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他用过一个妙计,两千年来基本没人敢用

韩信,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韩信有多厉害网上早已经吹遍天了,至于厉害在哪很多人也能说出一二,什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啦,什么“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啦,还说他在楚汉战争中,无数场战役下来竟然没有一场败绩,等等等等。不过啊,说到底这都是表面现象,甚至仅仅只是讲了皮毛,甚至这些成语还让人觉得:我要再聪明点儿也能想得到啊!其实啊,我们只是外行看个热闹罢了,韩信真正厉害在哪,咱们就从一场具体的战役来看看。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他用过一个妙计,两千年来基本没人敢用

话说韩信曾经有这么一场妙计,让军队背靠大河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身处绝境下的军队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最终以数万兵马,以少胜多打败了二十万的军队,因此也产生了一个成语“背水一战”。在很多人看来,背水一战似乎还挺有道理,人到绝境可不就要拼死战斗么,这和项羽的破釜沉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然而事实是,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了,并且简单的就这么复制了,绝对是死的不能再死了,如果这个计策真的有这么简单,那就是对刘邦的巨大侮辱了,在彭城之战中:“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同样是背水一战,刘邦以多打少还被淹死了二十万,韩信是怎么赢的呢?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他用过一个妙计,两千年来基本没人敢用

毕竟计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大家读的基本都是同样的兵书,用的是同样的办法,为何有人就是常胜将军,有人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大家学的是同样的例题,为何有人能考100分,而有的同学却经常不及格呢?因为没有理解到其中的玄妙,不能灵活应用啊。那韩信在背水一战中,又怎么透露出他对兵法的灵活应用呢?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他用过一个妙计,两千年来基本没人敢用

首先,如果简单的认为绝境之中就能让士兵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这绝对是错误的。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绝境中往往更容易产生投降的念头。反正打不过了,反抗只会遭到屠戮,而投降至少可以保命,毕竟像白起那种俘虏杀光的还是挺难遇到的。所以,想要让绝境中的部队不崩溃,必须给他们一个希望。韩信也并不是简单的把部队丢到河边就算的,而是筑起了防御工事,而且战场是发生在井径口,地形狭窄,敌人虽然有二十万大军,却根本排不开,韩信其实是占据优势地利的。这一样有险可凭,敌人又不能全力进攻,这军心是妥妥的稳定,也符合了兵法上讲究的“以正合”。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他用过一个妙计,两千年来基本没人敢用

其次,“以正合”虽然可以暂时保证不会败,但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想要胜也难,所以就必须“以奇胜”。韩信的“奇”在哪里呢,那就是他还埋伏了两千轻兵在赵军的背后,截断了赵军的后路。而赵军呢强攻不下,后方又被韩信的两千轻兵扰乱,全军被堵在了"狭谷"之中,结果士气最先撑不住,最后不得不夺路而逃。所以这背水一战,与其说韩信利用了背后的河,倒不说他利用了整个战场的地形,最终成功消除了对手的人数优势,从而拿到了胜利的果实。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他用过一个妙计,两千年来基本没人敢用

最后,从整个战场经过来看,赵军其实从一开始就掉进了韩信的节奏之中,先是利用局势让赵军不得不出击,因为赵军的前面是韩信,后面却是刘邦在向赵国邯郸进发,如果不能尽快的击败韩信,那赵军就要面临两面夹击,所以韩信就利用这个局势,主动后退到谷口河边,引诱赵军来攻,赵军不得不入谷作战,这就算是入了“挂”地,孙子兵法讲“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韩信就是充分利用了这句,先是早有准备,等赵军来攻,又堵后路让赵军难以后退,最后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也丧失了最后的胜利。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他用过一个妙计,两千年来基本没人敢用

所以,“背水一战”这个词对此战的描述其实是错误的,仅仅只是表象而已,这与项羽的破釜沉舟同样有着巨大的不同。我们也只有在全面分析了战略和战术上的安排之后,才能看到韩信的用兵的灵活与巧妙,看起来是行险,其实仍旧牢牢把握着战场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胜利才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