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将至?还会有多少企业年报飘红?


用一句来形容当下的光伏行业,那就是"人生的大起大落来得太快了,太刺激了"。周星驰这句著名台词,似乎有些应景。

因531休克疗法,半年间生无可恋的企业,在另一个半年却突然迎来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报表—"近七成的企业半年报同增"、"1-7月新增装机突破31GW"、"全年装机将突破40GW"。

看到如此数据与消息,那些此前对新政的冲击多少还有些内心忐忑的人,或许是更要淡定从容了。

这不,前几天就有人公开表达了一个意思:政策的刹车,可能有点晚。

与此同时,也有圈内消息说,某A股上市公司近日一下子就给某央媒投了数千万宣传费,实在财大气粗,实在豪迈大气。

似乎瞬时之间,本是应该是属于意料中的行业冬天,不知为何在这寒冬春意悄然而至。

如果仅从数字上看,一些企业的2018上半年,确实业绩不凡。但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与某些企业的乐观相比,许多业内人的感受恐怕才更为真实。光伏行业当下的实际情况,恐怕远远没有台面上那么乐观。

许多大公司纷纷甚至抵押股票资产自救,亦或者竞相低价抛售电站。公司业绩大幅下跌,中小企业不堪重负停业。此前最为活跃的EPC公司也是在这大环境里销声匿迹,转行的更是不计其数。

几乎所有光伏人都明白,冬天并未离去,会有不少光伏企业要死在这个冬天。

这一幕,与2011年何其相似。不过数月之后,曾经的行业巨人就轰然倒塌在了2012年的春寒料峭中。

历史之所以一再相似,盖因人性与思维的某些惯性。唯有创新,才有可能在这看似循环的历史里脱颖而出,打破桎梏。

作者认为 ,光伏这样一个群雄并起的行业,很像那个诸侯割据的前三国时代。众所周知,40岁还在卖草鞋即使后来四方英豪来聚但也仍到处流离的刘备,之所以能够最终上位,正是因孔明三分天下的战略。

众多看似一模一样的的光伏企业,这正是因为几乎都是在顺从政策而行的产物。从政策角度出发,而非经营角度的去做公司的战略部署,以至于下场便是—— "企业扩大规模,一味向上下游纵向扩张。一样上硅料,一样搞电站。"最后下场便是各企业长成一般模样,流水线上的整容模特,竞争也就变得更加单一,企业变得更大,然后死去。

有一个比较确定的背景是,与2012年相比,2018年的这个"冬天",政策的转圜空间变得更小。

所以,不要对政策救市抱持太大期望,也不必太在意是否还能登上下半年的业绩榜。莫如坦然面对无"市"可做的局面,

对于即将进入平价时代的光伏行业而言,这样的思考,可谓恰逢其时,或也已是时不我待。

认真思考一下企业的未来战略,认真思考一下有什么"势"可借,或者,可以创造出什么趋势。

这个行业带给从业者心潮澎湃的东西很多,硬生生地从无到有创造出一个产业正是其中之一。这即是借了大势,也是创造出了一种历史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