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林清卿薄意藝術的五大特色

論林清卿薄意藝術的五大特色

林清卿 (1876-1948),福建福州市人。師從壽山石雕“西門派”高手陳可應,學習薄意雕刻,後又悉心鑽研畫理,致力於古代石刻、畫像、藝術的研究。其運用中國畫理創作薄意,運刀如筆,精煉純熟,刀過之處神情畢肖,妙趣橫生,韻趣無窮,有“西門清”之譽。開創了壽山石雕薄意藝術的最高境界,推為薄意雕法一代宗師。

清末民初,福州西郊觀前人林清卿秉性聰慧,喜詩書字畫,受業於西門雕刻名工陳可應,陳可應擅長於平面剔地淺浮雕,林清卿繼承此法,並融進中國畫與畫像磚等創作藝術精髓,運用自己純熟的刀法使淺浮雕更加薄化。林清卿獨闢蹊徑,用雕刀在石頭上平面繪畫造型達到“畫石非人之畫紙所能及也”的境地,林清卿用中國畫的線條韻味,傳統壽山石雕的刀法,融刀畫於一爐在僅一毫米厚的薄意作品中將形象、體積、層次、內容充分表現了出來,加上壽山石的巧色與溫雅脂潤使作品更加完美。林清卿開創了前無古人的壽山石雕新的藝術技法,“薄意藝術”。而且並把它推到了最高的藝術的境界,成為後人追模的藝術典範。海內外收藏家追尋的藝術瑰寶,我對林清卿薄意藝術進行了分析與研究,認為他的薄意藝術有五大特色。

論林清卿薄意藝術的五大特色

1、以石作畫用刀如筆

林清卿之所以暫時放下雕刀,拜師學畫,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自身修養,使其具備深厚的筆墨功力和中國繪畫藝術基本原理和方法,將它運用到薄意雕刻中去。但壽山石薄意作品的創作,有更多的客觀侷限性,因為天然壽山石,每方都不可能一樣,尤其珍貴石種如田黃、水坑石、高山石中的晶凍石他們的材形、色澤、紋理都各不相同。林清卿卻能依材形、色澤、紋理巧妙構思,審石度勢出其奇制勝,力創佳作。當然壽山石中也有十分純潔、沒有裂紋和瑕疵的石材,這樣純淨的石材,在題材選擇上就可以發揮更大的自由創作空間。林清卿對這樣的石材倍加珍惜,他以為石頭本身如果很美,就應當留著讓人們欣賞。對這樣的石材工應以少勝多,因此,林清卿在潔淨的石材上大多隻施以幾桿翠竹,數根葦草尤見情趣。如何在多裂紋、多顏色的珍貴石材要使抽象的紋理加工成巧色藝術品,這隻有創作激情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作者具有豐富的創作想象力與精湛的技藝。他在動刀以前花大量時間用於“相石”立意和筆構。據先師王雷庭說:清伯時常相石三、四天未見動一筆一刀,問其緣由,他說沒想好,不急,想好就快了。這就是所謂的“藝術靈感”,有了靈感,作品的創作就水道渠成了。

林清卿在薄意作品中十分注重構圖採用中國繪畫的傳統法則。諸如:寬能走馬、密不通風的疏密關係,上下、左右的呼應關係,國畫中工與寫同時並用的關係。在方形圖章上的薄意是四面延續的,他十分注重四面形成一幅完整的圖畫,各面又能獨立成畫。畫家稱其“清卿畫石非人之畫紙所能及也”。林清卿在薄意用筆上,正側轉折,輕重頓挫,“屋漏”、“回鋒”都能以刀代筆將墨韻,甚至墨的五色都似乎表達於石上。林清卿用刀如筆還有其獨到之處,譬如林清卿常刻的荷塘清趣,對荷葉的刻法也有獨創,陽面荷葉紋路用陰刻,背面荷葉的紋路用弧刀陽刻,葉脈若有若無、栩栩如生,真正做到“一枝一葉總關情”。人們總稱讚“清伯”刻的水紋廖廖數刀波光粼粼,難倒同仁。王雷庭師傅曾說,眾不知其中有其絕竅,“清伯”曾授其“天機”,原來他刻的水紋用的陰陽刀、斜刀入石、力度適中,線條流暢地劃一條,然後掉個頭再劃一條,據畫面需要如此反覆數次。這樣運用陰陽受光的原理水也就活了。

論林清卿薄意藝術的五大特色

2、因材施藝巧掩瑕疵

壽山石五彩斑斕,柔而易攻,是天生美石,俏麗的色彩因色構思那是錦上添花,然而壽山石也有美中不足之處,譬如有裂痕、石格、石紋、砂丁、瑕疵等。在薄意創作中這是雕刻家最辣手的事,如何天工巧奪化腐朽為神奇,林清卿大師即是這方面的高手。他對充分發揮自己的形象思維,首先是根據石材先立意,擬刻花鳥、山水或人物,這對以後的運筆構圖、開發意境創作出好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林清卿常常“相石”數日仍未動一刀的原因所在。

著名金石書畫家潘主蘭先生在壽山石刻史話中對林氏的作品有過這樣的描述:“林清卿曾刻艾葉綠一方。石高二寸餘,綠色僅僅過半,其他地方淡灰色。綠處一面有略帶黃褐色一大點,這明明是個疵累,通過清卿構思,刻蕉葉二大片滿覆石上、蕉葉缺處,作兩隻小鳥並棲對語、其周啾之聲,如出林蔭,極為生動,蕉葉下面點綴一拳太湖石,玲瓏多孔,孔之後面,還刻兩個蕉本,隱約可辨,太湖石好像淡墨勾成。如果以畫理來評量,的確絲毫不違背。芭蕉與石頭,卻比較容易排布的。難在於黃褐色大點,不是安排小鳥,不能那樣生動,不是安排兩個小黃鳥不能盡掩其全疵。而且綠蕉黃鳥、襯以淡墨的假山石,這等技巧,縱使名畫家賦色,恐怕也不過這樣。”著名書畫篆刻家陳子奮先生在《頤諼樓印話》中評價他的薄意“花卉之嫵媚生動,雖寫生家罕能及。山水竹木、亦靜穆渾厚。難得利用石之病、而反見天然。”

利用俏色薄意創作的花卉為最難,妙在善配巧色,借用紅、黃色為四時花卉。黑色為飛燕與雄雞,就是小黑點、小砂丁在大師刀下也變成飛舞的蜂、蝶、蜻蜓、甲蟲等小動物,利巧得法,化弊為利。諸如今藏福州市博物館的作品《富貴長春》、《夏日荷塘》、《蘆雁》利用俏色而構畫出的圖案,令人為之驚歎:這顏色這麼巧嗎?石材色的色澤越雜,裂痕越多,林清卿大師的構思就越精妙。裂格多交叉者他多用來雕刻梅、桃、杏等枝幹,裂格多豎者他就用來劃竹、松、柏或懸崖峭壁。橫格就常刻上橋、堤、船、古厝和石徑,彎彎曲曲的石紋或裂格,大師則施以雲煙霧霞,他所刻的雲煙其刀法流暢,令人心曠神怡。我們從福州市博物館的藏品山水《觀瀑》就可領略大師因材施藝的天才,《觀瀑》是一對多裂格的方形章,況且裂格中有許多橫與豎90度的裂紋,這沒有難倒大師,他勾畫出重重疊巖縱深、山泉飛流直下,近處蒼松翠柏,一泓清水,遠處天高雲飛,房舍隱其中,觀賞者如身置清靜優雅之境,世間煩惱蕩然無存。

利用田黃石珍貴的稀薄石皮,雕刻就如單色水墨國畫,運用自然石皮的厚薄表現近景遠山意境深邃更增添畫面情趣。再如福州博物館收藏的田黃方章《梅雀爭春》他順著稀有的石皮一波一折地將臘梅的蒼勁有力的枝幹,曲折的疤節通過刀筆表現出來,花、鳥、竹、石剛柔相融,且遮去瑕疵,避了裂格,使質地純潔脂潤部分均表露出來襯托出用石皮雕刻的畫面通過其豐富的質感與對比色表現了自然美與藝術美。

論林清卿薄意藝術的五大特色

3、題材廣泛立意新穎

林清卿的“藝外學藝”使藝術修養和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避免了前人在壽山石雕題材上有很大的侷限。林清卿的薄意雕刻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主要有花鳥、山水、人物等。花鳥中他多選擇梅雀爭春、蘆葦鴻雁、翠竹雄雞、荷塘清趣、春江水暖、傲雪臘梅、富貴長春、傲霜秋菊、松鶴延年、木芙蓉、海棠花、月季花、金針花,桃花柳燕等等。這些題材中雖然有的反覆創作使用,但大都因色因格而構圖,每件作品構思都別出心裁同工異曲,讓人陶醉於鳥語花香的意境之中。山水也是林清卿薄意作品較常用的一個題材,這與壽山石多裂格用來刻劃山水畫較適宜有關,天然的裂格與石紋給他帶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飛泉疊瀑、高山流水、崇山峻嶺、楓橋夜泊、古柏蒼松、赤壁夜遊、遠上寒山,有竹人家、寒江垂釣、浩月流雲、落日歸帆等等,幅幅山水畫躍然石上。林清卿說:“薄意山水,以意為之,取其神遠”。潘主蘭先生說:“林清卿山水人物大都精而饒有韻味,吾友龔禮逸《壽山石譜》稱其薄意精妙絕倫人恆有言,一藝之長足以飲譽於當時,收名於後世林清卿之藝蓋可知矣”。

林清卿薄意人物雕刻以人物偏小為主,他人物薄意雕刻以古典文學,民間傳說、傳奇故事等為題材,諸如:踏雪尋梅、八仙過海、香山九老、竹林七賢、夜宴桃李園、米癲拜石,羲之愛鵝、懷素書蕉、魚樵耕讀、秋山行旅、十八羅漢、無量壽佛、八仙過海、虎溪三笑等等。林清卿作品不少取之於廣為流傳的題材。通過他的再創作產生了新的效果。羅丹說:“當一種文學的題材已為人所熟悉,藝術家可以拿來用……藉此可以自由發展”。石材中的裂紋,巧色都施以樹木,山水花草整個配景渾然一體,無可挑剔,方寸之間的薄意山水真能與大幅的山水人物國畫一樣的完美,一樣的令人神往。畫家陳子奮先生評價其作品說:“林清卿山水竹木,亦靜穆深厚。難得在利用石之病,而反見天然。”林清卿在運用這些題材中,人物形神兼備動作彼此呼應都刻劃的惟妙惟肖令人深思。

論林清卿薄意藝術的五大特色

論林清卿薄意藝術的五大特色

4、地平如鏡意薄傳神

林清卿薄意刀法純熟,運用自如。他薄意雕刻的一個重要特點,非常之薄,地底十分平整,尤如一層薄畫緊貼石上。層次分明玩味極佳,他以高超技藝和驚人的毅力堅持每一作品都地平如鏡意薄傳神。畫面上茂密的樹叢和枝葉之間的小小縫隙,以及蟲蟻,鬚髮之間極其微小空地他都剔的非常的平整,沒有半點的疏忽。林清卿剔地分層一般都用直角斜口刮刀,因刮底需要用大刀與小刀不一,當小刮刀無法削刮的極小平面也需運用小鏟刀剔平,不論所用大刀還是小刀,刀磨好之後他都要將刀口的尖部修磨圓轉,使其顯得不那麼尖利,以便能在雕刻時保持景物線條的清晰、流暢與古樸,這樣對下一道進行刻劃雕飾畫面的細微之處時更能表現筆墨的韻味與畫意。

論林清卿薄意藝術的五大特色

5、品位高雅儒家風範

林清卿薄意藝術的再現立即受到諸多文人墨客,以及藝術收藏家高度評價與青睞。正如著名畫家熊文鏞先生所說:“清卿畫石非人之畫紙所能及也,是石以畫傳者。”他的藝術成功之處,在於他擯棄傳統的壽山石雕侷限於自身內部代代傳承的陋習,而是吸取中國文人書畫藝術的精髓,熔匯於刀筆之中進行艱苦的探索,終於取得了輝煌成就,據說林清卿重操雕刀首刻薄意時第一件成功的作品是田黃石《竹雞》。他原本想在這一田黃石上刻《滄浪濯足》,但根據原石的形、色反覆揣摩精心構思,改刻《竹雞》,他利用僅一毫米厚度田黃石皮進行構排、佈局,運用中國繪畫的用筆手法,結合自身純熟的雕刻技法,以他敏捷思維,施以高超絕技創作了聞名遐邇的《竹雞》,宣告了壽山石雕真正的薄意作品誕生。他藝術成就立即受到文化界人士的注重和歡迎,當時福州詩書畫界名人龔禮逸、陳子奮、潘主蘭都樂於與他交往,稱他的作品充滿儒家氣息。

藝術總是相通的,文字、繪畫、書法、音樂、詩歌與雕刻他們之間雖然有各自的藝術標準、法則和目標。但是高尚的美是諸多藝術的共同追求。他們之間沒有界限,羅丹說:“繪畫、雕塑、文學、音樂,彼此的關係比常人所設想的更要接近。它們都是表現站在自然前面人的感情,只是表現的方法不同罷了”。林清卿在薄意雕刻藝術的小小天地中運用和發揮了中國畫中的筆墨、線條、光線、質感、虛實以及透視原理和畫面的韻律及節奏感,他的作品中的文學內涵,藝術修養和積澱,以及中國文化人藝術風範均融於他每一件作品之中。林清卿用他的天才與勤奮開創了壽山石嶄新的薄意藝術並推到了最高藝術境界,登上藝術的大雅之堂。

論林清卿薄意藝術的五大特色

論林清卿薄意藝術的五大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