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我是導演里「膚淺」的一種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源丨廣電獨家 文丨冷成琳

賈樟柯回憶道:“《江湖兒女》中火車上趙濤和徐崢的那場戲,我記得是在下午開始寫的,我霹靂啪啦寫完一抬頭,外面天黑了,我一看這個人物說了好幾張紙。巧巧這個人物和斌哥的情感關係之前一直很曲折,然後她在火車上遇到給她的生活險些帶來另外一種可能性的一位男性。這是一個在新疆的上海人,他口若懸河,講太空理論,其實是孤獨在作祟。我覺得必須是一個舞臺功力、對白能力非常強的演員,當時就想到了徐崢。電影準備開機了,我給徐崢打了一個電話,說有一個角色你能來幫我客串一下嗎?徐崢說,‘看吧’,很淡然。”

沒過幾天,徐崢打給賈樟柯:“我什麼時候進組?”

有觀眾說,從趙濤和徐崢在火車上的一抱,感受到一種悲涼。

“我其實很擔心我來了以後破壞悲涼的氣氛。”徐崢說。

“但是這個悲涼是你演出來的呀。”賈樟柯說。

如果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絕對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表演,肯定會比現在悲涼2.5倍

。”徐崢說道。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10月17日,平遙國際電影展的第7日,平遙電影宮的“小城之春”放映廳外,從中午12點就陸續有人提前三個多小時在門口排隊,有的還帶著摺疊板凳,顯然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繼劉傑、楊冪、郭京飛、李鴻其帶著《寶貝兒》在平遙電影展進行國內首映,和韓國電影大師李滄東攜最新作品《燃燒》在內地首次公開放映兩場人氣爆棚的活動之後,徐崢的到來又一次“點燃”了平遙電影宮。

除了在電影《江湖兒女》中摩擦出的火花,賈樟柯透露,他和徐崢目前正共同與一位新導演合作。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而開辦於2017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也致力於推動年輕導演成長,以發掘電影新人為己任,從這一屆開始,設立跟年輕導演合作密切、熱心於幫助年輕導演成長的資深電影人為青年導師,將電影精神傳播出來、傳遞下去。

演員、導演、監製,徐崢集多種身份為一體,作為平遙電影展的首位青年導師,他結合自身經歷作了分享和交流。

監製:最終的決定權還是交給導演來做

由徐崢和甯浩共同擔任監製,文牧野導演,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不僅攬超30億票房,豆瓣評分最高時9.6、平均9.0近乎封神,話題也引發全民討論,併入圍即將於下月初揭曉的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7項大獎。

最初,《我不是藥神》源於編劇韓家女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個新聞,根據事蹟寫成劇本後遞到了甯浩的公司。甯浩習慣每天晚上看劇本,往往看著看著就睡著了。但是這個劇本他居然一口氣看完了,並且還淚目了,枕頭都哭溼了。甯浩感覺這個故事有機會,馬上找到徐崢,倆人一討論,覺得可以拍。徐崢說,你要拍我就來演。徐崢認為當時的劇本比較傾向於報告文學,看上去是一個比較主旋律的電影。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過了一陣,甯浩跟徐崢說他找到了一個導演,就是文牧野。徐崢看過文牧野的兩個短片,《安魂曲》是典型的藝術青年拍的短片,而時隔兩年拍的短片《BATTLE》,在創作觀上做了很大調整,拿掉了文藝腔調,更加直白、直接、短促有力,覺得他肯定可以拍這個片子。

而兩位監製,甯浩和徐崢分別負責前半段開發和後期的拍攝、宣發。

“有時候年輕導演能夠明白你的想法,有時候他也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如果是我自己主演又監製的戲,我的做法是盡最大可能提供我的想法和建議,但最終的拍攝決定權還是交給導演來做

。”徐崢說。

賈樟柯談到:“我記得我拍第一部電影的時候是沒有監製的,那時就是幾個朋友湊點兒錢就拍了。但是第二部影片就有監製了,我的這位監製叫市山尚三,我們一直合作到現在。”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我一開始不太懂,問他監製幹什麼的?他當時回答我說,監製首先是導演的交談者,就是傾聽導演的聲音,瞭解導演想做什麼。導演往往是很孤獨的,在孤獨的創作過程中,監製的出現並不是為了排遣他的孤獨,而是有一個回應,變成一個交流的對象來了解他的情況。另外,還要成為導演的對立面,因為有時候導演可能會有很多一意孤行的地方,可能是錯的,但其他人不太願意提出來,或者說也沒有能力來糾正。”賈樟柯擔任電影監製亦已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差不多每年有兩到三部作品跟年輕導演合作。“但我始終記得他的話,就是

最終決定權應該在導演那。因為我們要有一個敬畏,就是我們不一定完全理解導演要做什麼。在劇本階段,在影像形成之前,很多東西恰恰是無法用語言完全講出來的。”

表演:一定要有一次自信的機會

哪怕只演了一個很小的段落

徐崢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專業,一開始進入電影行業時也是以演員的身份。他的演藝生涯的開端,要追溯到小學時期。

小學三年級時,他有一次就被老師選去演一部獨幕劇,之後幾乎演遍了上海所有的少年宮。他發現到處去演戲比上學有趣多了,就把興趣完全都投入到裡面,從少年宮的戲劇組到青年宮的戲劇組,高中之前一直在演出。升到高中後,高中學校就在上海人藝的對面,他又作為一個話劇愛好者加入了上海人藝的一個業餘劇社,在那裡第一次看到北京人藝的戲,還有上海很多老藝術家的演出,都讓他對劇場產生了迷戀。

考戲劇學院時,有人勸他不要考,覺得他形象太差,聲音也不行,但他還是去考了北影、中戲、上戲,最終順利入讀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學院畢業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電視劇或電影找他拍。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作為演員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你一定要有一個機會,有一次自信的機會,哪怕只是演了一個很小的段落。”徐崢說。

在上戲讀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他到公園裡面去做人物觀察,看到有一個老頭對著樹在做操。在彙報演出的時候,他把他爸爸的衣服、爺爺的圍巾什麼的都偷出來,演了那個老頭,結果轟動全場。彙報演出之後的一個禮拜,他在校園裡每個人都說“你演得太好了”,他覺得就像過節一樣。

“我覺得就是在那時種下了一顆種子,是作為一個演員的非常基礎的自信,我所有對於表演的喜愛和熱情其實都是源於這種自信。”他說。

導演:講完一個糟糕的故事

比有一個特別好的開頭但總也講不完要好

“其實說到電影導演,我真的是所有導演裡最膚淺的一種。”徐崢自我打趣道,“我隨便舉一個例子,就像《我不是藥神》文牧野導演,他從導演層面比我強的太多了。”

無可厚非的是,他深諳電影市場,2012年導演處女作《泰囧》就曾刷新華語片首周票房紀錄,此後執導的《心花路放》《港囧》票房表現均不俗。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他接著說:“因為我是從演員入行的,所以不得已具備了一些侷限性。我覺得我的電影其實帶有一種電影小品的感覺,跟學導演的人思維有一點不一樣。這個可能也是我能夠駕馭得住的,而且偏喜劇。喜劇是我願意採用的一種語言。但同時我是演員,只要進到不同導演的故事裡面去演戲,就可以去嘗試各種各樣不同的類型,這又是我的一個優勢。”

“我也想拍一部電影,應該怎麼開始?”——這是很多想擁有電影夢的人面臨的困惑。

徐崢談到,剛從戲劇學院畢業時,自己也想過拍一部電影,並嘗試寫劇本,但是怎麼寫也寫不完,寫幾頁字就寫不下去了,過一段時間再寫幾頁,就又寫不下去了,後來覺得是方法有問題。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直到有過很多次探討劇本的經驗、拍了很多電影以後,他才認識到——如果你要拍一部電影的話,先要把那部電影濃縮成一句話。“有的時候你需要這樣一句話以後再去擴充,把這個一句話變成一百個字,再把一百個字變成五百個字,再把五百個字變成兩千個字。通常在兩千個字大綱或者是到八千個字大綱的時候會停留一年到兩年,不斷地來講這個兩千字或八千字的故事,直到有一天你能夠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講出來。”

他說:“講得不好沒有關係,但是要讓故事完整。你可能講了一個很糟糕的兩千個字的故事,但是你把它講完了,就比你有一個特別好的開頭但總也講不完要好。然後再去發展成劇本,就會有了一種實現的可能性。”

原文標題:"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絕對不會那樣演" 徐崢在平遙國際電影展上爆了什麼料?

E N D

往日精彩內容

影視宣傳、轉載聯繫 ◇ bianjubang002

編劇經紀、劇本經紀業務聯繫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一點資訊

界面 | 企鵝媒體 | 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