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钟书先生《围城》,跟着主人公方鸿渐,一起经历四种爱情

这次我们来说《围城》里“人生的四种爱情”,主人公方鸿渐就亲身经历过其中的每一种爱情,真是让人羡慕。

读钱钟书先生《围城》,跟着主人公方鸿渐,一起经历四种爱情

方鸿渐是一个运气好到爆炸的青年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是前清的举人。虽然清朝不复存在之后,举人自然也就成了虚头衔,但是这却没有熄灭老父亲心中希望家族后人通过读书来光耀门楣的火种,他费尽了心思供方鸿渐去读大学。为什么要说方鸿渐运气好到爆炸呢?因为他除了有一位举人父亲,还有一位银行家岳父。很小的时候他和银行家的千金就被指腹为婚,岳父因此一直出钱赞助他求学。这份运气可真不是吹的,就在方鸿渐大学快要毕业不得不返回家迎娶素昧平生的未婚妻时,未婚妻居然病死了!方鸿渐像是死刑犯人蒙获了恩赦,急忙写了一封悼亡信给岳父表示安慰。结果岳父被他深深感动,把原先准备办婚礼的钱都拿来供方鸿渐出国留学。从此方鸿渐像一只小鸟一样快活地飞走了,展开了他曲折离奇的情感经历——岳父真的是用自己女儿的嫁妆,成全了方鸿渐的四段爱情。

很多人读《围城》,都会把它当做一部爱情小说来读。这当然不算错,因为纵览整部小说,方鸿渐的身边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女人,但是实际上,钱钟书想要说的却又不仅仅是爱情这回事。不过不管怎样,我们首先都必须来看一看,方鸿渐桃花朵朵的人生中究竟遇到了哪些风姿不同的女人?

读钱钟书先生《围城》,跟着主人公方鸿渐,一起经历四种爱情

主人公方鸿渐的艳遇从回国的船上就已经开始了。在船上遇到了一位鲍小姐,可以说是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女友。比起家乡的那些保守的妇女,这位穿着大胆,体态丰盈,还特别懂得男人的心思。虽然她早已经订婚,可是也没能阻挡她和主人公在船上的共度春宵。初尝禁果的方鸿渐自然而然是被勾去了魂魄,爱得忘乎所以。但当船停靠码头,快乐的旅程也不得不画上句号。刚一登岸,鲍小姐立刻就像没事人一样扑向了未婚夫的怀抱。一切发展得如电光火石一样迅猛,却又像被人掐住了喉咙一样戛然而止,方鸿渐久久不能超脱事外。他回过头来才猛然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人家旅行途中的一剂调味品。

这就是方鸿渐的第一段爱情。也许你要说这根本算不上是爱情,只不过是一段“一夜情”的经历罢了,况且咱们的主人公也没吃什么亏,至多是两不相欠。然而实际上,对于一个爱情的门外汉来说,伴随着性爱的刺激和心跳,那种被玩弄和被伤害的感觉足以令人痛彻心扉。如果说甜蜜是爱情的主旋律,那么痛苦更是这段主旋律中的最高音。让我们姑且称这段不太完美的短暂爱情为“情欲的爱”吧。

读钱钟书先生《围城》,跟着主人公方鸿渐,一起经历四种爱情

这波未平,那波又起,方鸿渐的第二段爱情紧随其后,几乎是无缝衔接。苏文纨是方鸿渐的大学同学,跟他乘坐同一艘船归国。这位苏小姐和前一位鲍小姐迥然不同,她是一名大家闺秀,同时也是货真价实的留洋女博士。留洋女博士不仅在当时十分罕见,就是放在今天来看,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然而就是因为学历太高容易让人产生高攀不起的自卑,苏小姐在婚恋市场上也被划归为大龄剩女一列。你们想想看,今天我们都要嫌女博士大龄,那放在当时的社会,通常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就要拜堂成亲,一个留洋归来的女博士该有多么的难嫁!

苏小姐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她想尽了一切办法想要委身于条件看上去还不错的方鸿渐。她的确是真心喜欢方鸿渐,但是同时却又害上了一种治不好的高冷病:太过于矜持,也实在太爱耍心计。她甚至故意挑起方鸿渐与另一位追求者之间的矛盾,想让两个情敌为了自己争风吃醋。女人们最盼望的事情莫过于有两个男人能够为了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被两个人同时追求却又不知如何取舍,这恐怕是恋爱中最令女人不可自拔的桥段。看来并不是近年来韩剧里才有这样的套路,中国早在八十年前就已经悄悄流行过了。方鸿渐虽然也喜欢苏小姐,但是还没有达到愿意“跪舔”的程度,苏小姐越是用心良苦地设计,他却越是发自内心地排斥。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段爱情就是被苏小姐活活“作”死的。

读钱钟书先生《围城》,跟着主人公方鸿渐,一起经历四种爱情

这是一段表面看上去最为登对的爱情:男博士配女博士,乡绅公子配大家闺秀。但是别人眼中的天作之合却抵不过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有好感并不等于爱的痴狂,“合适”也只不过是爱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这第二段爱情又是无疾而终,我们总结概括一下,把它称为“门当户对的爱”吧。

很快,方鸿渐又迎来了第三段爱情,这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浪漫美好的一段——读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方鸿渐这小子运气这么好?有的人一直都是单身狗,但是他却偏偏桃花运一直没有断过!那我倒是可以先提前安慰你一下,其实这段最美好的爱情到最后也没落下什么好下场。

方鸿渐在之前那位苏小姐的会客厅里遇到了他一生挚爱——苏小姐的表妹:唐小姐。唐小姐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全都不一样,她天真直率,调皮可爱。比起鲍小姐来说她更加青涩,比起苏小姐来说她又更加单纯。她像一阵清风,轻轻柔柔地吹进了方鸿渐苦闷的心里。为了能够跟她一起吃一顿晚饭,方鸿渐从早上起床开始就坐立难安,一整天都没有心思上班,下班后早早到了饭店等候,又害怕她不会赴约,就连听到有脚步靠近也会心惊胆战。

读钱钟书先生《围城》,跟着主人公方鸿渐,一起经历四种爱情

这听上去完全就像是一个初中生的青涩爱情经历,作为风流倜傥阅女无数的方鸿渐,为什么突然间就丧失了所有的经验和伎俩,变得这么的怂?看来在真爱面前,再老练的情场高手也会变成幼稚的小男孩。可是呢好景不长,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苏小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当然是选择撕碎它。眼看方鸿渐与表妹之间你侬我侬,她气得浑身直抖,把方鸿渐与鲍小姐之间的风流韵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唐小姐,并且还加上了许多来自“过来人”的劝告。这一劝,可把唐小姐劝得天崩地裂、痛不欲生。无论方鸿渐想要如何对她解释,却再也得不到原先的信任了。一对佳偶就这样在误解中错过彼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杨绛曾经说过,其实钱钟书最爱的就是唐小姐,正因为如此,才故意安排唐小姐决不能够嫁给方鸿渐。因为美好的爱情永远只能停留在记忆与想象里,一旦落实到了柴米油盐之中,就会失去原来纯粹的模样。相同的理论张爱玲也说过:每个男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朵白玫瑰和一朵红玫瑰,无论了哪一朵最终都会是遗憾。最完美的永远是得不到的,这就是爱情这个磨人的小妖精最可恨之处。或许我们也可以为方鸿渐的这一段爱情取名为“求之不得的爱”。

最后这第四段爱情就让人觉得十分亲切了,因为你也许没机会在旅途中碰上艳遇,你运气不够好没有门当户对的佳偶,你人生悲惨至今没有遇到过真爱——但是你一定在生活中遇见过这位“孙小姐”:她相貌平平、出身平平、性格平平,可以说一切都平平。她是最普通,但也是最真实的一个女人。她和方鸿渐是怎么认识的呢?认识的经历也十分平平——他俩是同事。

孙小姐呢,通常都挺温柔体贴,偶尔也会有点尖酸刻薄,方鸿渐对她似乎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也并不十分讨厌。你肯定不会想到,几番波折之后,最后成为方太太的竟恰恰就是这位孙小姐!什么?这怎么可能呢?经历了一夜风流,两厢别离,三种相思,风流倜傥的方鸿渐居然要娶一个“路人甲”做自己的老婆?

读钱钟书先生《围城》,跟着主人公方鸿渐,一起经历四种爱情

世上的女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娶了人畜无害的孙小姐呢?孙小姐虽然在别的方面并不擅长,但是在自己的婚姻方面却十分懂得经营。她与方鸿渐本来做着相安无事的同事,但是却很会营造暧昧气氛,以至于让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误以为两人早就是一对;本来舆论压力还不至于让方鸿渐就范,但是孙小姐还特地为自己伪造出一份来自父亲的信,信中言辞激烈地质问她和方鸿渐的关系,顺便还催促结婚。这样一来,她顺理成章地就成为了舆论压力和父权压力的受害者。恐怕方鸿渐最后娶她,一半是出于怜悯,另一半也是出于木已成舟的无奈。

与其说是孙小姐千方百计地嫁给了方鸿渐,不如说只有孙小姐才是方鸿渐最后的避难所。如果不是她,方鸿渐最后的感情与婚姻又将落脚于何处呢?现实也许荒谬,也许残酷,但是它最厉害的一点就是真实,真实到根本没有人能够有力量去违逆它。让我们就称这最后这一段爱情为“不可摆脱的爱”吧。

到这里为止,方鸿渐的四段爱情故事都已经讲完了,小说也快翻到最后。但是在一开始咱们就说过,《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怎么?都谈了四段恋爱,这事还没完?!不仅没完,这才刚刚开始呢!虽然整部小说都是以爱情和婚姻来贯穿情节的,但是这却只是线索而已,婚姻也只是钱钟书描绘的“三座围城”中的其中一座。

读钱钟书先生《围城》,跟着主人公方鸿渐,一起经历四种爱情

经历过爱情的人都知道,婚姻的确像是一座城,而且更像是一个牢笼。无数男男女女都为着婚姻这个目标而日夜兼程地赶路,不过刚进去就想出来的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在这座城里进进出出,最终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处。作者钱钟书与妻子杨绛的婚姻既是门当户对,又是情投意合。不过作者本人的幸福经历并不能够改变婚姻这座城池的本质,作者能够站在城里眺望城外,用一双慧眼把这座城看得清清楚楚。他没有开门相迎,也不会拒人于门外,因为作者并不是一个看门人,他对你进不进城并不关心;相反,他是一个画地图的人,把这座城的里里外外给你画个清楚,至于你到底何去何从,全凭你自己来定夺。(未完待续)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