁的杨清文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备好课才能上讲台”

一名好的教师在上讲台之前一定会做足充分的准备,备好课才敢上讲台。扶贫工作也是这样,杨老师接到扶贫工作任务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走访每一户贫困户,逐户调查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调研脱贫项目,学生在校情况,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贫困户建立电话联系,把每家的情况都了然于心。到村里以后,熟练的叫出每一位看到的村民的名字,知道每一户人家土地、山场的具体位置。吃透扶贫政策才能将扶贫政策向村民进行通俗易懂的细致讲解,同时更好地利用各项政策帮助贫困户脱贫。

扶贫路上的三个“宝”

杨老师在扶贫路上有三个“宝”。第一个“宝”是“小电驴”,乡间的小路狭窄,贫困户家门口的小道雨天湿滑泥泞,老师下乡扶贫的时间受工作限制,为了能在课外、周末等时间跑完全部的贫困户,杨老师骑着“小电驴”风雨无阻的穿梭在乡间小路上。第二个“宝”是公文包,公文包里装满了扶贫宣传手册、一本写满扶贫工作日志的笔记本、一支笔、一件雨衣。扶贫宣传手册时常更新替换,保证最新的扶贫政策能第一时间送到贫困户手中,每次走进贫困户家里,杨老师都拿出笔记本和笔,细心记录、解答贫困户的问题及疑惑。骑着“小电驴”难以抵挡风雨,雨衣是行走在乡间必备的物品,下乡扶贫都要当天来回,夏天时还会遇到出门大晴天,归来却是大雨倾盆。第三个“宝”是满腔热情和精准脱贫举措。杨老师说:“扶贫就是一场考试,考验着我的教学能力,能带领贫困户脱贫,我的任务才算完成。”有着带领贫困户脱贫的工作热情,带着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脱贫举措,杨老师扶贫路上的三个“宝”,也是贫困户脱贫路上的“宝”。

行走在扶贫路上的杨老师在讲台上扶志治愚,扶贫困学子的志气,扶贫困家庭的希望;在讲台下,深入贫困户家中,传递扶贫新政,解贫困户之困,一肩挑起双份职责,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