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源丨广电独家 文丨冷成琳

贾樟柯回忆道:“《江湖儿女》中火车上赵涛和徐峥的那场戏,我记得是在下午开始写的,我霹雳啪啦写完一抬头,外面天黑了,我一看这个人物说了好几张纸。巧巧这个人物和斌哥的情感关系之前一直很曲折,然后她在火车上遇到给她的生活险些带来另外一种可能性的一位男性。这是一个在新疆的上海人,他口若悬河,讲太空理论,其实是孤独在作祟。我觉得必须是一个舞台功力、对白能力非常强的演员,当时就想到了徐峥。电影准备开机了,我给徐峥打了一个电话,说有一个角色你能来帮我客串一下吗?徐峥说,‘看吧’,很淡然。”

没过几天,徐峥打给贾樟柯:“我什么时候进组?”

有观众说,从赵涛和徐峥在火车上的一抱,感受到一种悲凉。

“我其实很担心我来了以后破坏悲凉的气氛。”徐峥说。

“但是这个悲凉是你演出来的呀。”贾樟柯说。

如果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用另外一个方式来表演,肯定会比现在悲凉2.5倍

。”徐峥说道。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10月17日,平遥国际电影展的第7日,平遥电影宫的“小城之春”放映厅外,从中午12点就陆续有人提前三个多小时在门口排队,有的还带着折叠板凳,显然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继刘杰、杨幂、郭京飞、李鸿其带着《宝贝儿》在平遥电影展进行国内首映,和韩国电影大师李沧东携最新作品《燃烧》在内地首次公开放映两场人气爆棚的活动之后,徐峥的到来又一次“点燃”了平遥电影宫。

除了在电影《江湖儿女》中摩擦出的火花,贾樟柯透露,他和徐峥目前正共同与一位新导演合作。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而开办于2017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也致力于推动年轻导演成长,以发掘电影新人为己任,从这一届开始,设立跟年轻导演合作密切、热心于帮助年轻导演成长的资深电影人为青年导师,将电影精神传播出来、传递下去。

演员、导演、监制,徐峥集多种身份为一体,作为平遥电影展的首位青年导师,他结合自身经历作了分享和交流。

监制:最终的决定权还是交给导演来做

由徐峥和宁浩共同担任监制,文牧野导演,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不仅揽超30亿票房,豆瓣评分最高时9.6、平均9.0近乎封神,话题也引发全民讨论,并入围即将于下月初揭晓的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7项大奖。

最初,《我不是药神》源于编剧韩家女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新闻,根据事迹写成剧本后递到了宁浩的公司。宁浩习惯每天晚上看剧本,往往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是这个剧本他居然一口气看完了,并且还泪目了,枕头都哭湿了。宁浩感觉这个故事有机会,马上找到徐峥,俩人一讨论,觉得可以拍。徐峥说,你要拍我就来演。徐峥认为当时的剧本比较倾向于报告文学,看上去是一个比较主旋律的电影。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过了一阵,宁浩跟徐峥说他找到了一个导演,就是文牧野。徐峥看过文牧野的两个短片,《安魂曲》是典型的艺术青年拍的短片,而时隔两年拍的短片《BATTLE》,在创作观上做了很大调整,拿掉了文艺腔调,更加直白、直接、短促有力,觉得他肯定可以拍这个片子。

而两位监制,宁浩和徐峥分别负责前半段开发和后期的拍摄、宣发。

“有时候年轻导演能够明白你的想法,有时候他也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是我自己主演又监制的戏,我的做法是尽最大可能提供我的想法和建议,但最终的拍摄决定权还是交给导演来做

。”徐峥说。

贾樟柯谈到:“我记得我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是没有监制的,那时就是几个朋友凑点儿钱就拍了。但是第二部影片就有监制了,我的这位监制叫市山尚三,我们一直合作到现在。”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我一开始不太懂,问他监制干什么的?他当时回答我说,监制首先是导演的交谈者,就是倾听导演的声音,了解导演想做什么。导演往往是很孤独的,在孤独的创作过程中,监制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排遣他的孤独,而是有一个回应,变成一个交流的对象来了解他的情况。另外,还要成为导演的对立面,因为有时候导演可能会有很多一意孤行的地方,可能是错的,但其他人不太愿意提出来,或者说也没有能力来纠正。”贾樟柯担任电影监制亦已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差不多每年有两到三部作品跟年轻导演合作。“但我始终记得他的话,就是

最终决定权应该在导演那。因为我们要有一个敬畏,就是我们不一定完全理解导演要做什么。在剧本阶段,在影像形成之前,很多东西恰恰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讲出来的。”

表演:一定要有一次自信的机会

哪怕只演了一个很小的段落

徐峥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一开始进入电影行业时也是以演员的身份。他的演艺生涯的开端,要追溯到小学时期。

小学三年级时,他有一次就被老师选去演一部独幕剧,之后几乎演遍了上海所有的少年宫。他发现到处去演戏比上学有趣多了,就把兴趣完全都投入到里面,从少年宫的戏剧组到青年宫的戏剧组,高中之前一直在演出。升到高中后,高中学校就在上海人艺的对面,他又作为一个话剧爱好者加入了上海人艺的一个业余剧社,在那里第一次看到北京人艺的戏,还有上海很多老艺术家的演出,都让他对剧场产生了迷恋。

考戏剧学院时,有人劝他不要考,觉得他形象太差,声音也不行,但他还是去考了北影、中戏、上戏,最终顺利入读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学院毕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电视剧或电影找他拍。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作为演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一定要有一个机会,有一次自信的机会,哪怕只是演了一个很小的段落。”徐峥说。

在上戏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他到公园里面去做人物观察,看到有一个老头对着树在做操。在汇报演出的时候,他把他爸爸的衣服、爷爷的围巾什么的都偷出来,演了那个老头,结果轰动全场。汇报演出之后的一个礼拜,他在校园里每个人都说“你演得太好了”,他觉得就像过节一样。

“我觉得就是在那时种下了一颗种子,是作为一个演员的非常基础的自信,我所有对于表演的喜爱和热情其实都是源于这种自信。”他说。

导演:讲完一个糟糕的故事

比有一个特别好的开头但总也讲不完要好

“其实说到电影导演,我真的是所有导演里最肤浅的一种。”徐峥自我打趣道,“我随便举一个例子,就像《我不是药神》文牧野导演,他从导演层面比我强的太多了。”

无可厚非的是,他深谙电影市场,2012年导演处女作《泰囧》就曾刷新华语片首周票房纪录,此后执导的《心花路放》《港囧》票房表现均不俗。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他接着说:“因为我是从演员入行的,所以不得已具备了一些局限性。我觉得我的电影其实带有一种电影小品的感觉,跟学导演的人思维有一点不一样。这个可能也是我能够驾驭得住的,而且偏喜剧。喜剧是我愿意采用的一种语言。但同时我是演员,只要进到不同导演的故事里面去演戏,就可以去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类型,这又是我的一个优势。”

“我也想拍一部电影,应该怎么开始?”——这是很多想拥有电影梦的人面临的困惑。

徐峥谈到,刚从戏剧学院毕业时,自己也想过拍一部电影,并尝试写剧本,但是怎么写也写不完,写几页字就写不下去了,过一段时间再写几页,就又写不下去了,后来觉得是方法有问题。

徐峥:我是导演里“肤浅”的一种

直到有过很多次探讨剧本的经验、拍了很多电影以后,他才认识到——如果你要拍一部电影的话,先要把那部电影浓缩成一句话。“有的时候你需要这样一句话以后再去扩充,把这个一句话变成一百个字,再把一百个字变成五百个字,再把五百个字变成两千个字。通常在两千个字大纲或者是到八千个字大纲的时候会停留一年到两年,不断地来讲这个两千字或八千字的故事,直到有一天你能够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出来。”

他说:“讲得不好没有关系,但是要让故事完整。你可能讲了一个很糟糕的两千个字的故事,但是你把它讲完了,就比你有一个特别好的开头但总也讲不完要好。然后再去发展成剧本,就会有了一种实现的可能性。”

原文标题:"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那样演" 徐峥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爆了什么料?

E N D

往日精彩内容

影视宣传、转载联系 ◇ bianjubang002

编剧经纪、剧本经纪业务联系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一点资讯

界面 | 企鹅媒体 | 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