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打敗了炎帝,爲何還把炎帝排在黃帝前面 稱「炎黃子孫」?

黃帝打敗了炎帝,為何還把炎帝排在黃帝前面。稱“炎黃子孫”?

現如今,我國的華人遍佈全世界,基本上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中國人的存在,而在異國他鄉的華人都喜歡聚集在一起,因此很多國家都會有“唐人街”這樣的區域存在。自古以來,國人都習慣用不同的方式來稱呼自己,比如:華人,華僑,唐人等等。

黃帝打敗了炎帝,為何還把炎帝排在黃帝前面 稱“炎黃子孫”?

但是有一個稱呼是最早的,也被大家所最認同的,那就是“炎黃子孫”,幾乎沒有人會否認這個稱呼。大家都知道“炎黃子孫”裡的“炎黃”指的是,黃帝和炎帝,在古時候,他們兩還經常大戰,最終在逐鹿決出勝負,也就是著名的逐鹿之戰。而結果大家也都知道,是黃帝戰勝了炎帝,那麼為什麼會把炎帝的名字排在黃帝后面,稱做“炎黃子孫”呢?接著往下看。

黃帝打敗了炎帝,為何還把炎帝排在黃帝前面 稱“炎黃子孫”?

其實,“炎黃子孫”這個詞語是從清朝末年的時候才開始出現的,在之前的古籍之中記載的都是黃帝的名字排在炎帝的前面,更多的是直接不提及炎帝,或者隻言片語得帶過。還有的人更加願意把自己比作黃帝的後代,來表示自己更加是天命所歸。

黃帝打敗了炎帝,為何還把炎帝排在黃帝前面 稱“炎黃子孫”?

比如王莽奪漢室江山,用的就是這個理論。因為漢朝的創建者劉邦就有一則斬白蛇的美談,而劉邦也是憑藉這個,認為自己就是“赤帝”,斬的白蛇就是“白帝”,而赤帝指的就是炎帝。因此劉邦便認為自己是炎帝的後人,有做皇帝的資格,遂揭竿起義。而王莽起義奪漢室江山用的理由是,自己為黃帝的後人,稱帝取代劉邦是理所應當的。原因是在古時候炎帝就是被黃帝給打敗的。由於出了這麼個例子之後,後來的王朝便取消了這種“黃帝”,“炎帝”後人的說法,更加強調的是現今皇室的意義。

黃帝打敗了炎帝,為何還把炎帝排在黃帝前面 稱“炎黃子孫”?

直到清末時期,清王朝即將不復存在,各個民族的民族意識也開始覺醒。加上當時外國列強的入侵,國家和民族面臨危險,不能夠在各個民族之間互相內耗,於是便再次啟用“炎黃子孫”這個稱呼,希望把各個民族統一起來,消除隔閡,抵禦外敵。

黃帝打敗了炎帝,為何還把炎帝排在黃帝前面 稱“炎黃子孫”?

至於為什麼“炎”字會在“黃”字前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炎帝的部落存在的時間比黃帝的部落要早。據記載,最早存在的炎帝部落是經歷過一次衰敗期的,在那個時候炎帝部落被周圍的九黎部落侵略,無奈之下只能向黃帝部落求援,後來炎帝部落又發展起來,然後被黃帝給打敗。之後便投降了黃帝的部落。因此按照時間順序,確實是“炎”字排在前面,就如同“秦漢”一樣。

第二,炎帝的部落文明要比黃帝的高。炎帝部落農業發展的水平較高,很早就進入了農耕時代,也正是因為這個,他們部落的人不需要經常打獵,戰鬥力自然下降了不少,才被九黎部落,有機可乘。

第三個就是在音韻上面的問題,“炎黃”是閉口音,“黃炎”是開口音,因此“炎黃”比較更為人所接受。

大致的原因就是這幾個,有什麼補充的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