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黃帝戰勝炎帝,為何我們稱呼“炎黃子孫”時候,還把炎帝排在前?

如今的中國人,都自稱為炎黃子孫,這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這是出自於5千年前黃帝和炎帝的部族,不過懂得那一段歷史的人或許會感到疑惑,黃帝可是打敗了炎帝的,為什麼炎帝還會排到黃帝的前面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段歷史。

古代講究為長者尊,比如說《百家姓》裡面,因為是宋朝時期出土,皇族的趙氏自然就會排到第一位,而清朝的“滿漢全席”,也是滿漢打頭。


黃帝戰勝炎帝,為何我們稱呼“炎黃子孫”時候,還把炎帝排在前?


5000年前,大大小小的部落集中在了兩河流域,其中就以三家的勢力最大,分別是黃帝部落,炎帝部落還有出自苗蠻的蚩尤部落,蚩尤以山東作為根據地,向中原開始發展,進入了華北大平原,蚩尤一族擅長製作兵器,而且部族勇猛彪悍,雖然在這三族當中,炎帝的地盤最大,人口也是三族中最多的,但是他依然抵擋不住蚩尤的入侵。


黃帝戰勝炎帝,為何我們稱呼“炎黃子孫”時候,還把炎帝排在前?


蚩尤很快就聯合了夸父部族和三苗部族,使用武力擊敗了炎帝,並且佔據了炎帝的“九隅”,也就是過去的九州,那麼炎帝只能想向黃帝的部落求援了。最終炎帝和黃帝聯合起來,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數十個部落,在逐鹿之戰中徹底擊敗並且擊殺了蚩尤,黃帝是一個比較仁慈的首領,他依然在東夷集團當中選出了一個叫做少皞清的人統領東夷部落聯盟,讓他們回去好好發展。

黃帝戰勝炎帝,為何我們稱呼“炎黃子孫”時候,還把炎帝排在前?


蚩尤一戰敗,炎帝重新接收了自己的底盤,這樣一來,重新恢復元氣的炎帝,又開始坐不住啦!《史記五帝本紀》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炎帝原本想要侵犯那些小部落,然而大家都紛紛的投靠了皇帝,最終在阪泉之戰當中,炎帝再次輸掉了競賽,只好老老實實地歸順與黃帝。


黃帝戰勝炎帝,為何我們稱呼“炎黃子孫”時候,還把炎帝排在前?


不過炎帝部眾依然是中原最大的部落,他們的輻射範圍達到了陝西、湖北、湖南、山西、甘肅、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因此黃帝不可能忽視這一方面力量,同樣,炎帝的農耕技術也是相對發達,是北方陝西、湖北、湖南、山西、甘肅、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炎帝部族率先立市廛,首闢市場,作五絃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這些對於中原部落的進程,有著至關重要的發展。

黃帝戰勝炎帝,為何我們稱呼“炎黃子孫”時候,還把炎帝排在前?


那個時候的黃帝只不過是部落聯盟的首領而已,而非九五之尊的帝王,他沒有能力抹去炎帝的存在,而商周時期,炎帝的後裔“姜姓”、“呂姓”都是名門望族,對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這個概念再被提出來,已經是千年以後的《國語》了,對於春秋時期的人來說,黃帝為尊還是炎帝為尊,已經沒有了必要性。


黃帝戰勝炎帝,為何我們稱呼“炎黃子孫”時候,還把炎帝排在前?


當然,除了炎帝黃帝部族,蚩尤的九黎部族,也是炎黃子孫大家庭的一員,我們過去常常聽說的一個詞叫做“黎民百姓”,實際上“黎民”這一個詞就是指的黃帝部落在交戰時俘虜的九黎部族奴隸,而“百姓”的地位要更加高貴,因為每一個部落都有一個姓氏圖騰,黃帝身邊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故而稱為“百姓”,不過到了後來,炎黃子孫的含義逐漸用來區分血緣,而黎民百姓也就泛指民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