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大漲近4%打響保衛戰!副總理、一行兩會高層集體發聲,A股政策底來了?

週五,A股一掃往日低迷,開始新一輪的攻勢。截至收盤,滬深兩市3000餘隻股票翻紅,滬指上漲2.58%,收復2500點關口,深成指上漲2.79%,創業板指上漲3.72%。

创业板大涨近4%打响保卫战!副总理、一行两会高层集体发声,A股政策底来了?

央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今日接連發聲,提振市場信心,史無前例!

19日午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回應了當前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涉及當前經濟形勢、股市、民企、就業、國進民退等爭議問題,信息量巨大,意義長遠。

劉鶴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股市的調整和出清,正為股市長期健康發展創造出好的投資機會,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以及其他相關部門都在研究出臺新的改革措施穩市場,“現在是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的關鍵時刻,各方面落實的力度要大一點,責任心要強一點,敢於擔當,快速行動,切實推出一些具體政策,推動股市健康發展。” 敢於擔當,快速行動,在這69字表述中,格外引人注意!

而就在劉鶴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四個小時之前,一行兩會掌門人向市場喊話穩信心,提振股市信心。喊話規格很高,分量很重。

A股逆市大漲 帶動港股

今日早間,央行行長易綱、證監會主席劉士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紛紛喊話,助力金融市場。在此影響下,即便在滬指低開逾1%的不利局面下,股指強勢拉昇,截至午盤,A股三大股指紛紛飄紅,創業板指更是一度大漲逾2%。

创业板大涨近4%打响保卫战!副总理、一行两会高层集体发声,A股政策底来了?

午盤後,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再度就股市發聲。A股午後開盤後,滬指迅速上攻,強勢收復2500點關口,截至收盤,滬指上漲2.58%,收復2500點關口,深成指上漲2.79%,創業板指上漲3.72%,盤中創業板指數一度漲近4%,創業板也創近4個月最大單日漲幅。

创业板大涨近4%打响保卫战!副总理、一行两会高层集体发声,A股政策底来了?

個股呈現普漲態勢,兩市飄綠個股僅300餘隻,板塊幾乎全線飄紅。與此同時,港股市場也出現逆市拉昇,截至A股收盤,恆生指數漲0.44%。

创业板大涨近4%打响保卫战!副总理、一行两会高层集体发声,A股政策底来了?

而有意思的是,根據《每日經濟新聞》早前的報道,昨日歐美股市皆呈現普跌的狀態,受歐美股市影響,亞太股市也表現疲軟,A股強勢收紅,成了海外投資者唯一的慰藉……

針對此前一行兩會掌門人的表態,《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已經有過報道,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今天又對股市、上市公司和經濟談了哪些觀點,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吧!

談股市:估值處於低位 政府高度重視股市的健康穩定發展

談及對近期中國股市大幅波動的看法,劉鶴指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股市出現了明顯的波動和下滑,這是諸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國家央行加息後,全球股市都開始波動,有所下滑,美國的股市也出現明顯回調,目前這個過程還在繼續。中美貿易摩擦對市場也造成了影響,但坦率地說,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目前中美正在接觸。

二是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破舊立新的過程中,必然對股市帶來影響。

三是市場預期發生變化,未來經濟環境的種種不確定性,影響了投資者行為。投資者很關心民營經濟發展、產權保護等問題。

此外,最近幾天也存在一些市場的技術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過程中出現了被動減倉的現象。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股市產生波動。

“最近我高度關注國際投資機構對中國股市的評估和國內專業機構的市場分析。大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從全球資產配置來看,中國正在成為最有投資價值的市場,泡沫已經大大縮小,上市公司質量正在改善,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所以很多機構建議對中國股市給予高度關注,認為中國股市已經具有較高投資價值。”劉鶴認為,對這些評估,相信投資者會做出理性判斷。可以說,股市的調整和出清,正為股市長期健康發展創造出好的投資機會。

對於政府促進股市健康發展的舉措,劉鶴指出,政府高度重視股市的健康穩定發展。當前股市的心理特徵是,對制度創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強的期盼,市場表現與這種期盼之間有很強的正反饋效果。因此,促進股市健康發展,一定要有針對性地推出新的改革舉措。最近以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以及其他相關部門都在研究出臺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

劉鶴表示,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改革開放大政方針已定,關鍵在狠抓落實。現在是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的關鍵時刻,各方面落實的力度要大一點,責任心要強一點,敢於擔當,快速行動,切實推出一些具體政策,推動股市健康發展。

談民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就是支持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劉鶴也談到了當前民營企業對落實基本經濟制度面臨一些焦慮。劉鶴首先特別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方面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另一方面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劉鶴指出,目前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誤解和偏差,比如說有些機構的業務人員認為,給國有企業提供貸款是安全的,但給民營企業貸款政治上有風險,寧可不作為,也不犯政治錯誤。這種認識和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必須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認識這個問題。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如果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民營企業體系,就沒有現代產業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就是支持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那些為了所謂“個人安全”、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行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問題,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對民營企業,要強調 “四個必須”:

一是必須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必須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當前面臨的暫時困難,採取精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三是必須進一步深化研究在減輕稅費負擔、解決融資難題、完善環保治理、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四是必須提高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自身能力,不斷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最近,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國工商聯等要專門到各地瞭解基本經濟制度的落實情況和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情況,希望大家給予支持。

談“國進民退”:不存在,是錯誤的論調

社會上對“國進民退”有一些議論,劉鶴回應,社會上所謂“國進民退”的議論,既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

“最近,一些前期通過高負債擴張較快的民企,由於偏離主業,在流動性上遇到困難,國有銀行或者國有企業進行幫助甚至重組,是幫助民營企業度過難關,恰恰體現國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認為是好事,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民營企業經營狀況好了,國有資本可以退出。反過來,如果國有企業遇到困難,也可以通過民企積極參與提高效率。我們還鼓勵具備條件的、比較好的民營企業在產業重組中發揮積極作用,對同行業的一些有競爭潛力但目前面臨困難的中小企業進行兼併重組。”

劉鶴表示,必須看到,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國有企業多處於產業鏈上游,在基礎產業和重型製造業等領域發揮作用,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地提供製造業產品特別是最終消費品,兩者是高度互補、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關係,未來中國經濟將沿著這個方向不斷提高,走向高質量發展。必須從傳統固化的觀念,轉向用全新的現代化產業鏈理念來認識國有和民營經濟。

劉鶴特別指出,在當前中國經濟仍處於“三期疊加”階段,一些企業面臨一些困難,這恰是企業家大有作為的階段,有勇氣、有眼光、敢作為的企業家應先走一步,不負眾望。中國政府將創造平等環境,強化法治,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堅持基本經濟制度,深化改革開放,沒有理由不對中國經濟發展廣闊前景充滿信心。

談經濟:保持總體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

劉鶴表示,中國經濟總體上保持了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從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勞動生產率等主要指標看,我國經濟運行都處於合理區間。與國際上的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經濟的表現都是比較優秀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中國經濟持續發展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從金融領域看,貨幣政策穩健操作,金融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各類機構不顧風險盲目擴張的衝動明顯收斂,投資行為趨於理性。與此同時,歷史上積累的各種風險和問題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這是個必然的過程,要理性看待。

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邊際變化,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努力實現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要求,我們要堅決抓好落實。當然,尤其是要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關係,一方面要保持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風險,保持宏觀槓桿率的相對穩定。兩者平衡的關鍵是實施好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的政策體系。

過去3年來,我們在“三去一降一補”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通過“毀滅性創新”,中國經濟中一些過剩領域的價格水平迴歸均衡,供求關係明顯改善,從而拉動了經濟增長,促進了全球經濟復甦。

談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還沒有完成

劉鶴表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點應是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韌性、創新力,從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我們要抓緊做好三件事。

一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提高金融可及性,減輕各類負擔。

二是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強化內部激勵機制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

三是金融體系要提高適應性,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在當前形勢下,特別要加快制度建設,發揮好資本市場的關鍵作用。當然,做好這些事需要穩健的宏觀政策加以支撐,我們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明確的產業投資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續性的社會政策,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核心政策進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國經濟的表現,如果從一時一事看,可能會感覺有一些困難,但是一旦把它作為一個歷史進程往前看,發展前景十分光明。

從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看,中國經濟正在進行一次結構性的變革,我們常說,是從傳統動能向新動能轉變,現在市場很關心向什麼方向轉?清晰描述這個轉化的過程是比較複雜的,因為這是一個市場化探索和試錯的過程,但從需求方向來看,有幾點是明確的。

第一,中國巨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正在崛起,他們在創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

第二,人口老齡化明顯,也在形成巨大需求;

第三,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為特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這既要求我們提出供給側解決方案,也會創造巨大需求;

第四,綠色發展創造著發展機遇。我們要抓住這些方向,在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全面推進的偉大歷史進程中,辨認和抓住新的機遇,努力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產業,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

最後,劉鶴鼓勵大家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實現和平發展是歷史必然,我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是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只要大家牢記這一點,心就會靜下來,中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一行兩會掌門人喊話市場的4個弦外之音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和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劉士餘齊聲喊話,提振股市信心。喊話規格很高,分量很重,除了帶來維穩措施外,還透露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弦外之音。

1、A股應該可以而且能夠表現得更好

易綱表示,總體看,當前股市估值已處於歷史較低水平,與我國穩中向好的經濟基本面形成反差。

郭樹清表示,近日我國金融市場受多種因素影響出現較大幅度異常波動,與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嚴重脫節,與我國金融體系整體穩健狀況不相符合。

2、A股將迎來更多入市資金

易綱表示,人民銀行將繼續執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前瞻性地做好相關政策儲備,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促進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金融環境。

郭樹清表示,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優勢,加大保險資金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

劉士餘表示,鼓勵私募股權基金通過參與非公開發行、協議轉讓、大宗交易等方式,購買已上市公司股票,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3、平倉不能任性

郭樹清表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地做好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在質押品觸及止損線時,質權人應當綜合評估出質人實際風險和未來發展前景等因素,採取恰當方式穩妥處理。

劉士餘表示,鼓勵地方政府管理的各類基金、合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券商資管產品分別或聯合組織新的基金,幫助有發展前景但暫時陷入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紓解股票質押困境,促進其健康發展。

4、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將更寬鬆

易綱表示,推動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計劃,通過信用風險緩釋為部分發債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提供信用增進服務,帶動民營企業整體融資恢復。推進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計劃,支持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起設立民營企業發展支持基金,為出現資金困難的民營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支持。

劉士餘表示,鼓勵包括私募股權基金在內的各類資管機構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募集資金,發起設立主要投資於民營企業的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及債券投資基金,積極參與民營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探索運用成熟的信用增進工具,幫助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控股上市公司解決發債難的問題。支持中小型民營企業發行高收益債券、私募債券和其他專項債務工具。

近期利好頻出 2499會成為政策底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段時間以來,市場利好頻出。

對於股市下跌引起的股權質押平倉風險,深圳市政府率先設立專項工作小組,安排數百億元資金,負責統籌協調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票質押風險事宜。

繼深圳後,廣州、東莞、江門、佛山市順德區等地政府都已採取行動,摸查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情況和平倉風險,徵求上市公司意見,多部門聯動,研究或擬出臺相關措施,支持轄區上市公司。

根據中國證券報的報道,在北京市海淀區發起設立規模達百億紓困基金的基礎上,北京市政府有意再配1-2倍資金給予支持。北京市金融辦和北京證監局近期將組織展開交流協調會,北京其他轄區有望複製海淀模式。

除北京、廣東兩地外,更多地方政府或籌劃從債權和股權兩方面入手為轄區內上市公司提供流動性支持方案。分析人士表示,此舉旨在化解公司流動性風險、改善股權結構、優化產業格局、給予企業新的活力,有望為上市公司引入至少數千億元資金“活水”,有助於化解A股質押風險。對企業、大股東、投資者、券商、銀行來說,將會是多贏局面。

18日,財政部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稅政司副巡視員袁海堯表示,下一步,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堅持放水養魚,全面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同時,我們正在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

10月19日,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證監會主席劉士餘提出六大政策措施提振市場信心,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提出股市已經處於較低水平,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金融市場較大波動與基本面嚴重脫節,一行兩會共同推出9大舉措共同維護市場穩定,聯合行動是28年以來首次,今天市場創下了2449點的新低後迅速翻紅,充分反映出政策組合拳的威力。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經濟日報、市場公開信息等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