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民間故事」補伯不愛鬧熱

——石獅市

閩南僑鄉流傳著一句俗語,叫“補伯不愛鬧熱”。“鬧熱”是閩南土語,也 就是“熱鬧”的意思。

那是在前清時候,晉江安海鎮上有一個姓龔的,單名叫作補,按尊稱,避 了叫姓,大家稱他“補伯”。補伯岀洋到蘇洛國謀生。蘇洛國是由一些小島組成的國家,在菲律賓最西南的海中(現在合稱為菲律賓群島),“化人”①統治菲律賓後,中菲友好往來的海路被禁死了。

以後,經過起義鬥爭,改朝換代,新的蘇洛國王竟然是一個在經紀中與補伯相識的人物。一天,國王在街上見到老相熟補伯,馬上拉他到王宮裡閒談,並將自己想與中國重新友好往來的打算講了出來。補伯聽了,不由暗暗高興。

原來,補伯這個人流落在蘇洛國,做珍珠生意老是虧本,幹生意經紀人也賺不了錢,這樣三晃兩晃就是二十年過去。如今年過花甲,補伯日思鄉,夜思家,想回國又缺路費,無可奈何!眼下聽到蘇洛國王有心想與中國互通友好,心裡歡喜,就在國王面前大講特講家鄉的“安平橋”如何是“天下無橋長此橋”,泉州城內的“仁壽”“鎮國”東西二塔是怎樣造起來的,還有“姑嫂塔”的典故等等。國王聽得有味,聽得入神,叫王妃、王子也來聽,並且決定親自到中國去一趟。

不久,國王一行人馬乘船經過二十天的航行,終於進入泉州灣。泉州府得到呈報,寫了奏摺,派了快馬,上京稟報朝廷。這天皇帝剛好登殿,看了泉州府的奏摺,龍顏大悅,立即下旨:令沿途地方官員細心護送上京。至於應用夫馬、食物,從優支給,以示優惠海外客人心意!

再說補伯這個人,他一到家鄉,心中喑暗謝天謝地,想是做夢也不敢夢到這身骨頭能返回唐山。所以當船靠上碼頭,安排妥當後,他就急急忙忙辭別蘇洛國王,回到一別幾十年的家中。

後來,蘇洛國王要上京,幾番差人到安海搬請他一起同行。補伯只稱自己年紀已高,經不起路途風霜之苦,婉言謝絕了。厝邊頭尾的親鄰覺得這是光鄉耀裡的體面大事,都來相勸,有的說:“補伯,你怎麼不去呢?這是榮宗耀祖的大事,放棄可惜了。”有的說:“補伯呀,城內那麼鬧熱,大轎在門口等著,去吧,到城內看看鬧熱也好!”

補伯還是謝絕了,他說:“補伯不愛鬧熱! ”從此以後,慢慢的,“補伯不愛鬧熱”就成為閩南僑鄉的一句民間俗語,指那些不愛在熱鬧地方拋頭露面的人。

「閩南民間故事」補伯不愛鬧熱

注:

①化人:閩南華僑稱西班牙統治者為“化人”。

採錄者:蔡禎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