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倾听与陪伴,打赢“心理防疫”战

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让不少人陷入焦虑。

“特殊时期,‘心理防疫’同样重要,当求助者陷入‘疫情恐慌’时,我们尽己所能,耐心倾听和安慰,让他们感觉不是一个人在与疫情作斗争。”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社工服务站社工杨兰兰对记者说,疫情可防可控,无需“心事重重”。

10多天来,杨兰兰值守着一条与本社区居民相通的社工热线,这是全市社工“红棉守护”热线的一个分支。在一个个居民电话咨询中,杨兰兰发现了他们心理情感方面出现的小危机,并施以援手。

孤寡独居老人更易产生焦虑情绪

疫情发生后,社区孤寡独居老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面临着“忧心重”等难题。“孤寡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众了解防疫信息的渠道有限,在缺少家庭支持的情况下,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会因疫情放大,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杨兰兰说。

“我们能做的,就是发挥专业所学,了解产生恐慌的原因,尽量安抚受助者的情绪。”杨兰兰说,“陪伴,是重要的心理疏导‘处方’。”

杨兰兰在电访中接触到一位低保户王女士。王女士发现对面楼栋同楼层的居民最近出现咳嗽症状,由于两栋楼相隔不远,这位居民经常敞开窗户咳嗽,这让她感到恐慌。杨兰兰安慰她不要太焦虑,做好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且向王女士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如向相关部门上报情况、不打开靠近邻居的窗户、用消毒水定期擦拭窗户、勤洗手等。在杨兰兰的积极沟通下,王女士的恐慌心理得到缓解。

与杨兰兰一样,一线社工们发挥扎根社区的优势,通过电话访问、上门走访等形式,为隔离人员、独居孤寡老人等各类群体提供疫情知识宣传、生活帮扶、心理安抚、危机干预等专业服务,筑起便捷的心理防护网。

截至2月21日,广州全市60多家社工服务机构开设了226个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投入接线服务社工6800多人次,提供心理减压、情绪疏导服务逾2万人次。

为医护人员建立“心理舒缓室”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间“心理舒缓室”最近悄然开张了。“心理舒缓室”设在医护办公室的隔壁,“为高强度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一个放松的小屋”,负责这里工作的社工曾繁诗说。

曾繁诗是广州市中大社工服务中心的医务社工,服务点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疫情期间,她为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属、医生等提供情绪管理、心理支持等服务。“我们会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

在医院门诊、急诊、发热病区发现未确诊但需要居家隔离的人群,医务社工会与他们保持联系,如果发生不良情绪心理、生活物资缺乏、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社工会及时提供建议。

“抗击疫情期间,医生们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帮助他们舒缓身心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曾繁诗说,医务社工联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会、心理科等部门,筹建了针对发热病区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舒缓室。

对于在高风险、高强度工作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医护人员,医务社工将配合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在和医护人员交谈时,我们更多是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沟通,做一个树洞,倾听他们的压力与担忧。”曾繁诗说。

焦虑时多关注战“疫”好消息

“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内心感到焦虑、无助。”“复工之后要外出,担心与他人接触后,自己被传染。”“自己出现发烧、咳嗽,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

最近,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组建的公益心理援助小组不断接到类似的心理咨询。为帮助公众缓解焦虑,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启动了“公益心理援助计划”,60余名经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组建了公益心理援助小组,开通免费热线,接受公众咨询。

据该协会的会长李幸民介绍,目前收到的咨询主要有几类:因不知疫情何时结束而感到焦虑;复工外出时,不敢与人接触;出现感冒症状时,怀疑感染新冠肺炎;孩子长时间在家,自己感到头疼;夫妻吵架,觉得烦躁。

“这些问题,以焦虑的表现为主,为没有发生的事而担心。”李幸民说,如果产生焦虑情绪,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可以多关注确诊病例连续下降、出院患者增加、专家发现有效药物等好消息,给自己建立信心。复工人群要提前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企业可以在复工前开展心理辅导培训,让员工平稳情绪。如果个人出现感冒等症状,通过网络问诊、及时就医检查等方式,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担忧。

“针对孩子的情况,家长可以跟孩子共同制定计划表,并按此执行。”李幸民说,孩子在按照计划学习或玩耍时,家长尽量不去影响小孩,平时可以跟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夫妻在疫情期间可以尝试多分享,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多鼓励,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若发生争吵,可以找好友倾诉,减少负面情绪的传递。

【记者】汪祥波 李强 实习生 吴玉美

【作者】 汪祥波;李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