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我們在學習書法或者研習古人書法的時候,總會碰到幾個名詞: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很多人一看到這幾個詞,腦瓜仁兒都疼,越看越琢磨越糊塗:到底啥意思啊?其實,這幾個詞並不純是字面之意,它表達的是書法所傳達出來的某種境界。

一、屋漏痕是一種自然之美

用來形容書法用筆效果的“屋漏痕”最早見於唐人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素曰:‘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破屋漏雨在牆面留下的痕跡,比喻筆墨在紙上的運行,凝重而自然。意思是作書要自然變化,不要刻意造作。作書實踐中,中鋒濃墨行筆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這是一個書法術語。比喻用筆如破屋壁間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唐代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載:顏真卿與懷素論書法,懷素稱:“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效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顏真卿謂:“何如屋漏痕?”懷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又,南宋姜夔《續書譜》稱:“屋漏痕者,欲其無起止之跡。”

這是一個 對豎畫藝術效果的絕妙比喻。屋漏,雨水順牆下流,不會一瀉而下,必將順凹凸不平的牆面蜿蜒下注,形成極為頓挫有力的痕跡。書法的豎畫,就應當追求這樣的藝術效果。這個比喻是顏真卿琢磨出來的。

二、錐畫沙是一種率意之美


錐畫沙,即用錐子在沙灘上書畫。大凡作書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用上好紙張作書,往往拘謹;而拿片舊紙隨意塗抹,多率意自然,有奇趣。書法上的錐畫沙,既有從效果上說的,也有從技法上說的。從效果上說,是說用錐子在沙中劃過,劃痕兩邊有突起的沙,其大意與屋漏痕差不多,也是講的要中鋒行筆;還有的認為,錐畫沙是指感覺,劃沙時明顯感到沙礫的阻力,這就不但要中鋒行筆,而且要逆鋒行筆了。從技法上說,就是隻用筆鋒,不用筆肚,小字用小筆,大字用大筆。只用筆鋒,比較容易做到中鋒行筆,從形態上來看,也與錐畫沙最象。

這個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以錐子劃沙,起止無跡,具有“藏鋒”的效果,而兩側沙子勻整凸起,痕跡中正,形似“中鋒”,故用錐畫沙以比喻書跡的圓渾。唐代褚遂良《論書》稱:“用筆當如錐畫沙”。宋代黃庭堅稱:“如錐畫沙……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相傳褚遂良曾將此法傳於陸彥遠。《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載:“(陸彥遠)思而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平地靜,令人意悅欲書。乃偶以利鋒畫而書之,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自茲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

三、折叉股是一種力度之美


叉股應為帶叉的金屬器具的分支,如鋼叉、鐵釵都有叉股。折叉股,即折斷叉股,或折斷了的叉股,分別比作書寫的狀態或書法線條的觀感效果。折叉股線條光潤圓暢;挺秀剛健,給人以秀媚勻淨的美感。筆毫在平移時,突然在一點上作方向的改變,形成一個折角,折角的頂端稱為折點,這種運筆方式稱為折筆。折筆時側鋒甚至偏鋒現象在行草書中時有出現,這是順勢率然直下的結果。若要使原來的中鋒筆畫在折點後繼續保持中鋒,必須換鋒"暗過"。朱和羹《臨池心解》說,轉折須暗過,方知折叉股之妙。

“折釵股”的出典:

馬宗霍<書林記事>載:“相傳魯公與懷素同學草書於鄔兵曹(彤),或問曰:張長史見公孫大娘舞劍器得低昂迴翔之狀,兵曹有之乎?懷素以古釵腳(折釵股)為對。魯公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捉公手曰:老賊得之矣!”

折釵股,書法上對轉折的筆劃,要求筆毫平鋪而筆鋒圓勁,如釵股彎折仍體圓理順,因以為喻。

折釵股,是對轉折處用筆要求及藝術效果的形象比喻。指筆畫在轉折時筆毫平鋪,鋒正圓而不扭曲,如釵股一樣,雖經彎曲而其體仍圓。在書法的用筆效果上,“折釵股”所提出的要求大致有如下三點:一指書法用筆在轉折處所要達到的藝術效果是中鋒渾圓;二是行筆時筆鋒雖經轉折,卻要一氣貫穿,毫無滯礙;三是寫出的線條形質,要遒勁有力。

宋代姜夔在《續書譜·用筆》中說:“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

清代朱履貞在《書學捷要》中說:“折釵股者,如釵股之折,謂轉角圓勁力均。

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釵原系古代婦女頭上的金銀飾物,質堅而韌,後被藉以形容轉折的筆畫,雖彎曲盤繞而其筆致依然圓潤飽滿。

四、印印泥是一種方式之美


“印印泥”,這裡所說的“印泥”不是今天我們所用的印泥,它是古代一種類似今天火漆的紫泥,在紫泥上面加蓋印章,即遺留至今的封泥。前人用“印印泥”來形容用筆,旨在說明藏鋒與用力深入之意,同時還暗含不走樣的意思,以形容下筆既穩且準。觀當今石開先生的書法作品,就會產生“如印印泥”的這種感受。這可能於他長期從事篆刻,以筆為刀、以刀作筆的技藝修養有關。

書法術語印印泥:是借印章印入膠泥之中呈現的狀態來說明用筆,其情形與錐畫沙相似,故常與錐畫沙連用。但印印泥除說明用筆功夫深入有力而外,還含有既穩且準之意。

米芾《吳江舟中詩》欣賞


米芾《吳江舟中詩》全卷橫559.8釐米,縱31.3釐米。原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約翰·克勞弗德藏,現寄贈與梅多鮑利坦美術館。

《吳江舟中詩》原為朱邦彥所書,凡四十四行,五言古詩,描述在吳江江上逆風行舟,僱請許多船工來牽拉。因為太吃力,船工"百金尚嫌賤",後來添了工錢,終於"一曳如風車",但船工們"叫嗷如臨戰",可見與大自然搏戰的艱辛。

此帖為米芾晚年力作,既有中年書風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從容,枯筆疏行,欹側隨意。

《吳江舟中詩》局部細節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吳江舟中詩》全帖欣賞

屋漏痕、錐畫沙、折叉股、印印泥,它表達的不純是字面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