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爲什麼:中國人爲什麼稱「炎黃子孫」

第一個為什麼:中國人為什麼稱“炎黃子孫”

答:1、周朝統戰工作的需要。目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無明顯的黃帝及炎帝記載,炎黃之說應是起於周朝。周取代商後,為表明其代商統治的的合法性,並擴大統一戰線:一是將其祖先神格化稱為帝。周人本是羌人,羌人最大兩大部落為姬姓部落和姜姓部落。姬姓部落的始祖姬姓軒轅氏被尊稱為黃帝(周王室祖先),姜姓部落的始祖姜姓烈山氏被尊稱為炎帝(姜子牙一系羌人貴族祖先)二是將炎黃後裔擴大化,鞏固執政基礎。《國語·周語下》中稱夏、商、姬、姜四族皆是黃、炎之後。這一來,大家都是同根同源,商代夏、周代商是合法合理的。

第一個為什麼:中國人為什麼稱“炎黃子孫”

2、中華文化圈正統的象徵。起於周朝的中華儒家文化將“炎黃”的影響力不斷擴散和深化,使“炎黃”成為中國正統之象徵。《論語·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周朝建立以後,受周宗法文化特別是其中儒家文化影響,只要融入中華文化圈的,歷朝歷代且無論何民族均以炎黃為其始祖,不然就是 “夷狄蠻戎”,無法在中原立足,這一點在少數民族政權主政中原時特別明顯。如北魏政權自稱黃帝之後,因封地有大鮮卑山,所以用鮮卑為族名。就連不可一世的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後,也自稱黃帝后裔。這有點像日本的徵夷大將軍只能由日本皇族分支——源氏、平氏後裔擔任,所以豐臣秀吉因為出身問題也只能當個攝政關白。

3、近代凝聚中華民族的需要。甲午戰爭後,面對東西方列強的侵辱,滿族貴族盛昱大聲疾呼:“起我黃帝胄,驅彼白種賤,大破旗漢界,謀生皆自便。”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以“炎黃之裔”名義“驅除韃虜”到推翻滿清後“五族共和”。 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中指出:“我們大家都是許身革命的黃帝子孫”,國共兩黨同祭陝西黃帝陵。經過近代民族危機後,中華民族意識覺醒,“炎黃子孫”就成了“中華民族”及中國人的血緣符號和文化符號。

第一個為什麼:中國人為什麼稱“炎黃子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